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文治武功无疑是强大的,如今大唐兵马所过之处,谁敢崛起锋芒。
不过,打仗是劳民伤财的,特别是那种远征,就要耗费更多的钱粮。
琉求是个十分贫瘠的地方,对于大唐来说,它就是个海上普通的小岛,征服它对大唐没有任何的好处。
“仲卿,其实听你这么说,朕也很想对琉求出兵,只是…”
李治忽然叹了口气,道:“组建水师,其中花费的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人力之外,还有财力,而且攻打琉求也是师出无名,把这件事搬到朝堂上去讲的话,那些大臣肯定会打着正义的旗号,来反对的。”
“陛下,这事你不用担心,只要等朝会的时候,将这件事讲出来就行了,至于其他的,就交给我来办吧。”萧煜道。
“你确定你能行?”李治还是有些担心,“你要是不行的话,最后我肯定会被大臣给骂死的。”
“放心吧陛下,你还不相信我的本事吗?”萧煜拍着胸脯道。
李治一咬牙,“行,朕就信你一回!”
第二天,例行朝会时,李治按照萧煜的吩咐,将组建水师,攻打琉求一事说了出来。
果不其然,当李治话刚说完,就立刻有人跳出来反对。
“陛下,臣不同意!”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站了出来。
萧煜回头看了看,眉头顿时一挑,他原本以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应该是继魏征之后大唐最大的喷子于志宁,可没想到站出来的会是这老头。
这老头官不高,正四品左右,名字叫颜勤礼。
颜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之孙,秦王府记事颜思鲁之子。
义宁元年十一月,从李二平京城,授朝散大夫勋,解褐秘书省校书郎。
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
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著作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房玄龄主簿,转太子李承乾直监,加崇文馆学士。
官废,出补蒋王文学、弘文馆学士。
颜勤礼大多活跃于文坛,“工於篆籀,尤精训诂”,便是对他的评价。
李治登基后,就授其为著作郎,专门负责编撰国史。
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在文坛的名声却很大。
而且真正让他走上人生巅峰的,还是他的曾孙。
没错,他的曾孙就是那个在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萧煜学历史的时候,对颜真卿也有些研究,对于那位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的颜真卿,萧煜还是还有好感的。
爱屋及乌之下,对于他的曾祖父颜勤礼,萧煜平常也很尊重。
只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会跳出来反对自己。
真是太欠揍了!
“陛下,那琉求臣也听过,位于大唐东面海域之中,就是一座有几个土著的小岛而已,为了一座小岛而劳民伤财,此举不妥!”颜勤礼道。
“臣也认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