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后。
一辆客运汽车稳稳当当地行驶在山间的道路上,这八年里,大陂村通往风花镇的道路铺上了水泥,能过大车。
村民要到镇上方便了不少,马路宽敞平稳,听村长说过不了多久还要装路灯呢!
现在的大陂村已经不是刚进入千禧年的大陂村了。
早些年村里出了个出人头地的孩子,在外头赚了大钱,只不过父母双亡,无牵无挂。
不过人是好的,不忘本,花了一大笔钱修建祠堂,投入大陂村的建设。
而这一笔钱无疑是解了小钟的燃眉之急,大陂村不能走县里说的种植业,那就搞点高级的!搞旅游业!
大陂村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建筑古朴风俗奇异,饮食也有自己的风味。
说来也是巧,风花镇虽然是山沟沟里的,但濒临的却是富裕的s省。
都说有钱人吃惯了大鱼大肉,就格外想念清淡的小菜,所以大陂村搞旅游,搞农家乐,还是可行的。
不过大陂村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房子,家家户户也都是普通家庭,酒店旅馆肯定是做不起来的。
那笔钱是为了搞建设,多半是修路之类的才能用,私用不好。
于是小钟游说大家把家打理好,尽量接待一些游客。
没有人会更钱过不去,再加上小钟都是大伙看着长大的又是大学生,便觉得跟着他准没错。
有了大家的配合和政府的支持,大陂村才终于慢慢步入正轨。
客车停在村委会的那片空地上,一下车喧哗吵闹的场景就闯入了眼帘。
导游事先都有联系好住宿的村民,这会儿正找那些人呢。
导游是个挎着小包的三十左右的妇人,崔玉瑚一下车就被她招手叫了过去。
崔玉瑚走过去喊了她一声:“赵姐。”
“哎。”赵姐应了一声。
她给两人做了介绍:“这是小崔,她就是负责你食宿的,你叫她刘大婶就好了。”
崔玉瑚跟着喊:“刘大婶。”
对方点头应了,她问赵姐:“你之前不是说要让我带她在大陂村转转嘛,怎么不跟着你一起?”
“害,小崔啊不是我们旅游团的,她是我熟人托我带过来,说是想到处转转。我寻思跟着我左不过吃吃喝喝,没什么自由,还不如托给大姐你。”
刘大婶面露难色,说:“我这整天还要干活呢,家里还住了另一个游客,实在没空啊……”
“大婶我知道我给您耽误事了,不过别担心,价钱好商量。”崔玉瑚适时开口。
大婶顿时眉开眼笑,谁跟钱过不去。
“那我就放心了!来,我替你拎包,跟我到家里休息吧!”
崔玉瑚避开她的手婉言谢绝:“不用了,我自己可以。”
“那也行。”她也不坚持,这闺女不笑的时候看着还怪严肃的,转身往前边带路。
刘大婶家的房子是栋两层小洋楼,红砖搭的,外墙没有装修,看着洋不洋土不土的,不过里面倒是装修的敞亮。
崔玉瑚的房间就在一楼,但是采光很好,一进去就望见了墙上挂着的年娃娃挂历,床上被子也叠的整整齐齐,这家人倒挺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