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想到:这还用我亲你?你王子丰是什么人啊,我就说了三个字,你就知道我在骗你了,这还用亲?!
王溱解释道:“你若是单纯地不打算如何,那你今日就不会百般试探,而是会在一开始就告诉于我,与我一起想解决的法子。但你没有说,还试探我是否知道,那是因为如果我不知道,你便想自己解决此事。你能如何解决此事呢?”王溱声音停住,他忽然睁大眼,错愕地低头看向唐慎:“你要揽罪上身,替我受罚?”
唐慎声音闷闷的:“笼箱已经造好,造改部也走上正轨。我能做的始终有限,在与不在工部,其实都无大碍了。但师兄不同,银引司的事才刚开了个头,银引司不能没有你。”
王溱心头一震,他哑然无言。良久,他拥紧了怀中的人,道:“但是我亦不能没有你!”
唐慎抬头望他。
王溱苦笑道:“此事发生,究其原因,还是我太贪恋权势,手伸得太长,管了许多不该管之事。陛下疑心太重,非寻常帝王,等那余潮生真的带人回京,会如何我如今也不知晓。”一边说,王溱一边低头吻了吻唐慎的眉角,“如今是多事之秋,我尚未有解决之法,但有你此心,我王子丰此生便无憾了。”
“景则,我许你一生,哪怕荆棘刀海,我也不必你站在我身前。”
“你切记,不可轻举妄动。”
烛光月色下,王子丰的表情太过郑重,他少有这般严肃的时刻,说的是字字由心。唐慎被他感动不已,同时他心里也盘算着真到了那时候,他一定会为王溱顶罪。工部的事并非必须由他去做,况且他现在已经带了个头,如何发展,交由的不仅仅是他,是这个时代的千万工匠。
余潮生想告王溱一状,说他插手谋辽一事,将自己的人安插到辽国之中。
这事其实可大可小,因为谋辽一事本就是赵辅派唐慎和苏温允去做的,经过了赵辅的认可。但如今赵辅年岁已高,他越发猜忌。这位皇帝本就喜欢权衡朝堂,看不得一家独大。王溱插手其中,表面上看因为他是银引司的指挥使,唐慎和苏温允本就用了银引司的人马,以银引司的名头行事,想瞒住王溱很难。
但皇帝没让你插手,你就不能插手。
这究是王溱把持大权的象征。
不该由他管的事,他不仅插了一手,还做得这般多。
赵辅会如何想,无从得知。但毫无疑问,此事对王溱绝对有极大影响。
唐慎想的是,由他承了此事。王霄和梅胜泽如今都被余潮生抓了,送到盛京。为何就不能是他唐景则卸任后,又暗中派心腹搅了一汪浑水?
此事未必会让他们受到重罚,但由谁去承担,却是一个大事。
此刻的唐慎心事重重,他并没有发现,王溱刚才说话说到一半,突然吻了他一下。这举动十分自然,像是情之所至,但等到日后唐慎才明白——
王子丰的话,你是真的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作者有话要说:唐慎:想当年,我信了王子丰的话,然后我就……别问,问就是后悔,悔得肠子都青了。
第161章
八月初六,皇帝亲临工部衙门。
工部尚书袁穆与左侍郎李钰德、右侍郎唐慎,迎驾接见。
众人来到工部衙门的后院,只见那宽敞的院落中,此刻早已搭建出了一座高大的锦棚。明黄锦缎制成的锦棚下,是一尊三舍大小、通体全黑的奇异物体,放眼望去,整个院落被它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面积。
这东西顶上是个通风的烟囱,两旁站着监督的官员和干活的工匠。
“这便是你所说的笼箱?”赵辅指着笼箱,问向唐慎。
唐慎:“回陛下的话,正是。请往这儿瞧。”
众人随着唐慎一起,走向那硕大黝黑的笼箱。唐慎道:“此处是给笼箱添煤用的,此处是通风口。因笼箱内部温度极高,所以还装了冷却装置。”唐慎说了许多,赵辅虽说没听懂,但也觉得新奇。他们顺着唐慎讲解的顺序,来到最末。
袁穆道:“此物是铁匠打铁用的铁匠炉。”
一旁的季孟文道:“尚书大人说的不错,这正是寻常铁匠常用的铁匠炉,此处为铁匠打铁用的砧子。笼箱的功效,并非肉眼可见,所以需要假借其他工具,来展现出它的作用。”
左侍郎李钰德道:“我瞧这铁匠炉与寻常的还是不同的,你瞧这锤子上,怎么有东西从笼箱那头吊着。如果是要打铁的话,今日可找了铁匠来?我并未看到金部主事。”
唐慎:“待笼箱开启,左侍郎大人便知道了。”
皇帝对笼箱更加好奇了。
唐慎见状,也不再耽搁,他朝季孟文使了个眼色,季孟文立刻召集工匠,开启笼箱。
几个工匠得了令,立刻掀开放置煤炭的盖子,用铁铲将一大块一大块的煤炭扔进熔炉。笼箱内部的温度急剧上升,空气形成肉眼可见的扭曲。唐慎领着赵辅向后退到院门口,远远观望。
那些工匠则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小心翼翼地监视笼箱内部的温度和热气蒸腾情况,另一边还得注意控制散热和气体的保密性。
是的,所谓笼箱,正是大宋版的蒸汽机。
两年前唐慎托姚三,在辽国找到了大量的煤矿,也带了许多煤炭回来。如今的辽国占地宽广,幅员辽阔,后世出名的几个大煤矿皆在辽国境内。有了些许原材料后,唐慎早早就开始在唐氏工坊内,让工匠们试验制作蒸汽机。
放在后世,随便一个初中生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段,起于瓦特蒸汽机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