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句丽算是名存实亡,平壤道的建立,意味着这个困扰了大唐数十年的猛虎,终于纳入了大唐的版图!
唐军欢天喜地的打扰着战场,辱夷城内到处都是尸体,空气中都充斥着一股浓浓的焦土味,然而李二行走在街道上,不仅没有任何嫌弃,脸上反而露出几分陶醉之色。
还有什么能比站在心腹大患的地盘上耀武扬威更让人心情愉悦呢?
阳光十分刺眼,但是气温却很低,李二身上穿着毛茸茸的狐裘,吸口气都觉得肺里冰凉凉的。
而这时,不知从哪个角落里忽然传出一句句低沉的民谣,曲调中充满了悲怆。
李二眉头一皱,回头张望了几下,“唐军大胜同庆之日,何人在此唱悲调?”
身旁的长孙无忌一愣,随后道:“听这调调,大概是高句丽的曲子,今日虽是唐军大胜只日,却也是高句丽亡国之时,亡国之痛,难免会有人心生悲怆…”
“也对。”李二摇了摇头,环顾四周,心生感慨道:“高句丽一亡,朕这块心病总算是去除了,辅机,我军伤亡情况如何?”
“正在统计之中,但是此战历时大半年,想必伤亡不在少数…”长孙无忌叹口气道。
“唉,回去之后,替朕拟旨,战死者一律厚葬,赐金帛田庄,荫其子孙,伤者同样重赏…”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心里却将李二说的话一字不漏的记下。
停顿片刻,李二目光凝重的盯向西面,呢喃道:“也不知西州情况如何…萧煜那小子,应该不会有事吧?”
长孙无忌想了想,道:“萧煜那小子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再加上有数千南城上府精骑守护,就算守不住西州,逃跑应该没问题,只要他们到了玉门关,谅那些西域蛮夷也不敢再动手!”
“难啊,朕倒是希望他们弃城而逃,只要人还活着,那比什么都好,但是以那小子的脾气…怕是不会轻易离开啊。”李二担忧的叹了口气。
长孙无忌眉头一挑,“陛下大可不必担心,之前您不是已经下旨让玉门关立刻调三千甲士去驰援西州吗?再加上派去的数千精兵,近五千精锐,攻破西域那伙人不成问题。”
“朕倒不是担心这点,而是担心从玉门关到西州路途遥远,来来回回要数月时间,西域联军既然敢攻城,想必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不知萧煜他们能否撑到玉门关守军抵达之时。”李二负手道。
如此一说,萧煜倒是险境环生啊…”长孙无忌眉头微皱。
“辅机,立刻传朕命令,全军休整三天,三日之后,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领军四万,立刻征伐高昌…”
长孙无忌有些迟疑,“为何去攻打高昌,而不是直接驰援西州?据斥候汇报,此次攻打西州虽说西域诸国都有参与,但幕后的主使却是西突厥…”
“呵呵,大唐如今灭了高句丽这个心腹大患,天下又有何人敢说朕的不是?”李二说着,浑身霸气侧漏,“盛唐光辉所照,皆为臣子,如今大唐出征全胜,正是气势如虹之时,此时不征伐,更待何时?”
“征伐完高昌后,便以高昌和西州为据点,而后征伐平定其他小国,至于西突厥…朕同样不会放过他们的!”
“如此,大唐东北,西北等边境便能彻底安稳,陛下天可汗之名,更是威名远播,可喜可贺啊!”长孙无忌笑着道。
“边境安稳,朕才能高枕无忧,大唐才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