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是,我刚去看裴扒皮的微博了,他发了一张山尖的照片。”
“那还好那还好,不用担心主播跟人私奔了。”
.......
阮洋没想到裴扒皮这会儿没在公司,也没有澄清,随直播间观众思维发散。
“昨天听说这山里有野鸡,另一队人马去捉野鸡了,我们做点轻松的活,找找有没有和野鸡一起炖汤的佐料。山珍海味,山珍就说了山林里有不少珍宝,现在要靠各位观众转发下锦鲤,保佑我们在走断腿前能找到东西哦。”
阮洋视野里蹿入了一抹绿意,心中一喜,举着手机快速跨过应书怀身边,蹲在灌木丛边。
“我看到了!”
“我也看到了,虽然是一个影子。”
“这个影子绝对不是裴扒皮!”
“嘤嘤嘤,主播你这个大猪蹄子,竟然真的跟奸夫私奔。”
......
阮洋将镜头转为后置,对准一条山涧细流旁的一丛绿草:“这叫灯盏菜,有些地方也有叫其他名字,雷公根,积雪草。灯盏菜节下生根,叶像小伞,灰绿色,边缘有粗钝齿,多长在阴湿的草地和水沟边。”
阮洋摘下一撮灯盏菜在指尖搓了搓,放在鼻尖下闻了闻:“闻起来是一股很淡的草叶清香。直播间有广东的朋友吗广东的朋友应该有吃过一道菜,灯盏菜炖鸡,汤汁不油腻,清热解毒,提神益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
阮洋伸手摘了一簇,起身:“我们炖汤不用太多,有一点味道就好。灯盏菜不能一次性大量食用的,大家要注意。”
“我知道这个草,炖出来的汤有淡淡清香味,好喝!”
“上面广东人?”
“广东人集合报道~”
......
“这次进山主要目的不是灯盏菜,而是另一种,你们猜得到是什么么?给个提示,这个东西同白蚁是好邻居,但是现在稍微有些过季了。昨天以前这里都是大雨,报点侥幸的心理来看看。找到的话,那就是你们转的锦鲤起了效果。”
直播间有一项锦鲤的礼物。观众不停刷了起来,整个屏幕像一个堆满锦鲤的池塘,满目金橘,游都游不开。
阮洋抬脚走到一大片阔叶林下,边走边用手里的木棍细细翻动。
这里树林茂密,树叶遮天,地势湿滑,应书怀担心阮洋不小心摔倒,接过他的手机,替他拿着镜头。阮洋抬眼瞧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应书怀,心里好笑,但继续装作没发现,专心直播。
手中木棍一拨开一处草叶,一朵白色有些发黄的巴掌大小伞出现在镜头里,旁边还有几小朵。
阮洋惊喜地叫出声来:“啊哈,看来你们转的锦鲤真的很有用。我们要找的小东西就是这个,叫鸡枞菌。同样的,各地叫法也都不一样,潮汕叫鸡肉菇,福建叫鸡脚菇,四川叫斗鸡公。不管叫什么,你们都要认准它的样子,菌盖表面光滑,顶部显著凸起呈斗笠形,长在白蚁巢之上。现在我们木棍往下捅,就会有一大推白蚁跑出来。”
阮洋戏虐道:“还是不捅了,采了人家的菌再端人家老巢太不厚道了。而且,今年在这儿采了鸡枞菌后,明年只要白蚁没有搬家,还会有鸡枞菌在老位置长出来。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嘛。”
“这个菌我知道,是野生食用菌之王,炒菜炖汤都很好吃。只是市场上没那么好买到了。”
“这题我会!小时候我奶奶有带我上山采过。我奶奶说不能大声说话会吓走菌娘娘。”
“哈?这又不是人参,要用红线拴住吗?”
“不一样,菌娘娘要用米粒撒一圈,就不会跑。”
“上面的莫名蠢萌蠢萌的是肿么回事?”
......
阮洋看了弹幕也笑了。从应书怀的角度看过去,阮洋就像一个阳光般的大男孩,握着手机的手不由紧了紧。
阮洋说:“你们的长辈说的也没有错。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采摘前恭谨些也是对的。不过今天我们没带大米,拜一拜就好了。”
看着镜头里的阮洋一副庄重的样子朝几朵鸡枞菌拜拜,逗坏了直播间的观众。
“当季的鸡枞菌肉质肥厚,质细丝白,脆嫩爽口,清香鲜美,营养丰富,尤其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我们现在稍微过了季节,所以今天的鸡枞菌瘦了一些,不过也没关系,有采摘到已经是幸运了。现在返程,炖鸡。”
“今天是在野外直播炖鸡么?”
“只有我一个人好奇刚惊鸿一瞥的人吗?”
“你不是一个人。”
“刚主播朝镜头这边笑了一下,好甜啊,可是眼睛没有看镜头。”
“情敌,出来!我34D要跟你决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