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易大爷有了孩子,那时候接济她的事情也会变少,以后能被秦怀如吸血的人也就没有几个了。
“早啊!……易大爷你去上班哪?”
秦怀如一大早,在洗刷的时候感觉一大爷的眼睛有点怪怪的就多嘴打个招呼。
“早!……我洗好了,你慢慢洗吧?”
易大爷现在满脑子都是孩子的事哪里还顾得上这家伙,所以今天看着秦怀如的眼神都跟以往不同了。
易大爷把东西放回家之后草草的吃完早饭,直接推着自行车出门了,他第一时间赶回自行车修理铺。
路上一边骑车一边想事情,感觉自己完全没有心思在工作上于是干脆,一到店里面就跟他合伙人请了假。
易大爷对于找孩子的事情有他的门路,第一时间他先来到居委会了解情况,又开了证明。
此次的目的地就是赵家台村这边,这里距市中心30公里。
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村内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地道,蜿蜒曲折盘旋贯通于全村,这里还有崇祯年代的铜钟,至今已经400多年的古宅老院,一路行来到处体现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
易大爷越往村里面走,越能发现更多战争的痕迹,那墙体上满目苍鸣的弹孔至今还没有被磨平。
如果不是有一列火车在旁边经过,估计今天下午都到不了这里,就算是有火车还是要转坐了半小时公交才到达这边,60年代有这种交通工具已经不错了。
易大爷之所以选择这么远的地方,就是不想到时候收养的孩子,如果家里面有父母的以后打扰到他的生活。
很快一大爷就来到居委会提供的地址找到了这条村的村长,村长叫做赵兴是一个年纪跟他差不多的人。
“这位师傅,原来你是49城家的修车铺师傅真是幸会幸会,没想到这么艰难的时期还有人收养孩子,真是难得?”.
赵村长看过路引和证明,有了解过易中海的情况之后最终同意他收养一个孩子,其实他们村刚好有三户人家,因为前几年闹饥荒父母都不在了。
留下了几个孩子,说真的实在可怜,除了一些是有亲戚的接着去,剩下那两户都是他这个做村长的拉着全村人帮着接济生活,如今有人能领养孩子就更好了。
很快两人就来到村尾的一间茅草房,老村长去里面找了一圈里面带来两个五六岁的孩子,一男一女。
大的女娃娃叫赵二丫、小的弟弟叫赵大强,他们是一对没有血缘的姐弟,而且都是没有父母亲人,所以老村长把他们放在一起养,两个孩子穿着补丁的衣服每个都面黄肌瘦。
“来来来,小家伙到村长爷爷这里来,今天村里面来了个好心人打算收养你们,以后你们就管他叫爸爸知道吗?”
赵村长连忙招呼小孩子过来,把他俩介绍给易中海。
没想到自己运气这么好,原以为能找到个女娃就不错了没想到还有个男孩子,很快他们就办理了手续,有村长开出的证明之后,易大爷领着这两个小孩去村长那里洗刷一下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
易中海离开的时候直接强塞了100块钱和一些票据给这位村长,开始村长死活不同意,他只能说当做帮助村里面有困难的人救济金交给村长保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