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皱了皱眉,随即放下书籍,道:“老夫知道了。”
…
太极宫的钟声敲响,所有接到命令而在门口等候的官员都是神色肃穆,然后井然有序的走进太极宫中。
太极殿内。
今天的气氛十分严肃,李治端坐在龙椅之上,没有乱七八糟的客套话,值守太监双手拿着一块黄色绢步,然后念念有词起来。
其中大部分都是嘉奖萧煜以前的功绩,从贞观十五年入朝开始,到如今永徽五年,不知不觉十几年了。
细细数来,萧煜在朝中立下不少功劳,也难怪能拥有如今的地位。
当然,这次之所以突然召开朝会,其实就是因为萧煜救了陛下一命,这可是大功一件,必须得追封。
之所以召集大臣,是因为封爵必须得经过尚书省同意,如果只有皇帝旨意,而没有尚书省盖章的话,那就是没有效果的。
这也是三权分立的弊端,朝堂不是皇帝的一言堂,如果皇帝压不住的大臣的话,那么臣权就会压过皇权。
当然,如今的朝堂因为李二刚死不久,余威仍在,所以大臣们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李治看着底下大臣,沉声道:“朕打算给萧煜追封国公。”
“国公?”所有大臣都愣了。
救皇帝一命,这确实是大功一件,但要追封他为国公,这似乎有些为难。
哪怕是一个死人,也不能轻易追封。
因为萧煜还有儿子,追封他的话,就是相当于封他儿子为国公。
那萧府从此就跻身进入大唐顶尖权贵。
朝廷不介意给你高官厚禄,不介意赏赐你各种金银珠宝,因为这些东西再好,等人死后,那就如过往云烟。
但是封爵就不一样了,这代表一代传一代,只要家里没有脑袋犯浑的人去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那基本上就能世世代代享受富贵和荣耀。
正因为如此,大唐对于封爵十分苛刻,而且就算封,也是封些什么子爵,顶天了就是伯爵。
像萧煜这样一路飙升到郡公,本就是绝无仅有,现在又追封他为国公…
什么好事都让他给占了,那还要不要其他人活啊?
朝班里,长孙无忌嘴皮动了动,可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陛下可追封萧煜为大夫,可追封国公…臣不同意!”
礼部郎中许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今天的李治显得异常冷静,面对大臣的反对,他却是冷冷的瞥了他一眼,道:“诸位爱卿,朕想你们误会了,朕将你们叫过来,并不是想跟你们商量,只是告诉你们一声而已!”
“陛下…”许生还想说什么。
“退下!”李治厉喝道。
大臣们被他这态度给吓了一大跳,他们发现,今天的李治似乎有些强势,跟之前那个软弱的皇帝相比,变化太大了。
许多大臣都将目光放在长孙无忌身上,目前要说谁能劝下李治,恐怕就只有他这位皇亲国戚了。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长孙无忌不负众望站了出来,然后拱手道:“老臣认为,陛下追封一事,合情合理,可以拟旨。”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他们本来还想让长孙无忌劝李治收回旨意,可没想到,他居然会这么说。
这不是添乱嘛!
许多大臣心里都有些不解,但在朝堂之下又不敢问出声,只得将这个疑惑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