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洗手吃饭了。”沈放屈起食指,敲了敲女孩的房门。
小姑娘鼓着嘴巴抬头看他,一脸苦相。
沈放:“……又有哪关过不去了?吃完饭我帮你看。”
沈小米摇了摇头,走到他面前一把抱住叔叔的大腿,高高举起手机:“小叔叔,我错了。”
沈放微微扬眉,顺着小女孩的手看过去,刚刚好看见“玫瑰少年”最新发来的一条消息:“不好意思,刚才手滑哈哈[憨笑]”。
沈放顿了顿,不知想到什么,表情复杂了几分。
他在女孩面前蹲了下来,若无其事地问道:“他发的什么?”
不会是什么有色链接吧。
沈小米不知道她叔叔正在以怎样的恶意揣测网友,诚实道:“他邀请你聊天,但是也不说话,我就又退出来了。”
听起来还是怪怪的,但就当是手滑吧。沈放揉了揉小姑娘的脑袋,牵着她向餐厅走去。
饭桌前,堂嫂陆漫刚好帮小孩子们盛好汤,摆摆手招呼他俩入座。
“小放,下午你哥送你,早点去学校报道,晚上还来家里吃饭哦。”
沈放开学高一,原本该直升燕大附中高中部,但这学期却临时转到了信雅中学。家里的别墅也不住了。他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学区房,面积不算太大,刚好够一个人生活。
沈放喝了一口汤暖胃,语气也颇温和:“明天正式开学,晚上就不来了,我在新房子附近转转。”
沈家枝繁茂盛,光盘桓在燕城有血缘关系的就有百十来口,但沈放只和堂哥一家关系不错,聊天的时候单字也能蹦成句子。
沈扬从手机邮件上抬眼,对堂弟轻咳了一声:“信中的规矩没有附中那么严苛,校风相对活泼些,但教导主任可不好惹,你悠着点少犯错误。”
陆漫插嘴:“别像你哥当年一样,在周一晨会上念检讨,念完又被罚跑了整整八圈。”
沈扬捂住女儿的耳朵,自上而下探究性地看着她:“你不是说当年从来不认得我吗,学妹?”
陆漫撇了撇嘴:“是不认识啊,但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对那位傻学长略有印象。”
他们两个一天不斗嘴就浑身难受,沈放见怪不怪地往沈小米碗里夹菜,但没想到下一句自己又被强行拉入了话题。
“换了学校又是新环境,小放你有没有认识的信中同学呀?没有啊……没有也没关系啦,人总要认识新朋友的,说不准你会在信中收获这辈子最宝贵的友情呢?”
这种毒鸡汤,换个人说他早就不耐烦地离开了,但偏偏是陆漫开口,沈放还能勉强听进去几句。
朋友。
他从桌面上将手机屏幕微微倾斜,又看了那“玫瑰少年”一眼。
朋友不知道会不会有,但确实认识了奇怪的人。
他发了对话框里的第五条消息过去:“知道了,没关系。”
信雅中学创办于解放前,原本只是两三位海外归来的先生共同设立的公塾,后来越办越大,渐渐发展成了燕城百年文化的一支标志性风骨笔杆。
今年刚好是建校八十周年,学校有心宣传,从进校门起一路都能看见惹眼的横幅。
“喜迎八十华诞,再谱信中新篇”
“服务燕城,保证教育,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八十载沧桑巨变,半世纪春华秋实”
“热烈庆祝我校xx同学以731分高绩摘得本市状元”
“续写信中八百年辉煌”
……
怎么说呢,只要是个人,识字,走进来,都知道信中今年八十了。
“十年前校庆也没这么夸张啊。”沈扬小声嘟囔着,和堂弟炫耀母校的热情有一小半默默转化成了难为情。
“这不算什么,等月底校庆那天还要更热闹呢。”
给他俩带路的是沈扬的高中同学,毕业后回了母校教英语,今天带着他们又是报道又是认路的,很热情。
“学校总体格局和我们当年没变,高中部还是在这里。喏,小放的班级就在这边,二楼,看,那个窗户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