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江人美食城每家店都别具一格,尤其是李雨晴的甜品店,主打粉色系,很是吸引人眼球。目前小吃街只开了五个窗口。剩下几间空窗口等待出租。
小英的窗口叫“英子饭店”。买早餐、午餐。莫小琴的“妙味居”买螺蛳粉、鸭脚煲、各种鸭货。小芳和珍珍合伙,“姐妹小吃”做的是油炸、烤串、麻辣烫。依遮和南桂的窗口买炸鸡,名字就叫“香酥鸡”。李雨晴最后决定做的是甜品,窗口就卖饮品和点心。
光靠店长自己做菜是来不及的,所以她们自己负责培训庖厨,菜品都是秘方,当然找的都是自己信任的人。
像小英就找的就是珍珍的姐姐燕子,跟着一边学一边做。早餐快餐没什么技术含量,多做几餐就上手了。
因为这事儿,小英的前婆婆和娘家人都来闹过,说她当了掌柜了不帮自己人。看着这么大一家饭店,都抱着来趁吃趁喝的心思。一来就要吃要喝。
虽说第一天是免费试吃,可这第二天就得买单了。用完餐服务员过来结账。
小英亲娘大喊大叫:“什么?你眼瞎了吧!我来自己女儿家吃饭还有给钱?你个死丫头,你还是不是我生的?家里饭都快吃不上了,你自己开店都不叫老子老娘来看看。你这缺人不,明天就叫你大嫂来帮你做事……”
巴拉巴拉一通,把新来的小姑娘吓了跳。小英阴着脸把她娘拉出去,都还在骂。
然而过了一天小英的前夫和前婆婆也来了。听说花钱请工人做事心急了,话里话外埋怨她不讲人情不让自己来做事,让自己错过挣钱机会。看到三儿媳在帮做事,还提出多给工钱,不然就不帮做了。
店里的人听了又好笑又无奈。
还是李雨晴叫来安保黎娘子她们把人拖了出去。告诉安保再看到她们上门直接打出去。反正都是犯红眼病,小英不理她们几次,她们也没占到便宜。
莫小琴则是和丈夫一起做。是的,现在店开起来了,杨军也看着自己媳妇儿辛苦,就不在杂货店做事了,来帮媳妇儿做。莫小琴的妯娌暗暗嘲讽了几次。
杨忠沛下了学也来帮忙,不过小琴却不同意,儿子读书很累,而且螺蛳粉的味道太大了,她怕儿子被笑话。可杨忠沛还是看不得父母辛苦,都忍不住帮忙,莫小琴只好帮他备了干净衣服,让他换了衣服再去读书。看儿子这么懂事,她心里其实开心得很。
店里的鸭货也是限量的。白沙村的鸭子还没到可以杀的时候,现在所用的鸭子什么都是市场上定的。用量较大,鸡鸭行的摊贩每天都愁去哪里进鸭子。毕竟没有哪家哪户养大量的鸭子。
说到卖炸鸡,依遮也是听了李雨晴的建议开起来的。果然年轻人就是敢做敢闯,李雨晴把做炸鸡的方法一说,他们就做出来了。味道和现代的炸鸡差别不大。
一来美食城有现成的窗口,不用租金,只要赚了钱分成给李雨晴就行了。二来就是鸡货材料也是现成的。
之前他们一直是给小吃店送杀好的鸡,现在除了送一部分给小英的快餐店和珍珍她们的烧烤店外,他们每天要买上百斤炸鸡。鸡锁骨、鸡柳、鸡翅、鸡腿、鸡块、鸡米花,一摆上柜台就香满整条小街。两个小子忙得不行。
养鸡场现在全靠家里照看,而且用鸡量大,寨子里有几家跟着养鸡了,没有本钱养鸡的人也在族长的安排下有了份工作。寨子里的老阿公老阿嬷每天杀鸡,分开鸡部位,由南桂的爹—大山寨的族长亲自送鸡到县城。反正养鸡场最不缺工作岗位。整个大山都是热闹的场面。贫困的僮寨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雨晴开的一个的甜品窗口“甜蜜屋子”。她还在慢慢研究烤炉、奶粉、材料什么的,样样都要试着做,光是买羊奶和牛奶的地方就花了很多时间,所以她的窗口是最晚开业的。
幸好林子墨帮忙,帮她买到了两头母羊。养在后院里,每天香丫和娟娟都帮忙喂羊和挤奶。
目前就她一个人做,自然做不了太多种类。打发奶油就让她累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