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阅读_两个女人一个清朝:大清开国与孝_奇书网
返回

两个女人一个清朝:大清开国与孝

首页
第4部分阅读(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则在淡然的风中一掠一掠地触摸着水面

小布木布泰与姑姑哲哲坐在屋檐下,望了身边的使女来来回回地,搬了棉被之类的冬令物品,至太阳下暴晒。

慢声细语的姑姑哲哲,讲了代善与阿巴亥的旧事,这样的故事,稚嫩的布木布泰听在耳里,就有一种手心脚心都被突突的火苗烫痛了的感觉。

“阿巴亥生殉”,揭开了宫廷争斗的血腥内幕(1)

阿巴亥当然不是一位寻常的女子。小布木布泰进入到后金内宫后,所接触到的最血腥的一幕,就是从她开始的。当年,努尔哈赤将幼小聪明的阿巴亥立为大妃,感触最深的自然是皇太极了。后来,努尔哈赤殡天,阿巴亥站出来宣布老汗王的临终遗言:由兄弟中排行十四的多尔衮继承汗位。结果多尔衮那一帮成年的贝勒哥哥们安排了一出阿巴亥殉葬的闹剧,轻而易举地打发阿巴亥跟努尔哈赤一起相伴着去了黄泉路上。

1

话说回来,像阿巴亥那样的女子,可以独占君恩二十年,始终都不应该是一位寻常的女子。史书上说她,“嫉妒、有机变”。由此,可窥测这女子独特的魅力,以至于,看尽繁花万万千的努尔哈赤,在饱受相思的煎熬之后,甫一进占辽阳,即迫不及待地召回了冻结近一年的阿巴亥,立马恢复了大妃的尊荣。

阿巴亥被逐出宫,努尔哈赤身边的众福晋们着实是兴奋了一段时间,阿巴亥出局,大妃这一金光闪闪的位置出现了空缺,所有福晋均对于那一尊贵非凡的封号垂涎三尺。所以,那一段时间,努尔哈赤宫殿中的每个女人,都使出了妩媚的手段,每个人都想拢住努尔哈赤那颗雄心勃然的心灵。可是,渐渐地,宫闱中一切女子,都深深地失望了。努尔哈赤开始对阿巴亥的过失,虽然摆出一副深恶痛绝的样子,他蛮横地规定,皇宫中的任何女子,都不许在他的面前再提及阿巴亥的名字。可阿巴亥住过的华屋,努尔哈赤偏偏是完好地保留了原状。他甚至不许人家移动里面的一椅一桌,那可是努尔哈赤后宫中最是精美的一处宅第啊!

一开始,努尔哈赤表面上维持了自己一副荣华富贵的幸福小样儿,你阿巴亥有什么了不起嘛!不就是女人吗,权势无边的努尔哈赤大汗身边多的是!那一段时间,努尔哈赤大汗除了尽量把自己的军政活动编排得满满的,闲下来的时光,不是去了姹紫嫣红的女子檀板银筝的舞榭歌台,就是搂了蛮腰的小秋娘,钻进红绡罗帐,夜夜都做新郎。

可是,不久,努尔哈赤就对这人世间,应虚景儿的繁花韵事腻烦了,他的心终归是空荡荡的。

从前,阿巴亥家居时,她在楼上看着廊下轻捷而过的老汗王,眼睛里流淌的是无声的笑。她喜欢穿一身女真族女子惯用的、天青色的窄袖长袍,发髻编成了尺许长短的橫把式,努尔哈赤戏称之为“把儿头”。那样的感觉真好。

努尔哈赤这二十来年,是眼看着一支露水犹湿春花般的阿巴亥,成了他的新人。又看了她的三春花事开过,抱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几个的小人儿,挨近了他的身子挤坐着。他们的一种新竹新荷式的情分,是人间寻常夫妻式的长远姻缘。

