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强一贯就是擅长见缝插针。他趁机和校方达成了,在寰宇电子全面建设完成以后,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寰宇电子去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求。
于是,在此以后,双方的联系越加紧密。
许多的清华学子,在课余时间,都会跑到邻居家去做客,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有些工作能力强的同学,还有机会担任研究员们的助手,领取比较高的助手津贴!这样令人羡慕的工作,让所有的人都加紧学习,争取在下一次,能够有亲身体会科学研究的机会。
每一个参加了社会实践的学生,寰宇电子都会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和时间长短,支付数目不等的报酬。这也让这些囊中羞涩的大学生们,欢呼雀跃,积极报名下一次的社会实践。
而且,这个影响也迅速传播开来。
北大在第二个月,也向寰宇电子发出了邀请,希望研究员们,能抽出时间,去给他们讲课。萧强求之不得,立刻一口答应。自此,寰宇电子定期抽调少量的研究员,去附近的各个大学讲课,成为一项惯例,保留下来。而寰宇电子,和这些大学生们的关系,也日益亲密。
在学生们的眼中,看到了寰宇优美的研究环境、超先进的研究器材、开放的研究氛围、丰厚的工资待遇,至于国营和私营,在这一刻,界限变得模糊了起来。
这样半工半读性质的社会实践,一直持续到第一年的大学生毕业。
然后,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事情:附近几所大学的理工科学生,共计有两百多人,拒绝了工作分配,而是和寰宇电子,签订了工作合同!
这个事件引起了极大的震荡!
寰宇电子和大学之间的关系,一瞬间陷入了僵局,许多校方领导,都才意识到,寰宇电子对他们学生的影响渗透,已经到达了怎样一个地步!
当事情演变到比较激烈的阶段时,由教育部、计委(前面有章节写作了发改委,但此时还没有这个部门,有朋友善意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此表示感谢!)等多部委协助疏通双方关系。最后达成协议:寰宇电子,因为抢走了国家出资培育的大学生,所以按照每名学生一万元的教育支出,向其所在大学支付培养费。学生此后,算是自谋出路,国家不再负责,自然也不算国家编制干部。
对于这个结果,萧强二话没说,爽快掏钱,并为了照顾各大学的面子,还稍微多给了点。
结果到了第二年,涌向寰宇电子的大学生更多,达到了八百多人。等到第三年,更是以创纪录的一千四百多人的数字,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只是这附近的几家大学,有学生递交求职信函。包括邻近的天津、保定诸地,甚至是远处山东等省市的大学,也有许多的学生,或是以信函,或是打电话,或是托人,都向寰宇电子,表示了希望录用的愿望。
到了这个时候,寰宇电子完全成为了一块磁石,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不仅仅是大学生,都紧密地吸纳到这个越来越壮大的集体当中!
以至于到了很多年后,在科技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顶尖人才去寰宇,优秀人才去中科院,只有二三流的庸才,才去厂矿单位”。
不过,这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寰宇,还是处于严重的将多兵寡的尴尬境地。
巨型机研究工作开始阶段,其实还发生了一件事。但这个事情,并没有被人们反复挂在嘴边,却被他们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那是萧强在研制工作开始五天后,专门组织了研究员,去协和医院做身体检查。
检查的情况,并不很理想。
很多的科技工作者,由于积劳成疾,都或多或少地有些身体机能上的小毛病,还有些已经变成了慢性病。最让人痛心的,是一位研究电磁波的专家,被查出,他由于多年接触强电磁波,而出现了白血球异常增多的状况,复查以后,确认病情已无可控制。
换句话说,就是他得了白血病!
白血病,在这个时代,就是绝症的代名词,得了这个病,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只能等死!
所有的研究员们,都保持着沉默。
他们在看萧强,会怎样面对这个突发情况。
按理说,那名研究员之所以会得病,是在原单位忽略了自我防护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悲剧。要说责任,其原单位和本人,都应该负很大责任。
可从另一方面说,他已经和寰宇电子签订了工作合同,就属于寰宇的人了!于情于理,公司都不应该置之不理!
要是萧强,硬要把他一脚踢出去,虽然大家都不会说什么,但必然会感到万分寒心!
只是,他们没有看到资本家的剥削本质。
萧强在明白到这个研究员,患上了白血病之后,什么话都没说,立即让人拿来了十万块钱,硬塞到那个研究员手上:“这点钱,先拿着!治病要紧!白血病并不可怕,以后会有治愈的希望,千万不要放弃治疗!我会尽快联系更好的医院,如果有必要,公司会送你出国治疗!你放心,从你进入寰宇的那一刻起,你就是寰宇人!我们决不会抛弃自己的战友!”
那个已经陷入绝望中的研究员,手捧着沉甸甸的钞票,猛然之间,就扑在这个比他小整整二十岁的青年怀中,哇地哭了起来……
也就是在那一刻,所有在场的人,还有后来得知这个情况的研究员们,都真正把自己,是为了一名寰宇电子的主人翁!
有这样的老板,有这样仁义的老总,我们还怕什么?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就是老了病了,不能再为公司赚钱了,公司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他们会照顾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排忧解难!
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发展,建立不可动摇的优势!
萧强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虽然,在十多年后,那位一直没有等到配对骨髓的研究员,最终撒手而去,可在他临终的时候,萧强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