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杨玉华等人拍手相庆。/p
哪怕只是让杜荷闭门思过半月,也是一个伟大的胜利!/p
次日一早,便是大唐与东瀛比船的开始。/p
为了这次比船,礼部可谓是费尽心思,先是杨玉华等人彻夜未眠,亲自去工部盯着,让工部将大唐最顶尖的船拿出来,然后就是派人去贴告示,告知长安城的百姓比船之事。/p
比船的地点便在长安城北的灞河之上。/p
一大早,灞河岸两侧,便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是来给大唐这边加油助威的,同时也想看看东瀛人的船长什么样。/p
等李二等人到现场一看,顿时吓了一跳。/p
陈叔达解释道:“陛下,如今国泰民安,百姓们都是为观看咱们大唐的大船而来,是来助威的,也好让百姓们看看,在陛下英明的治理下,大唐蒸蒸日上,万邦来朝,四海升平!”/p
“恭喜陛下!”/p
“贺喜陛下!”/p
“威加海内,四海无疆!”/p
顿时,一片称颂之声。/p
两岸百姓们看见李二,也纷纷高喊:“吾皇万岁!”/p
“万岁!”/p
李二见了,心情大好。/p
只见他一挥手:“让工部把咱们大唐的船拉出来看看!”/p
陈叔达急忙派人去通知。/p
半晌,从上游缓缓飘下来一艘大船。/p
这船看上去并无什么特别的。/p
工部尚书段纶上前,解释道:“陛下,这是去年工部的造船工匠们打造的新型船,可以说是大唐造船的巅峰,一共可以升起十二张帆,穿的速度比普通的六帆船和八帆船要快不少,最重要的是,船的两侧,可以容纳二十个人划桨,同样可以增加行船速度……”/p
众人闻言,仔细看去,顿时啧啧称奇。/p
在这个时代,造船的巅峰就是八帆,再多就难以打造了,工部竟然造出十二帆的船,着实不容易。/p
而且船的两侧还有二十支桨,可以由二十个汉子一起划动。/p
如此一来,这船的速度就不是一般的船能比得上的了。/p
官员们纷纷称赞。/p
百姓们见了,也拍手称快。/p
“我大唐广袤无疆,地大物博,又岂是那小东瀛能比拟的!”/p
“东瀛王子自不量力,只怕已经不敢比试了!”/p
“我倒想看看东瀛人是如何惨败的!”/p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东瀛的船也出现了。/p
“咦?”/p
众人一看东瀛的船,都瞪大了眼睛。/p
只见那船和大唐的船还小了一圈。/p
没有帆!/p
也没有桨!/p
看上光秃秃的。/p
船的两侧,却有四个圆形的木盖子,仿佛遮掩着什么,没人看得清里面是什么。/p
陈叔达惊讶道:“苏我牙子王子,这就是你们东瀛的宝船?”/p
苏我牙子得意地说道:“陈大人,没错,这就是东瀛宝船,乃是东瀛匠人花费十年时间打造,是世界上最好的宝船,也是速度最快的!”/p
“噗嗤……”/p
旁边的大唐官员们都忍不住笑了。/p
长孙无忌:“你管这破东西叫宝船?”/p
侯君集:“就这破船,我家洗浴的木桶都飘得比它快!”/p
戴胄:“我觉得东瀛人的精神可嘉!”/p
李二也忍俊不禁,说道:“好了,既然是苏我牙子要比试,尔等好好安排比试便是。”/p
众人这才收起笑容。/p
东瀛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p
陈叔达说道:“苏我牙子王子,按照我大唐规矩,比试三场如何,三战两胜,如何?”/p
苏我牙子说道:“也不是不可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