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番外·鸿雁关于林不羡的“君主立宪制……_入赘_奇书网
返回

入赘

首页
第300章 番外·鸿雁关于林不羡的“君主立宪制……(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且说“天兴元年”战事平定,新君登基,从淟州到京城沿途州府百废待兴,不过在废墟之经能看到地府衙组织百姓和工匠正在进行的清理和修缮的工作,相信不了多久……这些州府就能焕发往日的生机了,或许这个过程是曲折的,但结局是一定的,因为纵观寰宇没有任何一个度的百姓对家乡的感能超过燕百姓……

由于丁奉山的烧仓策略,导致这些地方的粮食极度短缺,各大府衙的门口都架了大锅,不过里面煮的东西大都是清汤寡水的,野菜和着面糊再撒一些盐巴,盛到碗里稀溜溜的,但总比没有强。

这场战争给沿途被战火荼毒的百姓的心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但日子终究要继续……不少人领了饭走到不远处,随意坐在某个台阶或者碎石,默默地吸溜起了碗里的东西。

……

几辆马车出现在了空『荡』『荡』的官道,扬起尘土,有些醒目,昔日繁盛的淟州城经很久不见这阵仗了。

守城的官兵拦下了马车,从打头的马车里跳下一位中年男子和士兵说了些什么,士兵便放行了。

这队马车的主人正是西四坊的吕家,虽然淟州满目疮痍,但吕颂在很早以得到了云安的指点,收拢家族资金,一部分换成燕三大百年钱庄的本票随身携带,一部分兑换成了黄金埋在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走之为了表示对云安的感谢,还将从以防万一的粮仓钥匙给了云安。

西北干旱风沙大,虽然这几年有大量的雨水缓解了这一况,但对在海边出生的人来说,还是太干燥了一些,很难熬。

吕老夫人到了西边后明显水土不服,病了一些时日,病好之后便时常以泪洗面,受不了西北的风沙,吃不惯西北的餐食,就连喝水都觉得里面莫名有股泥沙味儿……还很想念从淟州的那些老姐妹,时常会到吕宅来作客,互相陪伴的几位老夫人。

原本淟州有战事,老夫人也只是偷偷哭,或者和自家儿媳『妇』抱怨几句,后来听说天下易主战事结束,老夫人便把回家的事提了日程,直嚷嚷着:即便山高路远,死也要死在故土,不能老了老了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这话算是说的很重了,吕颂是个孝子,即便举家搬迁并非易事,他还是允诺了自家娘亲,原本吕颂还打算等战事平定去找云安,他听说云安在宁安王的下了幕僚,如今天下易主……云安也算是开功臣了。

吕颂听说云安早就随大军去了京城,事不宜迟便带着全家又在地雇了十几个镖师,保护一家人回淟州,临近淟州才支了银子给镖师们,让他们回去了。

吕家人看着自己的家乡落到这番模样心里很难受,吕老夫人一路抹泪回了吕宅。

一路所有人都很忐忑,满眼断壁残垣……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家也没了。

幸运的是吕宅的保存还算完好,除了院墙塌了一面,室内明显有被盗过的痕迹,门窗坏了一些外,并没有太大的损失,比那些被烧成废墟的宅子好多了。不过留下守院子的家丁不见了踪影。

吕老夫人直呼苍天保佑,大概也是吕家世代生活在淟州,是西四坊内的老户了,街坊四邻念及旧,或许在走投无路之下来吕宅偷过东西,但并没有搞破坏。

吕颂先将自己的母亲,妻儿安顿好,然后叫来随从吩咐道:“你到外面去走一趟,联络联络港的熟人,现在这况……他们定是丢了生计的,要是有谁愿意来帮我修宅子,给双倍工钱。”

“是!”

“人不太多,这点儿活……十几个人足够了。”

“是。”

吩咐完,吕颂急匆匆来到书房,门锁还在但被人破窗而入了,吕颂的心凉了半截,掏出钥匙打开大锁看到里面才松了一口气,还好……书房里除了一些贵重的摆件儿不见了之外,余的东西都在,架子的书更是一本不少,别看吕颂是个下九流的商贾,他实是个很爱看书的人。吕颂的商籍是从祖袭承下来的,好在他也很享受赚钱的过程,不过他三个儿子中……实在是挑不出一个衣钵的继承人,长子吕齐品行太过敦厚,在商场怕是要吃亏。另外两个儿子顽劣不堪又没有城府,喜怒哀乐都写在脸,哎……

