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众人都惊讶不已。/p
窦氏连明光铠甲这等装备都有,哪些死士攻打县城南门和东门,必然不要命。/p
没想到杜荷竟然真的带人挡住了!/p
“杜荷好样的!”/p
“鄠邑县侯不愧是文武双全!”/p
“杜荷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勇气,实属难得!”/p
不少人都称赞道。/p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对视一眼,都一脸懵逼。/p
他们清楚记得杜荷离开同州时,浑身上下一尘不染,受伤更是没有的事,怎么一到长安就变成这样了?/p
就在这时,赵阳高声喊道:“陛下到!”/p
李二从后面走来,坐到轮椅上。/p
他仔细一看,心道,杜荷这臭小子,这身衣服,和几日前好像没变化啊。/p
再看杜荷的样子,伤情似乎更重了。/p
他一挥手:“来人,给杜荷赐座!”/p
两个小太监急忙弄来一把旋转木椅扶着杜荷坐下。/p
众人都嫉妒不已。/p
在这太极殿,除了位高权重的三公之流,其他人,根本没有机会赐座。/p
李二咳嗽一下,说道:“诸位爱卿,同州的几桩案子,已经彻查清楚,今日,便是来论功行赏的,辅机,玄龄,还有杜荷,功不可没,诸位可有异议?”/p
“陛下英明!”众人齐声道。/p
没有人反对。/p
要知道那可是司空长孙无忌和左相房玄龄呢,谁敢反对?/p
李二便说道:“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此次同州谋反案,谁是最大的功臣啊?”/p
众人一愣,随即便纷纷开口。/p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头功,当属长孙司空……窦氏盘踞同州多年,吴国公在同州担任刺史多年也毫无办法,长孙司空一出马,就将窦氏拿下,不费一兵一卒,真乃当世诸葛也!”/p
“臣以为,最大的功劳应该是房大人,房大人运筹帷幄,做事果断,应该是头功!”/p
“张大人此言差矣,房大人虽然功不可没,但要和长孙大人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p
“臣也认为是长孙大人居头功!”/p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p
最后,支持长孙无忌的人占了多数。/p
房玄龄的支持者少了一些。/p
至于提到杜荷的,只有寥寥几人。/p
很多人都把杜荷给忽略掉了。/p
长孙无忌闻言,得意洋洋。/p
之前郁闷的心情,也舒缓了过来。/p
谁是最大的功臣?/p
看来非我莫属了!/p
讨论声渐渐笑了下去,大家都抬头看着李二。/p
李二一直没说话,这时才开口道:“朕这里有一份同州官员联送来的奏章,详细记录了整个同州谋反案的详细经过,大家不妨听一听……”/p
赵阳立即拿出一份奏章,开始念起来。/p
这是一份特殊的奏章,竟然不是同州刺史尉迟恭呈上的,而是同州长史杨成、司户王大、司田陈弘毅、司兵姜牛等一共十二人联名上奏的,详细地说明了同州窦氏谋反案的所有细节。/p
众人听完,满脑子只有一个印象,那就是鄠邑县侯杜荷多次被窦氏派人暗杀、追击,随后又不顾个人安危,为了留住要逃走的窦氏,参加了许许多多的战斗,最后身负重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