插科打诨了一会儿,三人枕着包袱睡觉,好在夏夜不冷,而且天亮的早,三人蒙蒙亮就起来赶路。
饶是如此第二日还是没有人烟,三人依旧落脚荒野,干粮吃光,第三日三人骑在马上,互相埋怨谁吃的多。
饿了一日肚子,终于在第四日的黄昏看见一户人家,挂了个幌子,该是个歇脚的地方。
“有人吗?”曲封辉还没进院就着急的喊着。
过了一会儿,屋里慢慢走出一名阿婆,年近花甲,眯着眼看看三人“几位要歇脚吗?”
“打扰了,老人家”马五上前行礼。
阿婆打开门,将他们三人让了进去,秦宇一坐下就看着她笑呵呵的问“阿婆有吃的吗?”
“没什么好东西,几位要饿了,我给你们煮碗面吧”
“多谢多谢”
一会儿阿婆端着面上来,三人埋头猛吃,很快连面汤都没有了,秦宇看了看空空的盆,不好意的朝阿婆笑笑。
“还有吗?”
“都吃了?”阿婆很诧异,三人很羞愧。
阿婆端着空盆又去煮面,没一会儿门外又来个三个人,书生模样,应该是游学的士子。三人看看院内的秦宇他们,还迟疑了一下。
他们三个,除了曲封辉眉清目秀,马五一副山贼模样,秦宇一脸的胡子,说是土匪也行,风餐露宿,此时一看着实都不像好人。
白六爷这大半年,终于把自己折腾成一个彻头彻尾讨生活的江湖人。
“要歇脚吗?”阿婆听见动静,走了出来。
“打扰老人家了”三人行礼。
照例将人让进来,阿婆又多下了点面端出来,四方木桌围了六个人着实有些挤,游学士子这边尽管不喜,但是也没有办法。
“怎么样,够吗?”阿婆坐在不远的树下扬头问。
马五张张嘴,还没说话,三个书生一起转头,冲阿婆欠身说“够了,够了,多谢老人家”
“你们这是去哪?”阿婆笑问。
“平阳郡”一名书生说。
曲封辉一听,看着他“小兄弟那地方可在打仗”
这书生没开口看着他们三个有些胆怯,他旁边年龄大一些见他不说话,笑着回答“我们是游学的士子,想拜入关中刺史门下”
“这关中刺史这么厉害,还有时间收徒弟”马五吃着面嘀咕一句。
书生面色尴尬,秦宇在下面踢了他一脚“不是你说的拜师,你们都是?”他又看着书生问。
“我和这位贤弟是,吴兄想到晋国国策府一试”
“这位姓吴的兄弟为什么这么想不开!”马五放下筷子,看着他。
姓吴的书生愣了一下,随即笑着问“这位大哥何出此言?”
“晋国坏啊!”
“····”三个书生互相看看不知道怎么回答。
秦宇和曲封辉心里知道怎么回事,互相看看也没说话,这几句言语书生的戒备也放下来,年长的转头看那位吴兄。
“吴兄,晋国早已不是封国,你一去前途未可知”
“没错”马五也不管听没听懂跟着点头附和。
吴姓书生笑了笑,摇头说“关中刺史又如何,此一去成功与否未可知,即便入了门下,这天下纷乱,我等寒门除了跻身世家之下,还有别的路吗,只有晋国的国策府才能让我一展抱负”
“可是晋王都不在了”曲封辉插了一句。
“文有范赵二人,武有王安二人,晋国安好,晋王早晚必归”
“咳咳··”秦宇捂着嘴,呛得直咳嗽。
几人看看他,最小的书生说话“即便晋王归国,又如何?晋王因谏杀人,连斩十三条人命,国傅刘元思也被清除朝野,此人不识忠奸,不值吴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