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城人喜欢吃肉,这种茶帮助消化。王老板,夏城的生意特别好做,你们过来搞批发吧!”韩忠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你们做的好好的,我们来了岂不是又多了个竞争对手吗?”王浩南索性也开门见山直说了,慕瑶在旁边捅了他一下。
“我们这里林海陶瓷很受欢迎,但张老板有时候发货没有那么快,现在又去搞海鲜了,结果我们好多老客户都跑到兰州去进货了。”
“那你给张老板说啊,让他把货备足。”
“他说海鲜比陶瓷赚钱,估计要转行。”韩忠无不惋惜地说。
做海鲜的利润多少王浩南不懂,但感觉这个张老板在陶瓷货源方面是不是有点啥问题。
韩忠送他们出来时,还一再叮嘱说,如果在夏城设库批发,一定要通知他,并留下了bb机的传呼号。
“这个韩忠咋这么热心想要我们在夏城开店呢?啥意思啊?”慕瑶看着王浩南一脸的狐疑。
“这个人有野心,干了一年多有自己的客户了,想为自己去开店做准备呢,没资金存货,再者说那些客户都是从张老板这带过去的,再从张老板这儿进货会有好多麻烦事儿。”
“是啊,到时张老板知道他挖走客户,肯定会闹翻。所以他希望我们赶紧开个店。”
“嗯,聪明!”王浩南赞许的看着慕瑶。
其实王浩南也不会搞什么市场专业调查,只是大概了解下本地需求,和这个行业商户的数量和规模。
两人统一了下意见,与其在大池子里做小鱼,还不如在一个小池子里做条大鱼,决定就在这干了。
接下来找店面的难度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不是位置不好就是大小或租金不合适,其次还要考虑到库房的远近和大小。
其实最根本的问题王浩南心里清楚,主要是手里的资金不够。
两人每天就是靠两条腿,东奔西走的很辛苦,加上地处高原,氧气稀薄,紫外线又强,把他们晒得黑了很多。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店面,眼看就要年底了,就决定先把赵老板那个店定下来。
赵老板是河北保定人。他在青山路有个五金店,那天王浩南和慕瑶转到他那里的时候,答应可以分租出一间门面给他们,整体对外还是一家店,实际上是各自经营。
当时王浩南担心两家人租一家店,容易产生矛盾,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对外形象展示不专业。但找了这些天,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也只能先骑着马找马了,扎下营房再做打算。
好在马路对面是高原风电研究所,院内有库房,很方便。
铺面订好后,两人请丁哥吃了个饭说了情况后,决定先回林海,一是组织货源,二是回家过年。
这是九四年的年底,从明年开始王浩南和慕瑶就要开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了,王浩南暂时忘记了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就像这两天热播的电视剧(新世界),两人都在期待着重新开始一个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