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租平房的院里,有一棵李子树,启文买了一个沙袋,吊在弯出的枝丫上,早晨起来练功。
他还不知道对面住的是马蓉。
马蓉不喝醉是不回来的。
下班要去饭店帮忙,佳宁和启文有时也回来很晚。
傍晚时分,一老者走入饭店,戴着花镜,手里盘着两个核桃,上衣是对襟布盘扣的褂乀子,脚下是千层底的布鞋,颌下一抹花白胡须,颇有仙风道骨之像。
寻一肃静地,点了一小盘花生米,要现炸的,八分熟,出锅要淋少许高度白酒。
要了一盘鸡蛋炒土豆丝,煎过的鸡蛋出锅切丝后放。
又要了一块白豆腐,小葱切段,淋上少许香油,酱油。
两杯当地的玉米香。
然后开始慢啜细饮,不时打量着进出的客人。
启文下班来店里,看见老者,似曾相识,忽地想起,这不是在宝林集市上算命的老人吗?
老人也微笑地看着他,举杯示意。
:大叔,是您老啊!这么空闲来我这啊。
:正巧路过,酒瘾犯了,不曾想遇见故人。
:佳宁……看看是谁?再给我加两菜,我陪大叔喝点。
俊俏的佳宁正在后厨帮忙,听见喊声,赶忙出来。
这位是……
:哎呀!是您呀大叔,宝林集市见过您,到现在已三年了。
老人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二人,不时的点头,真是般配,般配呀……
:大叔,您吃饭在咱这里可不许花一分钱,到家一样。
佳宁兴高采烈的说。
:行……那老朽就不推辞了……
老人临走对启文说,如果将来遇见困难,由其是经济上的,可去奉国寺对面的包袱斋去找他,用钱量大的话用那两个铜铃铛作担保就成。
并再三叮嘱千万不要让铜铃落入奸人之手。
那两个铜铃铛乃是宝林寺建寺时期两千年前上古的文物,对宝林禅寺的历史研究具有非凡的意义。
物遇有缘人,这是佳宁和启文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