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迎春一旦有封号,就代表皇室对她的重视宠信。她的体面,便比那些没有封号的公主、郡主、郡君,还要高些。
太后娘娘似乎看出乾元帝的顾虑,言道:“本宫也没有其他的意思,我收她为义女,也是为了自己,我这条命啊,就是二丫头救回来,本宫年老体衰,今后只怕对她多有仰仗。本宫就是怕今后我这里等着救命呢,她却地位地下,进宫后遇到阿猫阿狗,都可以罚跪训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得了宁寿宫,我就怕我这条命等不得啊?”
乾元帝闻言惊悚:“母后这是什么话,谁敢如此?”
太后娘娘却继续言道:“即便不敢这般明着来,若是乘人不备,替这个丫头赐婚,让她远嫁出京,本宫再找她也就难咯。”
太后说着话,剑指淑妃与顾家,乾元帝再不肯答应,那就是为了女色忤逆生母。乾元帝哪里再敢推辞,忙着允诺:“既然母后觉得妥当,就依母后,不如就请母后拟一个封号?”
太后娘娘笑道:“嗯,这丫头根基在昌平,不如就册封为昌平县主吧。”
乾元帝当即口谕:“拟旨,奉太后慈命,特赐封贾迎春为正二品县主,赐号昌平,钦此!“
迎春闻言还在发愣,太后娘娘笑道;“傻丫头,谢恩啊!”
迎春忙着圈圈磕头:“昌平叩谢圣恩,吾皇万岁,昌平叩谢太后娘娘,娘娘千岁!”
乾元帝与太后娘娘同时抬手:“昌平平身!”
乾元帝眼珠子一转:“哦,这位是靖王,母后的养子,跟亲儿一样呢,今后你与他就是兄妹了,见个礼吧!”
迎春冲着靖王福身:“见过靖王,靖王安好!”
九爷乐呵呵抬手:“好好好,安安安!”
乾元帝笑道:“昌平啊,称呼不对啊,你应该叫义兄!”
迎春福身道;“昌平不敢高攀!”
太后笑道:“在本宫这里,叫叫无妨!”
迎春只得再次福身:“昌平见过义兄,义兄安好!”
靖王不及答言,就听外面一声气的通禀:“太上皇驾到!”
满屋子人都惊动了,太上皇真的来了?
方才忠靖王丢出英亲王的时候,还以为他信口胡诌,实在靖王跟乾元帝都没接到上皇驾临的消息。
太后娘娘闻听上皇驾临,有些小激动,这个男人虽然前半辈子对不起她,后半辈子真心做的不错。虽然他时不时弄出一些事情,让太后娘娘觉得很丢脸。
比如,太后偶尔去探视,他正跟小宫女吃交杯酒啦。或者太后三年不去一次御花园,去一次,正碰见上皇跟小宫女在御花园暧昧亲香。
这回更是夸张,竟然珠胎暗结了。
除了女色上头,上皇对太后很是不错。无论在内在外,面子给的足足的。
这一回太后娘娘来昌平疗养,上皇本来要跟着来的,却是乾元帝要求上皇在京坐镇,加上小宫女儿有孕,上皇也就留下了。
谁也没想到,他会忽然来了昌平。
乾元帝靖王都匆匆出迎。
迎春却眼角看着太后身边之人,见她们纹丝不动,淡定的守护在太后娘娘身边。迎春也上前一步,站在太后身侧,却被太后娘娘伸手握住手掌,察觉到迎春很紧张,太后一笑:“别怕,有本宫呢,跟着本宫就成了。”
迎春没听明白:“呃?”
太后娘娘一笑:“别怕,上皇也是人!一个老头儿,不过比别人严肃点!”
迎春颔首,心里却不敢松懈。
这时候,上皇已经到了行宫门口,太监清道吆喝,门口的太监匆匆跑动:“太上皇驾到,陛下驾到,忠靖王,英亲王驾到!”
这般时候,英嬷嬷,齐嬷嬷,青竹,翠竹,以及一群小宫女儿,呼啦啦跪了一地。
迎春也要跪拜,却被太后娘娘一带,没跪下去。
下一刻,迎春只觉得眼前金光闪烁。
一排排龙子龙孙全部是金黄的袍服,瞬间把屋子照得亮堂了。
太后娘娘这时候右手搭上左手一肃身。迎春趁着太后放开自己的当口,跟在太后侧后行了个宫廷半蹬礼,迎春采取深蹲,身子足足比太后娘娘矮了一半,她想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上皇伸手搀扶太后:“你身子好了朕就安心了,老天拔地,讲这个虚礼作甚。”拉着太后就并肩坐上了罗汉榻。
太后坐下不忘记招呼迎春:“丫头,快过来!”
