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煜心疼的摸了摸她的脸,道:“行,等到了扬州城内,心容想吃什么都可以,现在先忍忍,好不好?”
“嗯嗯。”萧心容连忙点了点头。
而这时候,萧慎也道:“爹,我也要。”
“都有,再忍忍吧,马上就到扬州了…”
这时候,方耀小跑过来,拱手:道:“大人,扬州刺史带着官员出城迎接我们来了。”
扬州刺史?萧煜倒是听过这人的名头,好像是姓卢,出身于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阳卢氏。
卢氏源出姜姓,是齐太公的后裔,齐国公卿高傒为卢姓始祖,其后人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
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齐,卢、高二氏被逐赶,离开卢邑以后,卢氏族人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是聚居于燕地。
秦代有五经博士卢敖,其子孙后来迁至涿水之上,定居在涿县,因涿县后属范阳郡,遂为范阳涿人。
范阳卢氏家族世居涿县,因涿县属范阳郡管辖,士族称郡望,故得名“范阳卢氏”。
涿县原为燕国之涿邑,在春秋战国时代便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一。
这里一马平川,良田沃野,是有名的膏腴之地,荆轲刺秦王时献的燕国“督亢”地图就位于这一带。
范阳卢氏在这里世代耕读,子子孙孙繁衍生息,成为举世闻名的望族。
范阳卢氏的始祖为东汉名儒卢植,是历史上配享孔庙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名列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之中。
东汉末年社会的剧烈动乱中,卢植作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学问胆识、功勋业绩与品德风范,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世所公认的楷模,因此奠定了卢氏后来作为“北州冠族”、“范阳郡望”的基础,开创了范阳卢氏“代代出名士”的基业。
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后裔均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范阳卢氏一直是“声高冠带,为世盛门”、“闺门之礼,为世所推”。
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十八人。
就连帝族之女也要找范阳卢氏成亲,史称“一门三主,当世以为荣”。
李二曾经言四海大姓:“崔、卢、王、谢”。
范阳卢氏与清河、博陵崔氏并称,仍被视为天下一流高门。
如今朝中就有不少大臣出自范阳卢氏,比如户部尚书卢克,又比如这扬州刺史,可见其影响力。
萧煜也没想到,他们距离扬州城还有一段路程呢,结果这扬州刺史居然出城相迎,这倒是让萧煜有些意外。
同时对这个扬州刺史也多了几分好感,瞧瞧人家,出身不凡,却将姿态摆的这么低,本来按照规矩,他在城门口等着就行了,结果现在却出城迎接,真是太给面子了。
人家给面子,萧煜自然不能蹬鼻子上脸,立刻对方耀吩咐道:“方都尉,传令下去,让所有弟兄都打起精神,把盔甲穿好,不能让人家看扁了,知道吗?”
“诺!”
方耀自长安而来,心中也有股傲气,自然不希望这些地方官瞧不起他们。
方耀领命离去,而后萧煜又将两位娇妻给请下马车,稍微整理了一下仪容,就往前面走去。
很快,一个穿着紫色官袍的干廋老头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官吏,想必这就是扬州刺史府的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