努尔哈赤很快就关注起贬居于近郊的阿巴亥母子的消息。有消息说:阿巴亥人清瘦了许多,对于过去的孟浪之处,多有悔意。努尔哈赤汗王听过后,浓密的眉毛轻轻地抽动了一下。下面的人再探,带回的消息是:阿巴亥洗尽了铅华,很努力地给三位小贝勒洗衣汲水、炊事做饭。阿巴亥经常在半夜时分哭泣,她很后悔从前不晓得惜福哩。听过这样的消息,努尔哈赤的心肠仿佛是清晨海子旁润湿的沙土,随便一脚踩下去,都汪出了一滩清水。

2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集中全副的精力,在沈阳、辽阳的战事上。与之对垒的敌手是袁应泰。而在战略见识上,袁应泰似乎比努尔哈赤低着一个层次,努尔哈赤获胜的几率相当大。可努尔哈赤的心底,却始终没有真正地兴奋起来。

“阿巴亥生殉”,揭开了宫廷争斗的血腥内幕(2)

古人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男人很多时候,在外面打江山、争地盘,其实都是挣给自己喜欢的女人和孩子的。现在,如此盛大的一场战事,竟然找不出一个令自己称心的女子来激赏,努尔哈赤的心底多少有一点的意味索然。

大战前夕的清晨,努尔哈赤很早就起床了。阳光静静地洒在东北的原野上,不远处的沈阳城内仍然可以听得鸡的啼声。宿营的士兵在潮湿的空气里做饭,蓝色的炊烟低低地在地面上飘着,经久不散。这些等待着早餐的士卒们,过不了多久,就会有许多人横尸于这一片郊野了。这使得见惯血戮的努尔哈赤仍不免有了几许的迷惘。

这时,一位亲信侍卫匆忙地走了过来,他跪在地上,朗声报告:阿巴亥主子给大汗寄来了一件信物。

努尔哈赤当下心中暗自大喜。

努尔哈赤拆封一看,是一件以鹿羔蒙绒制成的,形状似心脏的极雅致的一个黄色小荷包,下端缀有葫芦蔓的装饰,这是女真族男女祈求爱情天长地久的信物。

女真族男女定情的小荷包努尔哈赤笑了,他颇愉快地联想起了阿巴亥,从前轻唱过的一首女真族情歌:“红线线,绿线线,偷偷给阿哥绣荷包。荷包上面绣支箭,让他经常来见面。荷包下面绣朵花,盼望阿哥来取它。花儿旁边绣棵草,别等秋后花儿老。”

努尔哈赤心情大好地摇了摇头:这鬼女子,亏她还记挂着这些!随即,努尔哈赤声音激荡地传令三军:全军把早餐吃饱,下一顿就杀进沈阳城去吃了!

沈阳、辽阳大捷的硝烟尚未散去,努尔哈赤把善后的事宜撂给了自己的副手。努尔哈赤带着随从骑着快马,“嘚嘚嘚”地往回赶。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犹豫与反思,努尔哈赤觉得自己不能再像一个傻子似的,荒废掉自己宝贵的时光了。他已经进入到人生的暮霭,他的余生中只爱阿巴亥一人。他为什么不把握住这难得的时光,快乐地与阿巴亥相处呢?现在他拿下了辽阳城,这是他人生中无上的辉煌。他一定要亲自把自己心爱的女人,接进辽阳城居住,以赎回自己这一段时间对于阿巴亥的简慢。

努尔哈赤赶到萨尔浒的郊外,已是午餐的时间。努尔哈赤很远就下了马,让随从远远地跟着,独自走近了阿巴亥的居所。他要给阿巴亥一个意外的惊喜。

此时,萨尔浒郊外的草场看上去是整齐安静的,阳光像细碎的波浪似的,在微风中起伏的草悠地游走于疏朗遒丽的山水之间。

这季节的努尔哈赤似乎也是可以亲近的,他不仅对于爱侣阿巴亥摆出了一种款款情深的姿势,对于下面的办事人员,也收敛了往常的忮刻从严,总是显出一种春风和蔼的样子。

努尔哈赤此行,很少讨论政事,每天只是带了风髻雾鬓的阿巴亥等女子以及少数几个亲密的随从,狩猎、捕鱼,蓦然闯入了一些正憧憬着丰收前景的田庄,或者爬上了数个古趣盎然的台堡。