迎春就迈着标准的淑女步子过去了,再次蹬身行礼:“昌平拜见太上皇,拜见太后娘娘,祝太上皇太后娘娘福体康泰!”
太后伸手一抬:“起来!”笑盈盈看着太上皇:“这是我新收的义女,昌平。您可别吓唬人,她胆子小,刚才听到您的名头,就浑身哆嗦了。”
太上皇笑看一眼迎春,一哼:“我怎么看不出她害怕啊?这个丫头,你怕朕?”
迎春忙着福身:“之前一听您要来,昌平心中又敬又惧,太后娘娘却安慰说,您是一位慈祥的长者,虽然威严赫赫,却是奖惩分明,恩泽臣民。昌平心里就平静了许多,这时候见到您,果然慈眉善目,睿智豁达,昌平也就只剩下敬重,没有恐惧了!”
太上皇上了年纪,却是面容红润,眼神精明,闻言一笑:“这小嘴儿吧嗒吧嗒,倒是很会说话。昌平?”
迎春福身道:“昌平本名贾迎春,昌平是太后娘娘赐名。”
太上皇抬手:“起来吧,你们方才在做什么?朕似乎打断了什么?”
忠靖王言道:“方才太后娘娘收义女,吩咐儿臣赠送礼物,儿臣的礼物还没送出去,您就来了!”
天上皇闻言挥手:“继续,你们母后多少年没这个兴致了,难得她高兴一回,你们可别小气!”
靖王应了一声:“父皇最喜欢小瞧人。”随手摸出个玉佩递给迎春:“这是本王小时候上皇所赐,我小时候总被人欺负,只要请出此佩,无人再敢欺辱,而今本王用不上了,就转赠给你了,下次进宫探望母后,你就戴在身上,保管你一路畅通无阻。”
迎春双手接过玉佩,却听靖王眼风一瞟上皇:“跪谢!”
迎春闻言顿悟,望着上皇跪倒叩谢:“昌平叩谢上皇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上皇与太后娘娘同时抿嘴抬手:“平身吧!”
靖王顿时乐了,这丫头太聪明。
迎春直说叩谢上皇天恩,这是感谢上皇赋予玉佩的庇护之恩!
迎春若说是上皇赏赐,那就是当面欺君了。
乾元帝闻言面色讪讪,欺辱迎春的,不就是他老婆儿子与顾家吗?
太后跟靖王这都是醋他。
当着太上皇的面,乾元帝马上承诺:“昌平是朕钦封的县主,有功于太后,朕倒要看看谁敢轻慢!”
这一番较量下来,晕晕乎乎的是迎春,欢欢喜喜的是太后,得意洋洋的是靖王,郁闷苦闷的是乾元帝。
郁闷的是太后竟然不相信他会维护太后的威仪,怀疑他会偏私后妃。
苦闷的是他如何让顾淑妃相信自己,即便是处置了顾家,也不会动摇他对淑妃母子的宠爱。
这也是淑妃抢占了先机,当她得知王仁的交代之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乾元帝哭诉,要求严惩顾兆华与顾兆英,并且脱簪待罪,自请处罚。
顾淑妃拉着乾元帝苦得梨花带雨:“陛下,臣妾自从进宫,就把陛下当成终身依靠,臣妾当初就说了,只要您心里有臣妾,臣妾不要封号,不要赏赐,什么都不要,臣妾愿意一辈子在乾清宫替陛下倒茶,只要每天能够看见陛下就足够了,臣妾给您发毒誓,臣妾愿意用最心爱的八皇子赌咒,臣妾若有一丝一毫不敬太后,叫臣妾不得好死。”
乾元帝因此始终相信顾淑妃的哭诉,一切事宜都是顾家三房那个不着调顾兆华跟顾兆英闹得,淑妃一点也不知道。
淑妃的哭诉,让乾元帝想起当初,淑妃之所以赐封淑妃,就是因为她贤良淑德美容仪,这样满腹诗书,温柔如水,才貌双全的女子,怎么会对太后娘娘不利呢?
正如淑妃所言,她的儿子最受宠爱,这就是她无上的荣宠,多少年了,她对太后皇后都是恭恭敬敬,与别的嫔妃也相处融洽,岂会跟太后娘娘争锋?
太后娘娘既不会跟她争夺皇帝的宠爱,也不会剥夺皇帝对七皇子的宠爱,她岂会自毁前程,跟太后娘娘作对?
不怪乾元帝偏心淑妃。
实在是淑妃说的句句在理儿。
乾元帝曾经私下允诺,将来会让七皇子做太子,八皇子做贤王,就如而今的英亲王忠靖王一样,执掌权柄,威风八面。
淑妃将来就是威风八面的太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