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过来的路上,齐璟就听了二皇兄留在府里的人禀报。
这是齐珩为了防止自己离开天京的时候宫中有急事,好联系老七而做出的安排。
没想到最后不是宫中有急事,而是他自己出了事,眼下这些人按照主子的吩咐,听令于七皇子,遂将这几日珩亲王府发生的事情禀报齐璟,连杜夫人劝说王妃的话也复述了一些。
待听了他们的话,齐璟眉头紧皱。
他心里隐隐有个猜测,或许杜夫人拿孩子的事来劝皇嫂,是希望她为母则刚,却偏偏触动了皇嫂心底的某种恐惧。
“皇嫂,父皇醒后,我打算求父皇让我去封地。”
就这样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却让杜夫人立刻大惊失色,也让珩亲王妃有了动静。
只见她目带怀疑地看向齐璟,也不知道是疑惑他为何这样开场,还是怀疑他话语的真实性。
若帝王健在,像齐璟这样的皇子若去封地,要么是被皇帝厌弃了,要么就是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争夺储君的一路。
七皇子没有觉醒神武,根本没有争储的资格,他突然提及此事,不是无的放矢。
果然,她们接着就听到齐璟继续道:“皇嫂若生下小郡主,不妨留在京中,可若是生了儿子,不如跟我一样,早早让他离开天京……青州之大,总有我等的栖身之所。”
杜夫人一看,七皇子根本不是来劝人的,而是叫二皇子留下的血脉以后听天由命的。
她正准备说什么,珩亲王妃就突然开口道:“有那么容易吗?”
这个问题问得关键,可齐璟已经胸有成竹。
只要父皇好起来,他相信自己一定有办法达成所愿。
第一一一章庇护
这是齐璟经历过最初的茫然、惶恐后做的一个决定。
真正下定决心的过程,其实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困难,他心底甚至还有几分终于能轻松自在的期盼。
仔细想想,上辈子他也不是在执着追求什么权势地位,不过是为了讨母亲俞昭仪的欢喜,才那般义无反顾。
这一世,齐璟希望二皇兄能够得偿所愿,那是因为在几个皇子中,他与齐珩最亲近,相信将来有二皇兄的庇护,他能过得更自在。
但现在二皇兄不在了,他就要承担这个责任,尽可能想办法保护皇兄的妻儿,就像当初救小十一一样,首先要让他们活下去,才有谈将来的可能。
放弃京中的一切,到别的地方重新来过,就是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
若不出意外,皇嫂会生下一个有神武的儿子,之后这个孩子势必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在昭仪、安国公府甚至杜家眼里,小世子会是珩亲王一系唯一的希望,但他们真要拿命去搏的时候,又有多大的希望呢?
光是等小世子长大开蒙,就要花上几年的时间,更勿论等他文武兼备,还要等多久。
在这个时间里,别说老五、老六能够做多少筹谋了,就连大皇兄,说不定都重新领了事。
跟当初不放心留小十一一人在宫中一样,齐璟并不乐观地觉得,皇祖母和父皇能够无时无刻保护他们。
齐璟想,皇嫂现在之所以没有生的意志,就是在恐惧这显而易见的将来。
有一天,她自己的家族、珩亲王的外祖,这些原本应该是他们夫妻最亲近的人,却因为逐利而害了珩亲王唯一的子嗣,到那时候,她该如何面对丧夫、丧子之痛,又如何面对这些所谓的亲人……与其承受这些,倒不如现在就跟二皇子一起去了。
皇嫂有这样悲观的想法,齐璟觉得并不意外,事实证明她的预感还是颇准的。
七皇子被毒死后,接下来会轮到谁来承受这些阴谋诡计,答案显而易见。
但齐璟现在有了少玄,有了十一和小赤羽,哪里可能甘心去死。
光想想少玄专注的眼神,想想小十一撒娇的小模样,还有小赤羽蹦蹦跳跳的活泼劲儿,他就想再活五百年陪着他们!
有必须活下去的理由,也积攒了让他们活下去的力量,所以他不能赞同杜氏解决问题的方式。
他已经打算好,等父皇醒来,且情况稳定了之后,就跟父皇提封地的事情。
一个皇子,主动跟皇帝讨要封地,原本是极危险的,但经历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想来父皇心里也有了不同的计较。
当初皇帝能让齐璟把十一带出皇宫,如今就能理解,他想把二皇兄的小世子带出天京的原因。
逃离京城,可能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
毕竟,老五他们对小世子的忌惮,不会随着他们离开天京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