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一场春雨,窗外树叶雨水微动,不时向下滚落水滴,青砖上的水渍尚未干透,侍女微微低头,手捧经文,步履生莲,避雨而行。
轻推木门,一股淡淡的檀香扑面,敲打木鱼的声音低沉不绝,隐隐传来一阵低哑的诵经声。闻此,侍女不禁放缓呼吸,减慢脚步,绕过回环屏风,九曲书架,一抹倩影映入眼帘。
室内微暗,九十九根长生烛灯火摇曳,映照出书案上一尊笑盈盈的金制大佛,一女子身姿消瘦,跪于蒲垫之上,双目轻闭,左手佛珠轻捻,右手敲打木鱼,薄唇翕动,诵经声不绝。
女子极瘦,身着淡青色僧袍,项间挂了一个玉制长命锁,佛珠在她苍白削细的指尖滚动,隐隐有不胜之态。
听到侍女刻意放缓的脚步声,她轻抬双眼,双睫扑扇,一双眸子清清冷冷,无悲无喜,分明正值芳龄,却似垂垂隐士,如案台上供奉的大佛,人间纷乱似乎半点不入眼。
不等侍女行礼,元福卿跪着身子不动,只轻放下敲打木鱼的小木锤,右手伸手接过侍女手捧着着的经文。
灯火烛影下,苍白指尖泛着莹莹白光,经书年久而色淡黄,在她手上被轻轻翻动。
侍女不敢出声打扰,只站在元福卿身后,微微低头,双手合十做礼佛状。
半晌,元福卿合上经书,将经书小心放置在书案上,发出轻微响声。闻声,侍女立马小步到她身侧,扶起这具消瘦身体。
许是跪坐久了,陡然站起,眼前一阵发黑,元福卿感觉双腿无力,随即身子摇晃,紧闭双眼,侍女手上一紧,忙撑住她,“郡主……”侍女担忧的声音传来。
不过三四秒,她稳住身子,轻轻摇头:“无碍”,声音如清泉击石,却亦能发现声线之下的气力不足。
已是春日,屋内却还燃着品质极佳的银花炭,铜盆里火焰跳跃,热气熏得侍女有些燥热。
侍女连忙扶着她半躺在贵妃榻上,沏了一杯清茶,忙递到她手上。
元福卿接过茶杯,用茶盖轻刮茶汤,薄唇微抿。
缓了一口气,而后淡淡道:“你去取经文,方丈可有何交代?”
前朝兴盛佛法,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皆是信徒。
《辨非经》是前朝高僧善熙奉命前往佛国天竺求取,历经千山万水终于将佛经带回宫中,可还未等他将佛经拓印流传,昭国开国皇帝便率军入关进宫,自此宫内外军队纷战,大量珍贵文物在此时遗失。新朝建立,皇帝也极力寻回当年文物,但《辨非经》却在那场战争中被毁,世人皆叹惋惜。
恰巧数月之前,自天竺来的高僧恃空佛子派弟子先携经书七十二卷作为礼物呈给昭国,国主大喜,当即将《辨非经》赐给空明寺,方丈得到经书,立即命弟子传抄纷发。
元福卿自幼年侍奉于佛前,也暗中搜寻经书数年无获,不久前拿到了僧弥传抄的经书,只是时过境迁,天竺文字更变,传抄的僧弥不解,书文漏洞不少,元福卿便等待主持研习数月后派侍女前往问寻,瞻研原本。
侍女名唤自心,自心听到元福卿的话,回忆片刻,道:“回郡主,慧明方丈只说天竺文字变更,他遍查资料,虽译了一些,却仍有一些文字不清,谒句不解,郡主可先阅经,若不解之处,待过几日佛子入住空明寺,可一起探讨。”
佛子恃空入住空明寺?
天竺是佛国,全民信佛,佛子地位尊崇,如今的各国佛教以天竺为尊,天竺又以无方宗为尊。佛子恃空年少成才,年纪虽小却极具慧根,已著经文,四下开展讲坛,宣扬佛法,若是不出意外,应该是下一任无方总掌门,在天竺声望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