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然终于不再淡定,杨萧云冷冷的看着,心中有些幸灾乐祸,想着别人说濒临死境的人再活过来要比以前悟透得多,想必那一场病也让靜王爷悟透了。
南边又将有战事,皇帝派穆然带兵去镇守。
几位将军好友都去送行,连倚翠楼的知画都去了。
这一次,穆然开始看着那空荡荡的城门边,那里什么都没有。
把人送走,散场后只剩下杨萧云和倚翠楼的知画。
两人一边走着一边闲谈着那些春江秋月,知画突然开始说起抱琴姑娘。
知画说到抱琴,说抱琴姑娘今天约了靜王爷去逛街,靜王爷连穆将军的行都不来送了,要知道以前啊,每次送将军出行,一回转身就看见靜王爷傻兮兮的守在城门口看着穆将军远去,看的人酸眼睛呐。
杨萧云静静的听着,心想,这靜王爷和穆将军啊……
未过几月,北狄来犯,皇帝不知道为什么没召穆然回京,其实南方那仗是打不起来的。
皇帝下旨让杨萧云带兵去抗击北狄,而程垣也投军担任军中参将。
杨萧云知道这是那位靜王爷的意思,靜王爷前几日替皇帝挡了刀子,来换程垣一个前途。
以前,杨萧云一直觉得靜王爷太软弱,才会被人欺负,心中多多少少是有些看不起的,只是这一件事让杨萧云觉得这靜王爷虽然软弱但如此善良又何人能及呢,连对一个侍卫都如此掏心掏肺。
北狄的战事很严峻,好在有程垣陪着,杨萧云觉得也不是那么艰苦。
程垣在军营中的成长也很快,很能得军心,这让杨萧云觉得很高兴,就好像自己喜欢的孩子被人赞扬了一般。
程垣总是给靜王爷写信,十天一封。而靜王爷也总是按时回着。
后来,程垣对自己说,靜王爷娶了倚翠楼的抱琴,眼底有些遗憾但也很高兴,说靜王爷终于想通了。
对于靜王爷的成亲,杨萧云是很高兴的,为他不再对穆然沉迷不悟,也因为这断了程垣的念想。
程垣对靜王爷的心思,杨萧云心如明镜。他也知道程垣愿意来打仗有一半的原因是为了靜王爷,想要一个配得起他的身份。
再到后来,听说靜王爷有了世子,程垣很高兴,整天在杨萧云耳朵边说,不知道小世子长什么样子,会不会跟王爷一样是个软性子,那样子可真是不好。
在第二年过了一半的时候,程垣知道靜王爷死了王妃差点魔怔,要不是杨萧云千方百计的阻拦,程垣连脑袋不要了都要回京。
战事打到第三年,皇帝又派了穆然来。
这一回的穆然给杨萧云的感觉不太一样了。杨萧云想着程垣对自己说的,前半年,还在西南的穆然不知道发什么疯,开始给靜王爷写信,可惜靜王爷看也不看全烧了。
当时程垣说得兴高采烈,真真是为自己的王爷高兴。
杨萧云也发现穆然果真每天都在写信,不过假装不知晓,让穆然自己魔怔去。
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杨萧云发现穆然是真的魔怔了。
程垣一连几个月没收到靜王爷的信,一直很不安。
有一天,有士兵来报说程副将和穆将军打了起来,杨萧云赶紧赶去一看。有些哭笑不得的看见两个人在抢一封信。
闹到最后,杨萧云发现那信是写给程垣的,而前几个月程垣的信都让穆然拿了去,说是靜王爷写给他的。
杨萧云几番试探,发现只要不提及靜王爷,穆然都还是正常的,也就没有给皇帝上书说这一件事。
程垣很是不满杨萧云的处理结果,靜王爷写给他的信凭什么让穆然看去。
杨萧云劝他说,反正他写信给靜王爷,靜王爷也不会看,他看一下又有怎么样呢。现在战事严峻,等到打完了管他穆然魔怔不魔怔。
程垣想了想,以大局为重,也就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了。
杨萧云在心中想,以前是靜王爷缠着穆将军,如今是穆将军缠着靜王爷,风水轮流转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