想到这里吕颂暗自发出一声叹息,他这一路回来,一边走,一边派人打听云安的消息,探听到云安在京城被封了户部侍郎兼领皇商总领事,吕颂喜出望外,心思也不由得活泛起来。

云安对齐儿是很喜爱的,如今孩子也大了……若是能让他跟在云安身边,以后就算不能弃商入仕,在皇商衙门谋个差事,也是一件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大好事了。

以吕颂对云安的了解,云安绝不是那飞黄腾达不认亲的人,吕颂想:就让齐儿好好跟在妹夫身边吧,世代生活在西四坊这个地方难有出头之日,看看这书房……丢的尽是些俗,死,自己的书架不乏有些孤本……可惜没有识货的人啊。

吕颂开始动收整起书房来,进行还没到一半儿,就有家丁飞奔来报:“老爷,老爷……”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家丁喘着粗气回道:“回老爷的话,知府大人驾到……夫人命小人速来寻你,管家经把知府大人请到正厅去了。”

吕颂先是一惊,很快反应过来,吩咐道:“你且去传话,容我换身干净衣裳,马来见。”

“是!”

吕颂笑了,云安在京城做大官的事整个吕宅实只有他自己一人知道,他的嘴巴很严,连自家夫人都没说。

吕家世代生活在淟州,吕颂在商场拼搏多年也就总共见过知府两次,这次这位大人亲自过来,所为何事吕颂很清楚。

吕颂有些感慨,快速回房找了套干净又不失庄重的衣服换,往正厅去了。

正厅内,稚气未脱的吕齐正在招待知府大人,不问也知道这是母亲的主意,见吕齐知礼稳重的模样吕颂心中欢喜,吕齐看自家父亲来了,从椅子站起来朝吕颂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退下了。

知府看到吕齐如此,不由赞道:“令郎日后必成大器。”

“知府大人过奖了,不知知府大人今日驾临寒舍,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

“欸,不知者不为过,本府今日过来是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诉你。”

吕颂故作惊愕,问道:“是何等好事,竟劳知府大人亲自相告?”

“云秉初云大人,日受皇钦封,拜了户部侍郎兼领皇商总领司,难道不是一件大喜事么?”

……

半个时辰后,淟州知府心满意足地去了,他答应日后淟州重开官学会写一封推举信给官学的院长,推举吕齐到书院做个旁听,而吕颂也答应了会出一笔银子,尽快派人到毗邻的州府去采买些粮食回来,救济地的百姓。

于公于私,吕颂都很愿意做这件事。

又过了几日,吕颂出门办事,吕宅内突然落下了一只信鸽。

丫鬟吃惊不小直把信鸽往外赶,毕竟现在这个多事之秋,信鸽落在家中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但那鸽子却像认家一样,“咕咕”直叫,就是不肯飞走。

丫鬟无奈只好去禀报林不瑜,林不瑜心头一动亲自把鸽子捉了,取下了绑在脚踝的小竹筒,命人把鸽子带下去喂些水和谷糠。

林不瑜听吕颂说过云安的那个逃亡计划,吕颂还说……他送了云安一些粮食还有几笼子信鸽,那信鸽是认家的,等云安他们到了地方只需写封信绑在鸽子腿,放飞它就能回来。

林不瑜打开竹筒,里面果然有一卷小小的布,面红线绣了一行字:今家中一切稳妥,君安否?盼归。

林不瑜仔细地看着面的绣字,又指抿了抿,一行行丝线蹭过指腹,刺绣和写字是一样……都是有风骨和“笔体”的,特别在燕,有些子要先学会红,后认字。

林不瑜闭眼睛,回忆着年少时的往事,自家四妹妹的红是自己教的,这行线和针脚……

林不瑜重新观察起面的刺字,眼眶湿润。

看来云安应该是了某段让自己的家眷逃了,林不瑜有些恼:皆是些眷出海多危险啊,好在无事。不过转念一想……若云秉初还有别的办法,何至于此?谁愿意与自己的妻儿天海一方呢?

林不瑜叹了一声,找了个盒子把绣了字的布条收了起来,打算以后看到云安再给他。

林不瑜很心疼自家小妹,这信不纸和墨来写是怕不好保存?那何不油纸?还是怕出变故吗?

到底是因为把字绣在布安全呢?还是生活的地方困苦?连纸笔都没有呢?

林不瑜几乎想立刻给林不羡回信,但多少有些担心是自己搞错了,便打发人去找吕颂回来,鸽子是吕颂养的,还是先让他确认一下再说。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