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完地坛,祈祷风调雨顺。/p
林远开始按流程,封赏文武百官。/p
原本的五司,晋升为六部,增设兵部。/p
所有人的官职名称没有变化,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品阶提高许多。/p
比如王安石,他原本的户司官衔最多正五品。/p
如今建国以后,商王朝属于独立政权,和大宋政权平等。/p
六部尚书,正二品衔;/p
六部侍郎,正三品官衔;/p
在六部之上,增设文武宰相二人,正一品。/p
机构暂时如此,后续在完善,/p
王安石首任文宰相,主要责任是协助林远统领六部,规划领地发展。/p
“多谢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p
王安石直接被提拔为宰相,可见林远对他的厚恩,他当即叩首谢恩。/p
武宰相一职,由诸葛亮出任。/p
武宰相,等同于三军总司令,可以调动领地内的一切兵马大权。/p
即便是不和林远商量,也没有关系。/p
这样的恩典,开创了历朝历代的先河。/p
诸葛亮叩首谢恩。/p
六部尚书,六部侍郎等官职,均由原来的李冰、包拯、公孙贺等担任,不再换人。/p
新增的兵部尚书,暂时空缺,后期再补上;/p
外派的封疆大吏,职能不变,官职名称需要改变一下。/p
商王朝,将不再沿用宋朝的知州制度,而改为唐朝的‘刺史’制度,职能不变。/p
随州刺史范仲淹,汉阳刺史张居正,云梦刺史宋江,南阳刺史贾诩;/p
郢州刺史,原本是诸葛亮兼任;/p
不过现在,诸葛亮出任武宰相,今后的事情更多了,林远很担心他的身体,害怕他再一次‘心律交瘁’而亡;/p
因此,林远将郢州刺史一职,改为刚选拔出了的贺知章出任。/p
贺知章在唐玄宗麾下,从政数十年,为玄宗的‘开元之治’立下不少功劳;/p
有他出任一郡刺史,问题不大;/p
还有均州刺史,由能力出众的苏辙出任;/p
均州刚被攻占,有一个半随州大小,西邻秦岭,南接神农架,里面的资源比大洪山还要丰富。/p
之所以选择苏辙,是因为他擅长招抚工作。/p
他出任均州刺史的任务,就是将那些逃进秦岭、神农架的百姓,全部召回来。/p
除了遗失荒野的百姓,深山老林中还要乱军要剿。/p
为此,林远还特意调张飞率3000士卒去均州剿灭乱军。/p
文官一定,朝廷的整体框架也就定了。/p
接下来开疆拓土,就需要武将了。/p
三军元帅,指挥使,营统领等武将,官衔不变,依旧沿用之前的称谓。/p
不过,他们的爵位全部晋升一级。/p
原本是一等男爵的,建国之后,直接是三等子爵。/p
只升爵位而不升官衔,也是有原因的。/p
因为武将的官衔,都是他们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如果随意封赐,必然会造成混乱,且让武将们失去进取心。/p
任官封爵之后,便到了今天最后一个环节——阅兵。/p
林远率文武大臣,在观礼台最中央坐定,主持阅兵式的武宰相诸葛亮当即起身,高声说道:“阅兵式,开始!”/p
话音刚落,钟鼓齐鸣,奏的却是战鼓之音。/p
伴随着富有节奏感的战鼓声,踩着鼓点,一支支接受检阅的方阵鱼贯而入。/p
走在最前面的,是由赵云亲自统领的六阶白马义从弓骑兵。/p
雄赳赳,气昂昂的从围观群众面前经过。/p
许多人都认出了这支部队。/p
正是这支部队,在临安战役,南阳战役大放异彩,让林远不断取胜。/p
夹在人群中的刘岱,拳头紧紧握住,咬了咬牙。/p
第二个队形出列的,是甘宁统领的八阶百翎虎卫骑,他们每一个盔插翎羽,身披三层厚甲,手持锋锐的马槊,骑跨高大的骏马。/p
这支方阵虽然只有100人,但他们身上的气息,比前面的白马义从更强烈。/p
许多夹在人群中密探,不由得冒冷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