随行的汉官大抵是擅长吟诗作对的,努尔哈赤于此道兴趣不大。不过,词臣们将阿谀的诗句,用清白的语言解释给努尔哈赤听时,还是逗引得这位老汗王哈哈地开心笑了。

与蒙古贝勒的靓见以及为大贝勒代善之子精心安排的迎亲活动,努尔哈赤都特意拉了阿巴亥一起参加。阿巴亥很会调节会见的气氛,间或会亲切和婉地插话,问一点家常的话题,宾主双方的心境顿感轻快愉悦不少,这对于加强蒙古、女真联盟,收效是相当不错的。

这样的行程走下来,阿巴亥只觉得秋阳若水,原野上成熟着的万事万物均是清润静正的。其时,沐浴在浩荡君恩中的阿巴亥大概也没有时间去细想:一俟老汗王努尔哈赤这一棵参天大树骤然间倒了下来,她的人生又将会面临了一个什么样的转变呢?

3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隐忍数年未发的老汗王努尔哈赤,出手却败在了大明的强项汉子袁崇焕的宁远城下。这对于天性自负的努尔哈赤而言,绝对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努尔哈赤哀怜地自觉:属于他的时代怕是真的要过去了。

一代雄主努尔哈赤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日移庭影渐晚定。七月的时候,犹自强撑着病体处理公务的努尔哈赤老汗王,忽然浑身上下都有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他接受了二贝勒阿敏的建议,跑到大豆即将成熟、高粱正在抽穗的清河汤泉去泡温泉疗养。但这时,努尔哈赤老汗王的生命已非人力可以挽回的了。

努尔哈赤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前景不妙。一位六十八岁的垂死老者,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政治风雨。努尔哈赤在生命的最后时段,对于自己的一些内斗不已的贝勒子孙们,已是深深地厌倦了。因此,他只挂念着那个风姿冶丽却又心思单纯的阿巴亥大妃。他传令阿巴亥万分火速地赶到了自己的身边。华人站

“阿巴亥生殉”,揭开了宫廷争斗的血腥内幕(5)

后来有史学家猜测:当政治经验生涩的大福晋阿巴亥,赶到躺在病床上奄奄待死的努尔哈赤身边时,她的反应是感性的,盈盈的粉泪从阿巴亥的脸颊上流了下来。

努尔哈赤是经验老到的政治家。此时,他的肉体虽然已经陷入了一种反反复复的昏迷之中,可是,他的意识却始终是顽强的。他清晰地意识了隐藏于阿巴亥身旁的巨大的政治涡流,这旋涡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春半桃花的阿巴亥吞灭。其实,不管阿巴亥对于政治是否真正有兴趣,但是她当时一枝独秀的大福晋内宫地位,以及三个正在长成的小贝勒爷,就已然将她置身于了滚滚的政治恶浪之中。

努尔哈赤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看穿了他的一群虎狼之心的贝勒子孙们的真实用意之后,就开始用他有力的政治推手,大力重塑阿巴亥的形象。有努尔哈赤这一支弥坚的老枪,刻意地挺举起阿巴亥与她的三个儿子;其他的贝勒们虽感郁闷,一时却谁也不敢讲什么。

现在,努尔哈赤这只老狮子很快就要从人间谢幕了,阿巴亥立刻就可能成为暴露在众人视线之内的一只小肥羊。因此,一息尚存的努尔哈赤,尽管对于眼前的阿巴亥是恋恋不舍的,可他仍然坚韧地忍住了从心底涌出的巨大的伤感。他喘着粗气,艰难而又迫切地叮嘱阿巴亥:快!快把他送回盛京去!他要在众臣面前宣布自己的临终遗命。只是,老汗王努尔哈赤在行舟走到离沈阳城不远的一个叫瑷鸡堡的小地方之时,最终还是没有挺住。

