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_追声与循途_奇书网
返回

追声与循途

首页
分卷阅读130(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敲了三分钟都无人应答。

他皱了皱眉,靠着门听了一会儿,音乐家的耳朵没捕捉到任何动静。

李重远站在门外踌躇半晌,琢磨着要不要回房拿钥匙。

两人关系很好,又是邻居,都有在对方家里留一片钥匙方便相互照应,之前Alex出差时自己用过一次。李重远考虑了几分钟,认为此刻局势不同以往,自己直接拿钥匙开门不太合适,只好从门缝里塞了张纸进去,上书“看到了同我联系”,将道歉行动暂且延后。

李重远收到Alex信息已经是三天后,L团即将飞往中东巡演的登机前夕。

信息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道歉。李重远坐在候机厅,手速飞快地回复说自己马上去中东巡演了,一个月后回来再谈,Alex一分钟内回复了个“好”。

同邻居看来暂时还不会友尽,见事情稳住了,李重远松了口气,安安心心地跟着乐团去了中东。

大部分欧美乐团去中东巡演都以以色列为据点,L团也不例外。李重远第一次来特拉维夫,对这座以犹太居民为主的现代化城市颇为好奇。第一场演出当天下午,乐团花了不到一小时与当地的客座指挥进行最后磨合,随后原地解散。离放饭时间还有一段距离,初来乍到的李重远饱含游客情怀,甩开了同事,一个人在剧院里惬意地溜达闲逛。

这座音乐厅是以色列爱乐的主场,整体设计采用了特拉维夫常见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外观利落简约,内里精致讲究。二楼设有卖唱片、乐器和乐谱的小店,一楼中央则是一个大展厅,四面墙分别布置了四个小型展位。

李重远兴致盎然地来到西边展位,同工作人员点头微笑了一下,开始绕着大厅走马观花地看展。

西边是以耶路撒冷历史主权为主题的当地主旋律展区。李重远津津有味地简读了一遍第一次中东战争,悠闲走向靠北的展位,脚步倏地停住了。

北面布置了一个小型摄影展,照片色调浓郁沉厚,背景多位黄沙废墟与矮破平房,而主角则大部分是频繁在邻居口中出现的贫民女性与孩子。

李重远震惊地望着展板上AlexGerber的名字,心想:是重名吗?

他慢慢移动视线,将目光锁定在了第一张照片。

那是一名侧躺在床上的女孩近照。主人公凝视着自己的芭比娃娃,脸颊泛红,眉头微蹙,眼神说不清是喜悦还是悲伤。

照片下有一行小字注解:她躺在避难所的“一站式中心(Onestopcentre)”,感冒了很多天,没有医生,一直没好。标注的日期是两年前。

典型的Alex拍照风格,不刻意煽情、不捕捉泪水,只用镜头记录真实的人生瞬间。

李重远嘴角泛出一抹无奈笑意:毫无重名的可能性。

他大老远来到中东,居然也能猝不及防地同邻居的摄影展打上照面。

战地摄影师常就近在特拉维夫办大大小小的摄影展。李重远撞上Alex的展览虽有些凑巧,但也算合情合理。人心观察家本就很欣赏Alex的照片,此刻透过摄影师的镜头,更是获得了无数可供观察的对象。

满脸尘土的孩童、怀抱婴儿的妇女、瘦骨嶙峋的男人、双目无神的老人……有些人在发呆,有些人在张望,每张面孔背后都有一个与李重远所理解的世界背道而驰的人生。

他一边回顾着Alex同自己讲的故事一边看照片,每张脸、每个人都看得极为认真,看到最后一组照片时已经快到饭点了。

剧院的工作人员过来朝他打招呼,说自己快要下班了,展览不会收,请他自便。

李重远置若罔闻,专注地看着最后一组照片。

工作人员顺着李重远的目光望过去,了然道:“这组是黑白照片。”

不仅仅是黑白照片。

总共五张照片,虽然光线和背景不同,但都是一个男人弹钢琴的侧影,手型似乎不算特别漂亮,但整体姿态放松,一看就是常年弹琴的样子。

李重远既没见过Alex拍黑白,也不知道他还有一个会弹钢琴的朋友。

他喃喃地说:“他是谁?”

工作人员介绍道:“他是(was)一位业余钢琴家,在S国和I国很有名。”

李重远看了一眼工作人员:“Was?”

“他已经去世几年了。”工作人员摇摇头,语气遗憾地说,“因为违背了当地教义,被处死了。”

李重远皱皱眉:“什么教义?”

工作人员踌躇了一会儿,低声说:“听说他是摄影师的恋人。”

李重远手指一缩,整颗心像被肘击了似的狠狠颠了一下。

与工作人员道别后,李重远在那组照片前一动不动地站了十分钟。

人心观察家,最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只要抛出线索,他便能顺藤摸瓜地摸透行为背后的心路历程。

譬如说在这短短十分钟里,李重远通过前情、照片、与回忆洞察秋毫,逐渐理解了Alex来找自己学钢琴时的走投无路、对自己反复说“音乐家大多有一个诚挚的灵魂”时的哀伤怀缅,以及……和自己告白时的破釜沉舟。

“……除了怕错音,还觉得有点孤单。”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