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上天不绝崔家后嗣,数个月之后,倩儿身子不适,崔毅请大夫前来诊看,果然是有了身孕。知道了这喜讯,崔毅欢喜非常,那郑氏更是备了许多香纸、牲果,祭天拜祖,欣喜之情益于言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倩儿临盆之时,却遭遇难产,稳婆忙进忙出,却只保得孩子。可怜谭倩儿一生凄苦,以为生了子嗣半辈子就能苦尽甘来,不料却连孩子的面都没见着就已辞世。崔毅夫妇俩听闻厄耗是悲喜交加,一面差人置办丧葬事谊;也一头替孩子妥买衣物,为儿起名崔诩字文锦,意为期望将来考取个功名,光耀崔家,不在话下。
但事与愿违,崔诩日渐长成却不喜欢诗书,整日游手好闲不说,还性好搏奕,在外头欠了许多赌债,二老常为此闷闷不乐,常叹息道:「我俩晚年得子本来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无奈此子好逸勿劳,不事正业,这叫咱俩怎么办啊」
某日,郑氏对崔毅说道:「诩儿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听人家讲:男子只要有个家室就会收起浪子心。如今诩儿也已二十岁了,不如替他找个姑娘,有了妻室肯定会拾起玩心,好生奋发。」
崔毅觉得有理,隔日便央了朱媒婆,要她找个好姑娘家。
但每户人家听到求亲的对象是崔家儿子,人人丧胆,个个生畏,皆不敢应承媒婆。二老听了消息,垂头丧气,对媒婆说:「这样该如何事好」
“二位莫急,待老身再去打听打听!“朱媒婆只得安抚着这么说道。
然而朱媒婆去了多日,却毫无音信,崔家二老也逐渐心凉志丧,不抱着希望。
忽然一日傍晚,朱媒婆急匆匆的跑到崔家,一入门便对崔工匠夫妇连连道了数个恭喜!
崔毅幽幽问道:「喜从何来」
“令公子的婚事有着落了!”
崔家夫妇大喜过望,急问是哪家姑娘。朱媒婆说:「城西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主人姓杨名炯,乃从事丝绸买卖。娶妻胡氏,美丽而贤慧,婚后诞下一女。但杨炯妻子早亡且并未续弦,独自将此女养育成人,视为掌上明珠。未及十六,已出落的标致动人,身段轻袅,加以性情温和,针绣女活亟其擅长,琴画之艺也颇有精攻。无奈苍天不眷杨家,几个月前主人杨炯病殁,丝绸生意无法维持,家中生计顿时陷入窘境,家仆也散去大半,此女无依,仅靠亡父生前的余金过活。今工匠家有积蓄,何不趁此良机迎娶此女为媳妇也不失为良缘。」
郑氏道:「此女虽家道中落,但好歹也是大家闺秀。既然如此,就烦请媒婆说亲,只是不知此女叫甚来着」
朱媒婆回道:「此女姓杨名惜怜,芳龄十七。」
于是崔家准备了许多聘礼付与媒婆,径赴杨家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