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澈云的声音像鲛人动听的歌声,蛊惑可怜无知的渔夫,“我帮你找他,你可要怎么报答我?”
“杀……他,我要,他死。”
“好。”
韩匡收了剑,抹了把脸上的血,对身后的士兵道:“清点伤员,收缴武器,焚化尸体。”
上百具尸体横在城外路上,全是胡人,有的还不足他韩匡半个人高,镇压了一帮又一帮,简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杀戮即使被冠上保疆卫土的美名,到底还是杀人,杀谁一样都是杀,韩匡觉得无望得很。
特别是最近,不知道是不是以羯族为主的楚国对匈奴人施压,越来越多的匈奴人跑到大梁来,汝南郡够乱的了,现还乱上加乱。
一人走到韩匡面前抱拳道:“禀报韩都尉,共五十把刀,两把剑,并无甲胄。”
这上百人竟然有一半是手无寸铁的人,这也敢打着“打回平阳”的旗号闹事,真是逞匹夫之勇强出头,韩匡点点头,道:“都收走,回郡衙。”
张闵正在看各县呈上的卷宗,一听到韩匡来了,把卷宗丢一旁,道:“韩都尉劳苦,快快入席。”
韩匡一身甲胄没来得及换掉,所幸张闵已经习以为常,“谢张府君。”
韩匡向张闵汇报了城外发生的事后,这才端起案前的茶一饮而尽。
张闵听完脸色晴转阴,一提起这事就头疼,“最近乱党作怪,竟是较之以前更加频繁,辛苦韩都尉了。”
韩匡:“下官为国效力,不辛苦。”
“既然如此,录了卷宗,韩都尉若无事的话,就帮元平候多打听打听画像的事,想来元平候故地重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别有用心啊。”
韩匡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他能耐不是大着么?既然目标范围缩小到悬瓠城,下官认为自己已是无用武之地了。”
张闵知道韩匡刚正不阿的石头脾气,打哈哈道:“你怎的还在为他去年丢下汝南郡南下一事耿耿于怀啊?那时汝南郡本就守不了,连朝廷都主张弃城退防,不走岂不是坐以待毙?韩都尉,人不能一根筋死心眼,要学会变通,哪有用头把墙撞倒的道理,你说是不?”
张闵比韩匡大了二十来岁,大有慈父教儿的模样,道理讲起来不像在训人,反而让韩匡有些自惭形愧,但这也没法改变元平候在他心中胆小懦夫的形象,这好像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官和武官之间的冲突,尤其在乱世当中更显突出,一般矛盾升级到不可调和时,大概也就是改朝换代上天革命的时候了。
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去,韩匡既没有点头也没再说下去,直到张闵听人禀报说元平候来了之后,韩匡才悻悻起身,行礼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春困秋乏,正在pia屎瞌睡虫中
感谢阅读~鞠躬~
觉得好看的话不要忘记加收藏哦~你的一个收藏就是我更文的动力!
第43章拨云(1)
王病已经习惯他爱扯袖子的毛病,盲目地跟着他来到正房,莫万空在门前侯着,一见岑立赶紧行礼。
几人入座,岑立理所当然坐了主位。
莫万空满头大汗,脸色不太好,奇怪地打量了王病,喝了口茶才有力气说道:“殿下,臣刚收到消息,城外几里处,我们的人,已经被韩匡解决了。”
岑立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皱着眉道:“多少人?”
“九十五人。一半妇孺,一半是壮年伤残,都是从洛阳过来投靠我们的,在城外被当成乱党剿灭了。”
“谁去接应的?”岑立不怒自威。
虽然人数不多,但背后的问题却不可忽视,这将影响到他们日后在汝南郡的发展,试问如果不能及时接应这些逃难的人,还有谁会来投靠?他们如何冲破现在江河日下的局面?
“是须卜真,他最近无事,昨晚臣让他今天一早就去,阿吉说他一早就出门了,现也不知是死是活。”莫万空痛心疾首道:“梁狗不分青红皂白杀人,那里面可有一半是手无寸铁的妇孺啊!哎!”
这句话刺痛了王病,他很想反驳几句,但为了岑立忍了。
他不能打断岑立重要的谈话。
岑立喝道:“废话少说。须卜真找不到就算了。”想了一会儿继续道:“我们在汝南郡的人不少,祁家米铺又遍布汝南郡,告诉他们路上看到同族的难民一律要收留起来,无能为力的就报上来,少一口饭的事。”
莫万空不知所以然被骂了句,只敢更加恭敬地答道:“是……是,臣这就去办。”
王病看着岑立的目光多了些敬佩,岑立突然瞥过来看他,王病一时有些心虚,被看了一会儿才朝他轻轻点头,意思是“这样做对”,岑立像个孩童终于求得大人的糖一样高兴,嘴角微微上扬。
林毅也是听说悬瓠城外百来个匈奴被杀一事,才马不停蹄来找张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