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船的阿姨问我们想听她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还是想听她唱曲,如果唱曲的话希望每人打赏她5元钱,我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听,但刚刚附和唱歌的那位女生却强烈表达着不愿意,其他人有些沉默着有些也说不愿意,气氛有些尴尬,但阿姨却很坚定,尴尬的笑笑便自顾自的说了起来,而后又给我们唱了起来,声音里略显疲惫。
她说这两天每天上午开始摇船,一般要摇到晚上10点,每天如此,不过也就这两天人多平常都没有生意。她又说,自己今年70岁了,我有些感叹,70岁的年龄摇了一天船还有这精神状态确实不容易,便直夸她身体好显年轻,完全看不出70岁。
同船的姑娘问她摇船需要多大力气,问她为什么退休后要摇船呢?怎么不去像别人一样开个茶馆,坐着收茶位费就好,一位88元,姑娘觉得茶位费贵,语气里有些调侃。听了这话,阿姨只是在脸上挤出点笑容,什么也没说,原本我还想打听一下摇这一天能给他们发多少钱呢,也不好意思再问了。
船行走起来,两岸风景落入眼底,像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动态画,慢慢铺展开来。河岸用长条型的青砖磊起,岩边临河茶馆整排大木扇门半开半掩着,边上装上了木栏杆,屋檐挂着电灯笼,古色古香;也有些房屋背靠水面,留给我们一面有些斑驳脱落的白墙,和透着光的镂空雕花木窗;灯光印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旁边不时有小船摇过,岸上人生鼎沸……阿姨不时唱着苏州小曲、不时和我们介绍着这江南水乡的故事,虽然声音听起来有些累,那口音却是地道苏州口音。
那一刻我想我是爱上了苏州,就像爱上海一样,还有一个地方置身其中便能体会到穿越时光之美,现实中带点想象,想象中又延伸出更美的现实,恍惚中像是回到阿姨口中介绍的古时苏州。河道中停满卖商品的小船,河岸居民要么在岸边挑买着东西、要么把挂蓝从家里窗户中吊下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代。那个时候两岸居民,洗水洗菜洗马桶都在河边进行,小户人家的埠头只有一面楼梯而下,大户人家的埠头都是双面的……不知道那个时候人们,会不会比现在的人感到更幸福?
半个小时的行程很快就过去了,摇船的阿姨依然向我们每个人收了听曲费,那不爱听的姑娘虽然一路上都在和刚认识的新朋友说说笑笑,但也不好意思转了钱,只是有多有少。这一路虽觉得有看不尽的繁华与美好,心中还有点依依不舍,但转头却也没有太多留恋,口中和朋友说着下次再来。人真的很奇怪,总是千方百计、跋山涉水的去到一个地方,身中其中时,过不了多久便有些无聊起来,再好看的风景看的久了也就平淡了,最惊艳的永远是初遇的那一刻和离开时回想起来时的画面,永远美好,永远充满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