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刚见面时,老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就知道一定是位高雅之士,更可能是位贤人隐士。
苏轼本来善交高人,所以也就应允了。
“打搅了。”苏轼推门进去。
里面有俩人,弹筝的便是那位老人;另一位道士,身着藏青道袍,满面红润。见过礼后,分宾主坐好。
三人对饮,既不劝酒也不问各自的身世,只是谈各自心中的奇闻趣事。
长须老人讲了一个故事——
四个人外出,在山中救起一位老妇。老妇人为报答救命之恩,将三个女儿许配给四位中的三人。三个女儿住在深山的三个地方,沿着山路王前走就可以找到。
按照老妇人的指点四人进山了,在一处绿树茂密,鲜花盛开的地方找到一座庄园,这是大女儿的。
大女儿拿出一副玉笏,说妈妈告诉我有位公子今晚跟我进洞房,要我把玉笏送给他做定情物,成婚后他就可以拿着此物进京上朝为官。
其中一人住下进了洞房。
夜里,山风大作,鬼哭狼嚎,虎奔豹走,整个山林都翻腾起来。
过了半个时辰,山林重归宁静,外面传来猪的叫声。
次日早晨,那三个人,惊魂未定便匆匆离开。
在深山处的一座花园里,住着二女儿。
少女生得国色天香,妖冶动人,其中一人留下入了洞房。少女送他一幅金项圈作为定情的信物。
此夜如同上个夜晚一样:鬼哭狼嚎,慑人魂魄;只是山林静下来后,他们听到的是犬吠。
剩下的二人在山林里见到一座豪华的府邸,里面有无数金银与奇珍贵宝,比皇宫里都多。
这些财富归三女儿所有。谁跟她入了洞房,谁就是这些财富的主人。
其中一人住下,入了洞房。三女儿送给这人金笼佩、玉鞍鞯作为定情的信物。
同前两个夜晚一样,先是鬼哭狼嚎,惊魂之后山林宁静,早晨听到马嘶声。
第四个人急匆匆离开这地方,在山脚下遇上了老妇人。
老妇人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什么也不要,只想继续往前走。
老妇人说我想托你办件事,请你把这幅手帕带给我的朋友。
这个人带着手帕急急忙忙赶路,在山林边上有一座寺院,他便投宿在这里。早晨起来忽然想起忘了问老妇人,她的朋友住在哪,姓什名谁,这手帕怎么送?
无奈只好返回山中去问老妇人了,他决定立即返回。
一位老僧人告诉他说施主不必返回。你何不拿出手帕看看上面有没有写什么?这个人于是拿出手帕,反复看,上面什么也没写。
正当他要收起时,忽然一阵风把手帕吹上天空,越飞越高,成了一朵白云。
这怎么办呢?这个人急坏了。
“施主请跟我来。”
僧人带他到寺院的后面去看:一头猪,拌猪食的杈子作成笏板样;一条狗,脖子上戴着金色的项圈;一匹马,金黄的笼佩,马鞍上镶嵌着玉石。
僧人说,这就是你的同伴。这个人问,那老妇人呢?僧人说,她是这座山上的魔女。
夜至深,苏轼醉卧床上,脑海里出现了几幅画图:一头猪、一条狗、一匹马,还有魔女变得妇人。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
爷爷对他自小寄予厚望,爷爷说,你的名字叫“轼”,字“子瞻”。轼是车前可以扶持的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君冯(凭)轼而观之’”。
苏轼忙插嘴道:“《左传·庄公十年》载‘登轼而望之’。”
爷爷笑了,说:“对,人凭借轼可以高瞻远瞩。一个国家就是一辆战车,君王就是驭手。孙子,你就做君王的扶手吧,辅佐君王强国富民。”
少年时虽然不懂其中的很多道理,但是,他记住了爷爷的话,自己名“轼”、字“自瞻”,是君王的扶手,要辅佐君王强国富民。
从此他和弟弟在父亲的带领下更加发愤读书。
嘉祐二年(公元1057)兄弟二人进京应礼部试,初试以《刑赏忠厚之至论》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复试又以“春秋对义”夺魁;并为仁宗皇上看重。时年二十二岁,父子三人名震京师,自此踏入仕途。
一想起做官,眼前就出现那头“猪”,我苏轼踏入仕途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如果为了高官厚禄的话,我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为了皇上,为了黎民百姓,我,上书皇上革除时弊修明政理,触犯了朝中大臣的利益,得罪那些新进的群小。以至于被诬陷下狱。
“哈哈,我不会变成猪的,我从没有追求一己私利。范仲淹大人说的好,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想当年,兄弟二人初入京师,胸怀万卷史书,笔下锦绣文章,想致君尧舜……不料想身陷政治泥潭,被抛到黄州闲置。也好,现在跳出旋涡,可以袖手旁观了,优哉游哉地度我的岁月,管他世事沉浮,只要有酒就行。想到这里苏轼吟道:“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唐人·牛曾儒)
苏轼悄悄地入梦了。
一声雄鸡啼鸣,把荒岭唤醒。
小三去喂驴,轻轻地怕惊动苏轼,其实苏轼早已醒了。透过窗户,看弦月沉入黑蒙蒙的荒岭中,此时夜空更加黑暗。
鸡鸣三遍,东方橘红的晨曦升起来,朝霞给远处的山峰披上彩色的织锦,太阳慢慢地爬上山头。
用了早饭,小三把驴牵来,苏轼轻轻地抚摩着坐骑。
遥望连绵起伏的山岭,茫茫无边的原野,苏轼叹道:“人生之路遥遥无尽,却又短暂的转眼即逝。”
告别了板桥店,慢悠悠地走,苏轼唱起了《沁园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摛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