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王妃身怀有孕,此刻二皇子有所收敛,不想参和太多。
这一世,庄进实没能得到二皇子的庇护,肯定还想了办法投入他人门下。
只是,他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摘了乌纱帽,连同所有家眷一起被押解进京。
……
庄进实被抓,七皇子府里最高兴地莫过于邓松等人。
他们被七皇子所救,好不容易从蒙良躲到了天京,重新开始生活,突然就得到大仇即将得报的消息,自然是又惊又喜。
相比于孩子们毫不掩饰地喜出望外,罗秦还是一如既往地冷静。
这时候,齐璟记起了一件事,有些犹豫该不该跟罗秦讲。
上辈子的时候,庄进实这个时候还好好做着他的蒙良太守。
他的儿子好玩乐,早年掏空了身体,于子嗣上有些艰难。
罗秦的那个前未婚妻入了太守府为妾,算算日子,现在应当有了孩子。
庄进实犯得是大罪,到时候必有连坐,甚至可能因要杀鸡儆猴而被判诛族。
无论是那个妾,还是未出世的孩子,恐怕都得跟着陪葬了。
第一百零二章大案
与罗秦相识两年,齐璟知道他并非那种落井下石之人,想想即便告诉他什么,也改变不了结局,于是只跟他说了些关于庄进实被押解进京的事。
与他预料的一样,罗秦果然没有提与自己有过婚约的女子,还是一如既往地研读书籍,同时利用闲暇时间教着府里的人认字读书。
齐璟见他面色平静,并非作伪,遂不再去想这件事,只管关注起刑部审案的进展。
其实,若说罗秦听闻这个消息时心中没有一丝触动,那也是骗人的。
只不过两年前受到的打击、经历的痛苦,在这两年的安稳的生活中已经渐渐被对未来的期许所替代。
尤其是随七殿下去镇国寺,给自己的父母点了长明灯后,很多事情就不再扰罗秦心绪了。
夺妻之恨固然叫人倍感耻辱,但若叫罗秦把此事作为自己奋发图强的动力,未免太失其品格。
他志存高远,励精图治,是想要施展才干,报父母生养之恩、老师野陵居士教导之恩、七皇子殿下救命之恩,皆是为大情大爱。
既与廖氏女无缘分,在她嫁入庄家之后,两人就再不相干。
罗秦并不会因为她过得好而失望愤恨,也不会因她受到庄家牵连就感到快意。
相比之下,他更关注邓松他们听闻这个消息的状态。
七皇子殿下从蒙良育幼所带回来的孩子,父母皆是因为修运河丢了性命,他们与庄进实有不共戴天之仇,听闻殿下说他决计逃不过惩罚,自然满心期盼着最后的审判。
邓松年龄稍长,比其他人想得多些,他还记得背弃与夫子的婚约嫁入庄家的女子,但不想叫夫子知道,于是私下里问了师父刘松。
刘松听小徒弟问起,立刻反问道:“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他作为最早到齐璟身边的暗卫,如今除了负责完成七皇子日常吩咐的事情,还与其兄刘柏一起训教七皇子麾下暗卫营的新人,十分忙碌。
暗卫不得婚配、没有子嗣,刘松如今尚且只有一个邓松亲传徒弟,自然看重几分,见他问起庄府的妾侍,想起罗秦与她的渊源,不禁生疑。
邓松一看便知师父是起了疑心,也知道对方怀疑的是什么。
他岂会叫师父怀疑自己的罗夫子,于是也不隐瞒,坦诚回答:“当初廖家嫌贫爱富,背信悔婚,还在外传夫子克亲的瞎话,害夫子被人非议,实在可恶至极!如今庄进实倒台,我就想知道廖氏是个什么下场。”
刘松知道他对庄进实、对廖家都有解不开的仇怨,虽然有心劝两句,但又觉得有仇必报并非错事,贸然劝他,反而可能叫少年生出执念。
于是,话到了嘴边,他还是道:“庄家上下会有什么下场,自有刑部去判案,你只管好好习武,将来为殿下效命,若是能建功立业,到时候什么恩、什么仇都报了。”
刘松表明上没有应徒弟的要求告诉他庄家的事,但他在帮七殿下查探蒙良和京中消息时,还是小心留意了一下这个廖姓的妾侍,谁知道竟然因此查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
……
齐璟看向自己的暗卫,脸上有一丝惊讶:“你是说,这个小妾在庄进实被押解进京之前,就被送去了庄家的别庄,后来不见了踪迹?”
“是的,殿下,据说是招主母不喜,被遣到庄子上去了,后来庄进实举家被押解进京,因她只是庄进实儿子的妾侍,算不得庄府亲眷,所以徐大人只叫蒙良的官员继续追查,就先行离开了。”
徐林益正是陛下派去莱夷半岛的钦差,他与五皇子一样得了密旨,表面上是去赈灾,实则老早就开始对中部各郡展开了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