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_常驻热搜_奇书网
返回

常驻热搜

首页
分卷阅读66(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陈老师!”宁唯也拉着程南川凑上来,“我,我和程哥也能背您。”

“哎哟,这回我可得被你们的粉丝嫉妒坏了。”陈慧笑道,把谭宏推开,“起开起开,不劳你这个老家伙,让年轻小伙子背我。”

谭宏苦笑着退开,黎洲在陈慧面前半蹲下,夏凉思扶着她趴到黎洲背上,在后头虚扶着她,一群人慢慢下了山。

走了一段,沈博上来说换他来,黎洲就把陈慧放了下来,交给沈博。这时候,谭宏经过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轻声说了声谢谢。

一旁的夏凉思也听见了,和黎洲相视一笑。

陈慧去镇上的医院拍了个片子,就是崴了一下,没有大碍,用跌打药酒揉了揉,隔天就好了。

拍摄计划的倒数第二天,他们去了古镇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处景点——老戏院。

之前瓷器店老板就提过,老戏院不在旧街上,而在老屋那片巷子里。和经过翻新和改建的旧街不一样,那一片都是真正的老屋,白墙青瓦,坐北朝南的小方院一座一座,间隔出一条条小巷子。

只不过,有些院落过于破旧,颓墙斑驳,甚至成了危房,已经无人居住了。

戏院就在巷子深处,老远就能看见一棵结满青涩果实的大梨树,听见咿呀喧闹的锣鼓声。

嘉宾们抵达的时候,台上正在排戏,见他们一群人进来,台上的排练也没停下。

戏院格局还是老式的,大堂里陈列着桌椅,正对着戏台。

“唱的好像是这里的方言吧?”杨婉道,“和之前那几个小姐姐唱的采茶歌有点像。”

这时候导演适时地给大家做背景介绍:“古镇上的戏曲发源于昆曲,融合了当地特色,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出戏,就是被改成当地方言的戏目,大家能听出是哪一部戏吗?”

几位嘉宾原本对传统戏曲就没什么研究,对这部戏的腔调有些陌生,再加上唱的是当地方言,听起来就更加吃力了,猜了几个家喻户晓的戏名都不对后,纷纷摇头表示听不出来。

“伶人传。”黎洲突然道,“唱的是《伶人传》。”

不仅嘉宾,连导演都有些惊讶,愣了一会儿才点头说:“对,现在台上唱的就是《伶人传》。”

杨婉问:“粥粥对戏曲也有了解吗?”

黎洲将视线从台上收回,淡笑道:“听过一些,不算了解。”

镜头捕捉到他突然牵住了身旁夏凉思的手,夏凉思偏头看了他一眼,也没闪躲,就这么和他牵着手,甚至感觉到他握得很紧,手心有些潮。

“洲哥好厉害。”宁唯道,“这部戏讲的是什么?我完全听不懂。”

“讲……”黎洲的视线重新放回台上,“讲一个伶人和一个书生,在戏园里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却遭到觊觎伶人美貌的县令阻挠,不得不分离。于是书生决心考取功名,谋取官职,再回来迎娶伶人。”

陈慧道:“你这么一说我有点印象,是不是结局还不大好?”

杨婉:“是悲剧啊……不过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戏文,好像大多数都是缠绵悱恻的悲剧。”

宁唯:“后来呢后来呢?”

“后来……”黎洲说,“县令将伶人虏入府内,土匪却闯进了城。县令丢下百姓逃了,伶人被土匪头目抓去,逼她献戏,奉他为王。伶人不愿屈服,就在献戏的时候,敬了土匪头目一杯毒酒,和他同归于尽了。”

“啊……”宁唯哀叹惋惜,“那书生呢?”

“书生离开不久,得知土匪烧杀抢掠的消息,游说了一位将军出兵剿匪,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剿灭了土匪。书生立了功,封了官,却发现佳人已逝,阴阳两隔。”

夏凉思发现黎洲的手在发抖,一手心汗不说,皮肤也越来越凉,诧异地看向他。

仿若心有灵犀,黎洲正好也看了他一眼,继续道:“后来书生回到戏园,在梦中与伶人的魂魄重逢,才知道那土匪就是当年害伶人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罪魁祸首。伶人大仇已报,唯一的遗愿就是再见书生一面,于是魂魄徘徊于两人初遇之地,直至书生出现,伶人的魂魄才终于消散。”

整出戏其实很长,一共分为四幕,分别是情定,生变,死别,梦回。而此时台上正好在排第四幕,唱到伶人的魂魄与书生倾诉当年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苦恨。

被黎洲的讲述代入情境的嘉宾也听懂了一部分,一时间感慨万千。

夏凉思也听懂了一些,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怔怔地看着台上,一股悲怆涌上心头,眼眶忽然有些发热。被突然涌起的情绪左右,一时间都没有注意到黎洲握着他的手越来越紧。

黎洲从台上收回视线,垂下眼极力克制住情绪。只有他知道,这不是一出虚构的戏,而是秦淮真实遭遇的凄苦。

在秦淮的命运里,没有与他情投意合的书生,只有贪生怕死的县官,无恶不作的土匪,杀亲灭族的仇人,颠沛流离的凄苦,地位低下而受的屈辱,和一只捡来的、什么都不懂的小狸猫。

当年秦淮死后,戏班子将他的故事写成了《伶人传》,隐去他的姓名,把戏里的伶人写作了女伶,为了增加戏剧性,还给她配了一个一见钟情的书生。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了如今这个版本。

而他黎洲,在秦淮的人生里什么都不是,压根不配拥有姓名。

台上的戏唱完,导演继续他的科普任务:“《伶人传》是我国戏曲经典戏目之一,它歌颂了书生与伶人跨越社会阶层的凄美爱情,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昏庸与无能,同时赞扬了伶人敢爱敢恨、不屈不折的风骨。”

“它曾被改编成多个剧种,风靡一时,又因为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一度被列为禁戏。直到100年前反侵略战争时期,这部戏被戏曲家重新搬上舞台,讽刺当时的统治阶级不抵抗的消极态度,倡导人民站起来保家卫国,抵抗侵略。”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