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是怎么一回事,陆大人难道不怕皇上知道。”
“皇上早就知道她在我身边的。”提起了话头,陆恒修便解释了红玉本是宫女,但后来明珏赏赐给自己的事情。
“当初我曾给她置办了一处院子和几处田地产业,叫她独自过活,倘若遇到倾心的人便嫁了,那些产业就算是我送她的嫁妆。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我遭人算计被贬到了龙州,那时陆府被抄家,我路上感染风寒几次反复,几乎被夺了性命,路上还遇见了劫匪将所带财物洗劫一空。
红玉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消息,一介女流,不畏路途艰难拼死赶到了龙州,还变卖了她在京中所有的家产带了过去。到了龙州之后更是不辞辛苦地照顾,我这才保住了性命。
“如此说来红玉姑娘也是个奇女子了。”苏嘉感慨了一番,说到这里也就转换了话题。
及至此时英顺才敲门进来,说是明珏召陆恒修去用膳,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那我先走了。”陆恒修回头与苏嘉告别,便与英顺一起离开了。
行至半路,英顺突然开口问:“听说陆大人最近在找先太皇太后身边伺候过的人,不知道可找到了没有?”
陆恒修心下一惊,随即又释然了,他在内宫里找人绕不过英顺这个总管大太监的耳目也正常。再说无人知道他的用意,也没必要怕他一个太监,于是就大大方方地承认了。
“不错,有些陈年往事要打听一下罢了,大约是二十年前在太皇太后身边近身服侍的人,英顺公公既然知道了,那就烦劳公公也帮着留心一下。”
英顺见陆恒修对着自己毫无芥蒂地说起此事,心中的疑虑就打消了不少,但还是不相信陆恒修无缘无故地要找二十年前的旧人,于是接着问。
“这怕是不好找,这么多年宫里的人早就换过不知道几次了,您要找的旧人恐怕不是老死宫中就是已经离开皇宫了。不然您看看可否告知奴才这人的姓名,也好方便找寻。”
“不必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想起来当初我年少时在宫中曾受过一人的帮助,回想起来想要报答一番。但年久日远我也记不得那人的名字了,兴许当初从一开始就不知道,找到找不到都无所谓,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陆恒修摆摆手表示并不是很将此事放在心上。
“陆大人,奴才知道奴才年少时曾犯过错误,让您对奴才有了些许的成见。但奴才如今年纪长了,已经知道改过自新,就算现在身居高位也不敢飞扬跋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还请您看在奴才尽心竭力伺候皇上的份儿上,莫要再介怀从前的过失。”
“英顺公公千万别妄自菲薄,从前有什么事情陆某早就忘了。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哪儿能老是计较往日得失呢?如今公公在皇上身边伺候,陆某还需你多多提点才是。”眼见英顺主动释出善意,陆恒修也不好断然拒绝,但心下的警惕也没全然放下。
如今英顺的行事作风的确稳重了许多,为人看着也十分谦恭,但陆恒修能忘记十几年前的事情,却忘不了洛文熙在自己初回京时的提点,忘不了常平因为一场风寒就命丧黄泉的蹊跷。
“这点自然,大人有用得着奴才的地方尽管开口,奴才一定尽心为大人办事,大人是皇上心尖儿上的人,自然就是奴才的半个主子。”
“公公言重了,带路吧。”
第88章临近新年
陆恒修那天遭逢英顺的试探,不得不把在内宫寻人的事情停了下来,装成了对找人失去兴趣的样子,却把重心又放到了宫外那些已知的被开恩放出宫的老人身上。
然而几番打听暗访,得到的不是旧人已死,就是当时伺候的人职位尚低,对陆府一事全然不知的消息。
“大人,这么要紧的事情,就算是在当年也不会有太多人知道,时隔太久实在是难以查探。”影十三着陆恒修的心腹查访了几处,都没有得到消息,反而为了不走漏风声还花费了不少力气,现在回来复命,多少也有点儿想要劝阻陆恒修停手的意思。
“我知道有一个人,他一定知道内情。”
“谁?”
“德喜,二十年前他就是太后身边的大太监了,当初就是他把我带到今上身边的,此后两宫往来也都是他从中主事。”
“那此人现在在何处呢?”
“今上登记之后他曾受太皇太后派遣此后今上,但是皇上要提拔自己的人,就在太皇太后去世后以让他养老之名,发送回了老家。”
“这样的人,怕是不好对付,就算是他知道内情恐怕也不会轻易交代。”
“无妨,我找个由头亲自去一趟安徽,到时候你跟着我一起。”
德喜是伺候了太皇太后半辈子的人,陆恒修知道从他口中问话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干脆自己走一趟。可他到底是馆阁重臣,若没有充分的理由离京难免会引人怀疑,尤其是明珏那里,陆恒修不想让他知道自己正在追查的事情。
“这件事情要从长计议,你不用管了,等用到你我再通知。”陆恒修打发了影十三,坐下思考了起来。
安徽既不是他的老家,也没有什么正经的亲戚,除非有公务需求,否则他实在是没道理往安徽走一趟。然而眼下又有什么公务值得劳动首辅亲自前往呢?
陆恒修一时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便强迫自己把纷乱的思绪丢开了,如今朝廷内外政务繁杂,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他不能把心思都用在这些事情上头。
段党虽然已经被连根拔除,但朝中官员爱结党风气却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没了段党自然还有数不清的小团体,或因地域相近而合,或因利益相关而合,总而言之人人公认的都是要有所依靠才能在朝中站稳脚跟。时间一长便少不了官官相护,营私舞弊,盘剥民生的事情发生。
如何整肃吏治是陆恒修长久以来的心头大患,他的坚忍,锻造于曾经不凡的经历中。如今就像一把宝剑,在匣中鸣动,亟待一剑斩清这浑浊尘世。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陆恒修当上内阁首辅大臣之后,一直没有什么宣誓权柄威仪的行动,除了维持内阁的日常运作之外就是去宫里教导太子,一点儿出格的事情也没做过。
原本他青云直上还引得满朝文武对他侧目以看,可大家观察了半年陆恒修也没办成一件表现能力与手段的大事来,似乎只是敢于庸庸碌碌地做好本职工作。于是不少人便懈怠了警惕,以为陆恒修是当年太过出挑被摧折怕了,现在回来就算是登上至高无上的位置也不敢干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