他还是遗憾地撒手归西了,这似乎是冥冥中命运的一种机缘的选择。

4

努尔哈赤老汗王归天的消息迅速地对外界发布了,诸贝勒大臣们心急火燎地,轮换肩抬着老汗王的棺柩,迎着一路飘着的绵绵小雨,疾步往京城的方向赶。

努尔哈赤是下午三点左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是夜的初更时分,努尔哈赤的遗体即已安稳地躺在了沈阳的皇宫中。

紧接着,缤纷缭乱、瞬息万变的时局,就不是阿巴亥大妃那样一位孤孤单单的弱女子所可以左右的了。

老汗王努尔哈赤的生前,纵然有万般放心不下的心事,此际都是尘埃落定了。

此时,众贝勒大臣最关心的事情在于,老汗王在弥留之际,与大福晋阿巴亥单独相处时,是否留下过什么政治遗嘱?

迎着大家虎视眈眈的目光,大福晋阿巴亥紧张地犹豫了好一阵子。最终,她还是银牙一咬,以一种豁出去了的心情,讲出了老汗王的临终遗言:由十四子多尔衮继承汗位,由大贝勒代善辅政,待多尔衮成年后,代善归政。

结果或者在某些人的预料之中,可是,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符合当时在场的多数贝勒大臣的心意的。所以,这一群玩惯了刀枪的武夫,当时就有人把不屑写在了脸上。

贝勒大臣们也自有立得住的反驳道理:老汗王在生命的后期,曾反复强调过八王共执国政的政治体制,这已经是众人知晓的一项基本国策了。现在,老汗王刚刚长眠于地下,这女子就想改弦更张,弄了个自己亲生的十三岁的小毛孩来糊弄大家,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些有资格进场参与料理老汗王后事的贝勒大臣们,可都是当年响当当的成名人物。贝勒大臣们的心底有气,当时的朝堂会议上就乱糟糟地吵骂成了一团。

贝勒大臣们抓住了大福晋阿巴亥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汗王薨逝时,诸贝勒重臣竟然无一人可以在旁边为证,只凭大福晋的一张利口,就凭空捏造了这样一条政治遗嘱,这遗嘱的真实性谁来保证?想看书来华人书香吧

“阿巴亥生殉”,揭开了宫廷争斗的血腥内幕(6)

为此,当时政坛上真正的大佬级人物,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姗姗登场了。他们召开了一次紧急的碰头会议,这才是真正继往开来,决定后金未来政局的一次重要会议。

四大贝勒中,至少有三大贝勒,对于阿巴亥设计的那个政治遗嘱嗤之以鼻。如此,阿巴亥的政治前途,在会议的伊始,就被大家否定了。

大福晋阿巴亥也真把政治这一碗饭想得太天真了。这些人都不是孬瓜,政治的前景,明眼人一瞥之下,所有的幽明曲直尽收眼底。

三大贝勒扳起手指计算:当时的八旗中,皇太极握两黄旗,代善握正红旗,阿敏握镶蓝旗,莽古尔泰握正蓝旗,十九岁阿济格、十三岁多尔衮与十岁多铎三弟兄竟分掌镶红、正白和镶白三旗。诸贝勒对于“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的多尔衮三弟兄,仅凭母亲受宠而得老汗王青眼厚赐早就心有不服了。当时只是慑于老汗王的威严,才不敢出声吵嚷。现在是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强过东风。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一母所生的兄弟,坐拥之实力,已强劲过三大贝勒中的任何一位。大贝勒代善是一根墙头的草,风吹两边倒。从个人的情感而言,这一位懦弱的男子对于大福晋阿巴亥仍然是心存好感的。如果具有国母之尊的阿巴亥再尝到权势的甜头,三大贝勒的未来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