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着咖啡的汪泓提议道。我咽下面包,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她又否定了似的摇头:“不行,我觉得还是我们随时约吧,我是个很不自由的人,而且知道自己很傻,但是走了这么久的路,而且知道自己只有这一条路,只有自己走下去。”
话里的苦楚我还是能够听得出来,人有时候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可为,但是还要继续坚定的走下去,本事就是一种优秀意志的体现,谁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回城的车上,张黎电话,“昨天晚上在郊区开会来着,很晚了就没给你们打电话,现在和同事一起回城里在车上呢,”
张黎告诉我这几天来不了重庆了,现在既然在车上就不说了,晚上让我回电话。
“是你女朋友的电话吧?”
汪泓一边开车一边问,“是,有个事情要说本来昨天应该打个电话结果没打,但是没有关系。”
“看,咱们影响到别人了,以后咱们不能影响别人,我可不能让你的家人打到重庆来。”
并非是玩笑,说得好像较为严肃,我也没解释什么,这种事情,彼此互相照应就可以了。
第四十五章
接下来的事情十分戏剧化,刚一回到集团办公室,就得知上面通知汪泓立即去市委开会。原来,媒体集团改革全国好几个省市都在进行尝试,都想在这方面有一些突破,中央有关部门在看了重庆的方案之后还是认为这个方案较为理想,不太超前,却很实际,上面负责宣传的领导突然要召见重庆方面相关人员汇报,于是,市委主管书记和宣传部主要领导加上集团的汪泓进京晋见汇报,听取指示。
市委做好工作部署,要我们多准备一些汇报材料,进一步做好汇报准备,两天以后出发。所以,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几乎每天要加班到很晚,对每一个细节都在进行推敲,我还专门为汪泓准备了简洁明晰的汇报底稿,两天很快就过去了,上面的通知也到了要我们两天内动身。
按照汪泓的想法,我先进京,立即约见迟小秋,亲自探一下领导层的底,以便他们汇报的时候有更好的准备。我比小组其他成员早一天出发,先去北京。
中午,接过司机递给我的挎包,直接去办理登记手续。汪泓照顾我,给我定了商务舱,所以我先办好登机手续通过安检直接先进了贵宾间休息。几天来睡眠比较少,叫过服务员,告诉她4哦分钟以后叫我登机,然后靠在那里假寐。隐约中觉得有人坐在我的身边,可能是其他客人,我也没有睁眼看,直到服务员过来叫醒我,睁开眼睛,看见旁边的人已经站起身来在一旁冲着我乐,于文玲。
商务舱就8个座位,我和于文玲还正好挨着。虽然是第二次见面,却已经像是老朋友了,她告诉我进京是为了看一个展览,一个同学举办画展,无论如何要她来看看,而且有关自己将来的落脚处究竟怎么办,也想找同学商量一下,这是私事,公事则是全国省一级的广电报刊有个经营会议,她还是会议发言代表,不能不来。
天气很好,空中湛蓝,但是气流不稳,飞机时而颠簸,飞了一半的时候居然剧烈颠簸,突然瞬间急剧下降,机上有人惊呼,于文玲脸色煞白,不由自主一只手抓住我的胳膊,我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虽然心有些慌,但是并不失措,小声安慰于文玲,“不要紧,一会儿就过去了,”
还用另一只手安抚的拍打着她的手臂。飞机恢复了平稳安静下来,于文玲有点不好意思缩回手,“我就害怕这样,我也知道没有事,就是不由自主。”
心有余悸的按着胸口。我发现于文玲胸脯挺大,只是衣着得体没有显示出来。
看得出于文玲也比较疲劳,眼圈发黑,像是熬夜了。“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吧,眼圈发黑呢,”
我问。
于文玲以为我开什么玩笑撇了我一眼“昨天晚上写东西来着,很晚。”
说完脸红了。那种微妙的感觉让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痒痒。
进一步说下去就不好了,我岔开了话题,干脆详细讲述了我这次的主要目的和我对这次上面召见的分析,于文玲听着,有时候若有所思点头。路途不近,用过餐之后,于文玲实在是累了,要了毛毯搭在身上睡着了,我也不知不觉迷上眼睛。
“我的手机你有了,如果有时间,在北京期间我们见个面聊聊,”
于文玲和我挥手告别。下了飞机我们没有一起进城,于文玲有朋友来接,我推辞了一起搭车,打的,直接去见迟小秋。
其实离开北京也才几个星期,好像出了一趟远门一样回来了,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给张黎她们早上就打了电话,张黎让我回她那里,她下班后回家,张琴可能要晚点回来。到了西城宣传部门口,下了车办好进门手续直接去见迟小秋。迟小秋还在开会,秘书还记得我,让我做到沙发上她去告知。一会儿,迟小秋就来了,如同上次一样热情,“你带这么多东西,真难为你拎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