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唱歌,屏幕在反复播放之前不知是谁点的歌,陈奕迅的《最佳损友》。
“多想一天,彼此都不追究,相邀再次喝酒,待葡萄成熟后……”
那种郁闷的情绪又上来了。霍杨切了歌,挑了首最近新出的歌,唱了几句,几个同样会唱的也跟着唱了起来,场面又变得热闹起来。
余落一直坐在角落,看着他们嬉闹。霍杨有时候回身,他会朝他笑一笑。
霍杨觉得他看起来很落寞的样子。
一群压力很大的成年人唱尽兴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大家都有些依依不舍地道别,有些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打算私下再约夜场。班长对这次的聚会结果很满意,他自己也被灌了酒,也叫了代驾,就陪着几个还没叫好代驾的同学等到了最后。
霍杨走过去跟他握了手,感谢了班长的照顾。吴贺哈哈大笑道:“谢什么呀!咱们都什么关系!早点回去吧,你一个感冒的病号。”应承着他,摆了摆手就转身去停车场。他刚走到车旁,把钥匙给代驾,旁边有一辆奔驰迈巴赫S级朝他闪了几下车灯。
霍杨转过身,迈巴赫的车窗降了下来,驾驶座上是余落。他看着霍杨,歪了下头,“上车吧,我们顺路,我送你。”
仿佛本能一般地点了点头,他反应过来时,自己已经拉开了后车门。
车里开了暖气,外面的寒风被阻隔到车窗之外。余落没有再开口说话,车里放着不知名的轻音乐,旋律很轻柔。出了停车场,冬天深夜的路上车很少,车速变得快起来,窗外路灯昏黄,枯叶落在地面上,还没有人清扫。
车里太温暖了,霍杨有些昏昏欲睡。余落专心开着车,丝毫没有搭理他的意思。那些年来,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大多数时候一直是这样,余落安安静静地做题,霍杨也干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扰,却做了很多年的朋友。
如果后来没有发生任何事就好了,霍杨看着窗外这样想着,渐渐靠着车座睡着了。
醒来后已经车已经开到了奶奶家门口,霍杨身上盖着一件藏青色的大衣,车里只有他一个人,但是车门没锁。把那件大衣折叠了一下放在旁边的座位上,开车门走了出去。凌晨的寒风冻得他一个激灵,清醒了不少。
余落站在距离车不远的路灯下,他背着身,手里拿着一支烟。
以前余落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一个人出来站在路灯下发呆。霍杨老嘲笑他,装什么忧郁青年的样子。少年时代的余落已经是不多说一句废话的性格了,身边留得下的朋友少得没几个,唯独霍杨跟他性子完全不同,却相处了这么多年。
那时候霍杨擅长文科,写得一手好文章,是每回作文比赛必不可缺的主角人物。语文老师极其宠爱他,帮他在校报上设了一个小专栏,任他在上面写文章。后来每周一的校报送到班里,总有人大声地朗读霍杨的大作,他本人好不得意,还坐在课桌之上指点两下朗读语速。
虽然两人是同桌,成绩都很好,但是余落性格实在冷淡。霍杨对同学热心,性子也大大咧咧,班里同学跟霍杨的关系更好,经常有人过来找他问问题。他又长了张着实英俊的面孔,有不少女孩子会送他一些精心做的礼物,巧克力。霍杨不在时,她们找机会让余落帮忙放到课桌里。
霍杨本人似乎从不在意别人对他的心思,有人送来的巧克力,他就暗地里原封不动地退回去,实在退不掉的,拉着余落一起吃掉了。
时间长了,霍杨发现,余落竟然对歌帝梵榛子口味的巧克力情有独钟。
霍杨折回去从车里拿出了那件大衣,走过去把衣服递给了这个只穿了一件西装的人。
余落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了过去,说道:“我看你睡着了没叫你,赶出来透透气,车里有点闷。”
“大半夜的外面也太冷了,你也不怕冻感冒,像我一样就惨了。”
余落套上了大衣,熄灭烟头,走回车里。霍杨的车钥匙代驾给了余落,他从车里拿出来抛出一个完美的抛物线,霍杨一把抓住。
像很多年前告别一样,两个人什么都没说,只是相视一笑。
红色的车灯在远处的雾霾闪烁,逐渐消失在霍杨的视野。
第六章
过完年之后,霍杨的感冒也好了大半。
余落那天晚上回去之后,俩人就没有再联系。霍杨有时候觉得,那天晚上余落载自己回家更像是发烧的时候做的一场梦。
连续工作了三个周天之后,新写的书完结了,霍杨在编辑给自己开的微博上更新了两个小番外,补偿了一下意犹未尽的读者们。编辑大大深更半夜给他发来了新书出版用的封面。
总算是尘埃落定了,霍杨仰躺在沙发上欣赏了一下画手发来的修改图,满意地长叹了一口气,合上眼睛就沉沉地睡过去了。
他这一睡就是将近二十个小时。醒来之后,站起来伸个懒腰,霍杨感觉心情舒畅了不少。
手机上弹出一条天气预报,是Y城的降温预警。他看着那条消息,直到屏幕慢慢黯淡下去。
Y城,或许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伤心地。
霍杨想起大学时候,是徐媛先追的他。霍杨大二当上了文艺部的部长,意气风发地搞活动,拉赞助。徐媛是部门里面工作能力最强的女生,自然成为了部门里面的二把手。
他们费了很大的力气,得到了当地最大的酒类品牌商的赞助。一群人开心地大半夜出去撸串,喝了啤酒,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哄闹着开始互相开玩笑。
徐媛就是在这个场合之下对他表白的。大胆又开朗的女生,有点紧张地看着他,努力笑着等待他的回答。部门里的小伙伴不嫌事多,纷纷起立鼓掌,拼命撮合这对年轻男女、
霍杨忘记了当时自己在想什么,也许是什么也没想,在起哄中就答应了对方。
从大学到工作,两个人都没有分开,当时在朋友中是难得的一对眷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