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原本一直反对玄奘去参加水陆大会的曾光蕊,竟然一反常态,同意玄奘法师去参加了。/p
虽然不明白具体发生什么,不过玄奘还是凭借着太子手信,及时报上了名。/p
玄奘本来就精通佛法,又能把玄奥的佛法讲的深入人心,让他们或多或少得到一些感悟,得到善信的一致好评。/p
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把众多僧众一一震服!/p
于是玄奘脱颖而出,受到王公贵族以及贫民百姓的推崇,口口相传,如同病毒式入侵一般,没过多久玄奘法师的名头越来越响亮。/p
大家纷纷好奇打听他的来历,这一打听不得了,他的来历竟然还是如此显赫,而且还和普罗大众息息相关。/p
原来他就是流落在民间的状元之子,也是这十多年闹的沸沸扬扬寻子事件。/p
如今曾光蕊能找回孩子,不容易呀!/p
他们感觉这玄奘就是他们看着长大的邻居小孩,少了敬而远之的敬畏,多了一份亲切感。/p
水路大会举办七七四十九天,全国的一千二百多名高僧聚集于长安城,空前盛大。/p
没过多久玄奘就被李世民看中,并且被李世民钦点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p
这千里挑一的大阐法师无异于殿试中被李世民钦点为状元~佛状元。/p
在水陆法会最后一日,太宗及文武皇亲国戚,俱如期赴会,拈香听讲。/p
这最后一讲规格可谓之高,不下于万国来朝的国宴呀!/p
全城最火热的话题都是讲水陆法会以及玄奘法师,其中议论的最多的就是玄奘的身世,还有小时候那所做的善事,这些被一一扒开来讲。/p
某个茶铺就有一老一小和尚正聚精会神的听着,他们主动询问,这茶铺老板就耐心讲解,周围的顾客也纷纷插嘴。/p
这些普通百姓是挤不进去听讲的,能去的无不是王公贵族勋贵等人,他们如同众星捧月半围着陛下的龙辇听法。/p
玄奘讲法,偌大的寺庙,余音袅袅,沁人肺腑,仿佛真的如同佛陀在讲经文一般。/p
就在经文讲完后,突然有闹事的人来了。/p
“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p
只见一位形象不堪、衣衫褴褛的疥癞和尚,厉声高叫道。/p
大家都对这位破坏讲经的人怒目而视,更有甚者一副看戏的模样。/p
但是让大家都惊呆的是,当玄奘听到说有“大乘教法”的时候,自然是立即就“大喜”,根本不在乎说这话的人竟然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疥癞和尚。/p
“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p
大家都没有想到玄奘竟然如此也不恼,反而下来请教了起来。/p
“痴儿!”/p
有人小声嘀咕道,这不是就是一位佛痴吗?/p
“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p
李世民听到后皱了皱眉,身边的王德公公意会,正要叫人把这一对疯和尚赶走,但是被李世民阻止了!/p
李世民想到枉死城那枉死在他手下的孤魂野鬼,就直冒冷汗,所以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想期盼这场超大规模的法事有效果出现。/p
但是到底有没有效果,他说了不算,玄奘说了不算,如今有人质疑了,当然是想要听听他如何说道。/p
“我有大乘教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p
李世民听到后,大悦!这不就是他想要的佛法吗?不就是他想要的效果吗?/p
“请回宫去!”/p
百姓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法会最后面还有这样的彩蛋,成为满城饭后闲谈的趣事。/p
只是他们对这老和尚的大乘教法很感兴趣,在他们朴素的理念里,既然小乘教法都那么牛了,大乘教法肯定更牛。/p
长安城,皇宫,保和殿。/p
众多文武百官分列在两旁,李世民大马金刀的坐在龙椅上。/p
那老和尚柱着锡杖,小和尚手捧着袈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