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双手捧起一把清水往自己脸上扑去。然后往自己脸上来回搓动,随手把旁边的毛巾拿起擦去脸上的水渍。
“云笙起这么早啊。”苍老的声音从耳边传来,一个老人开门走了出来。
“张伯,早啊。”青年转过头朝着老人笑着说道。
此时太阳也才微微露出个头,还很早。
青年人名叫叶云笙,身高一米七的样子,五官端正,长的清秀。
青年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个多月了,起初来到这里也是十分震惊与惶恐、还有不知所措。所幸,得到了张老汉的收留,这才在这里有了安定的生活。
“张伯,水我已经烧好了,我去帮您打来。”叶云笙对着张老汉说道。
张老汉摆了摆手道:“不用不用,老汉我还没到不能动的地步。”随后自己往屋子里走去。
张老汉,原名张千,是这青山县的一个普通居民。张老汉祖上一直都在此居住,是个土生土长的青山人,由于他老婆死的早,死的时候也没有给张老汉留个种,所以张老汉一直都一个生活。
趁着早上吃饭的时候叶云笙对着张老汉说道:“张伯,今天我要陪张哥去做事了可能要过几天才回的来了。”
张老汉边喝粥边点头“好,那你自己注意点,记得要跟紧他们,一切听你张哥的。”
“嗯。”叶云笙点了点头。
起初刚来这里的时候,叶云笙一直在张老汉家吃白食,叶云笙自己也很不好意思就让张老汉帮自己找了个事做。
吃完早饭叶云笙就出门去了,前往张士林家中去了。
张老汉在青山县给他找了门行脚商客的活计。
行商脚客,其实和古代的镖局差不多都是帮人运输货物的,只不过他们是一些小个体罢了。
叶云笙走进张士林家中,张士林家中也早已来了好几个人。胡云笙对着几人打着招呼“士林哥、李叔、陈大哥……”
几人回应的嗯了一声。
张老汉是张士林的叔叔所以叶云笙才能有这份工作。
没过多久又陆续来了好几个人。
张士林看看人开口说道:“人都来齐了,那就出发吧。”
随后每个都背起一个盖蓬大萝筐,箩筐内就是这次要运送的货物。这种大箩筐有些像古代读书人游学赶考时的书箱,上面带着一块罩布,但体积明显要大得多。
……
山雨中,一群背着盖篷大箩筐人正在快步前进。
“快点快点,大家跟上,前面就是土地庙了!”
“小心脚下,雨天山路可滑得很呐。”
“后面的跟上,到土地庙避避雨生个火,快点快点!”
……
人群中不断有人提醒大家小心,也不断有人催促大家加快速度,也有人会停下来看看后面的人是否都跟上了。
拐过几颗大树绕过一块直立的山石,领头的男子终于看到了近在咫尺的土地庙。
“大家伙加把劲,土地庙到了,看看有没有人掉队。”
“全在呢。”
“赶紧进庙,这山雨太凉了。”
一群人说话间加快了脚步,前前后后的冲入了土地庙。
“呼…这雨来的真邪乎,差点没把我淋死。”
(本章未完,请翻页)
领头的男子是个留着短须汉子,同大家一样身上也滴滴答答落着水滴,他先将沉重的箩筐放下,然后脱下淅淅沥沥的蓑衣。
活动了一下筋骨看看身后,一个个数过去,总共十二个人一个没少。
“大家把货物放到那边,刘东和云笙把我们的柴碳拿出来,我们生个火暖暖!”
“好嘞!”
“那边干燥一点,走走,放那边。”
“我的衣服得烤烤干了,哎没来得及穿蓑衣。”
一群人或者搬动箩筐,或者取柴生火,还有人将一块干燥的地面用携带的拂字简单清扫。
他们是一群行脚商,翻山越岭是家常便饭,遇上恶劣的天气也是事常有的事,所以总会在箩筐内准备干柴木炭等东西,以应对现在这种情况。
作为领队责任深重,需要顾及全队人的安危,自然也会有一些优待,比如现在大家都在忙,张士林倒是可以揉揉肩膀放松一下,这一点谁都没怨言,张士林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是个合格的好领队。
“啪,啪,啪……”
打火石的击打声中不断有火花溅出,几下之后,一小块火绒就被点着。
“着了着了,柴火!”
“来了来了。”
“别压太实了。”
放上一些细碎的柴枝,再小心看护火苗,很快,火焰就旺盛起来。
叶云笙他们架起土灶放上随身的铁锅,又有人从庙门口取来之前接着雨水的竹筒,将清澈的雨水倒入锅内烧煮,一切做得井然有序。
等完成这些工作,他们才暂时放松下来,全都坐在地上休息。
“轰隆隆……”
“这雨不知道天黑前能不能下完?”有人忧心的叹了一句。
“看这架势,一时半会是停不了了。”
又有人随口答了一句,顺便紧了紧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