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_汉侯_奇书网
返回

汉侯

首页
分卷阅读113(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看着在雪地中奔跑跳跃、精神头十足的黄羊群,赵嘉呼出一口热气,忽然间觉得,西汉的物种十足彪悍,真心不能用常理来形容。

大雪停后,众人纷纷走出木屋,又开始忙碌起来。

趁着活计不多,匠人们制出了赵嘉想要的碓臼,摆放在木屋前。

有了石磨和碾子,碓臼就显得可有可无。之所以让匠人制作,全因赵嘉发现市来的稻中有糯米,动起了做米糕的心思。

以时下的条件,要制作米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糯米蒸熟,舂成米团。此外,也可以将米磨成粉,筛过后加水和蜜合成团,裹上箬叶放到锅里蒸。米团上加些枣子,味道会更好。

碍于后者缺少材料,赵嘉自然选择更简单的制法。

赵嘉简单形容一番,匠人们就明白制法。只要有手艺的匠人,做起来都没有什么难度。备下材料,当天就能完工。

待到碓臼制好,妇人们将椎窝和踏椎清洗干净,抬出蒸好的稻饭,依赵嘉所言倒进椎窝。一人负责踏椎,两人负责将碾压的米团揉实翻个。

待到糯米成团,又被放到干净的石板上,用木杖碾压,切成小儿的拳头大小。

一般而言,米团还要晾干油炸或是火烤,撒上碾碎的饴糖,味道才会更好。不过赵嘉等不及,趁着温热揪开一团,自己吃下半个,另半个塞到卫青嘴里。

见卫青鼓起腮帮,嚼了几下却舍不得咽,赵嘉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道:“洒了饴糖滋味更好。”随后对孩童和少年们招手,“都来,每人分一块。”

西汉时已经有制作米糕的记载,不过稻米多产在南方,北地少见,畜场中的人都没吃过稻饭,米糕更是第一次见。哪怕只是米,没有洒饴糖,于众人来说也是美味。

“此物甚好!”熊伯三两口吃完一块,又拿起第二块。

孙媪当场拦住他,除了少年和孩童,不许他人再取。

“郎君言还要晾干,莫要多食。”

孙媪出声,妇人们直接抬走铺米糕的石板。

赵嘉手里拿着一块米糕,想起几天后的胡市,不由得心头一动。

胡人喜重味,蒸饼都能卖出高价,洒了糖的米糕能市出什么价钱?

越想越觉得可行,三两口将米糕吃完,赵嘉起身去找孙媪,准备将仓库的稻米尽数取出来,抓紧多制一些米糕。

第七十八章

天公作美,胡市开市当日,边郡又迎来晴日。

北风依旧寒冷,却挡不住商队的步伐。

三支归降别部驻扎在一处,沿市旗东西两侧立起数百个帐篷。帐篷错落有致,排列起来,形成可容马车通过的长路。长路两侧,不少商队已经打下马桩,开始停车卸货。

在胡市交易同样要领取木牌,但出入和市货的数量却不受限制。

随着乌桓商人四处散播消息,羌、氐、丁零、鲜卑乃至大月氏各部都陆续组织起队伍,驱赶肥羊、犍牛和骏马往市中交易。

有世仇的部落中途遇见,拔刀子的事常有。但在数次闹得两败俱伤,被旁人捡便宜、渔翁得利之后,流血的次数开始直线下降。

草原大雪不断,今年的日子很不好过。就算要动手,也得市完货,换来能让部落族人安稳过冬的货物再说。

除了胡人,市中还有不少汉人商队,倒是边民的身影不多见。赵嘉一路行来,基本没见多少熟面孔,反倒先后遇见几支南来的商队。据虎伯言,有一支专门买皮货的应是从济南郡过来。

“济南郡?”赵嘉看向走在左侧的商队。

“早年间,仆遇见过济南戍边的正卒,能听出口音。”虎伯道。

“哦?”赵嘉来了兴致,“如今可还有联系?”

“没了。”虎伯摇摇头,“早二十年就在草原战死,连尸骨都未能寻回。”

虎伯的语气很平淡,赵嘉却是心头发沉。

接下来的一段路,队伍中的人都没再说话。

路过市旗,领取过木牌,到热闹的街旁卸下大车,赵嘉用力跺跺脚,驱散骤起的寒意,顺便让自己打起精神。

他在军市买下半车稻米,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糯米。孙媪带着妇人们忙碌整日,全都制成了米糕,切成核桃大的小块晒干,装进铺了细布的藤筐。

饴糖数量不多,直接被赵嘉省略。米糕本身味道就不错,物以稀为贵,一样能卖出价钱。

动身前往胡市之前,赵嘉请工匠帮忙,做了两个能移动搬运的泥炉。成品很粗糙,基本用不了多久。工匠很不满意,赵嘉却不在乎。反正他没打算长期做米糕生意,秉持一锤子买卖的原则,从最开始,赵嘉就决定开出高价,做一次黑心商人,狠宰肥羊。

大车停靠在路边,青壮砸下栓马桩,从车上搬下藤筐和泥炉。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