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阅读_正说历朝十大冤案_奇书网
返回

正说历朝十大冤案

首页
第4部分阅读(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不久,掌管皇宫内部事务的令长郭穰告发丞相刘屈氂的夫人在丞相的数次责备下,指使巫师祭祀社神,祭祀时用恶毒的语言诅咒武帝;并与二师将军李广利祭祀时共同祝告神灵,祝愿昌邑王为帝。

武帝刚刚处置了刘旦谋立太子事,身心俱疲,又见此事,更是大怒,当即将刘屈氂夫妇逮系下狱。经官府案验查证属实,被判处大逆不道罪。武帝将刘屈氂装入拉运食物的厨车,游街示众。六月,丞相刘屈氂被腰斩于东市,其妻也在华阳街斩首。二师将军李广利的妻儿也被逮系下狱,只因李广利尚带兵征战大漠,武帝怕他闻讯谋反,没有将其家属处死。

李广利领兵7万,兵发五原,此时正在塞北与匈奴骑兵杀得难解难分,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胜利。胡兵奔走逃散,不敢抵抗。突然有心腹从长安赶来向他报告了长安###的情状,李广利这才知道妻儿及全族被系诏狱,当下大惊失色,忧惧万分。李广利思来想去,本想杀退匈奴立功来赎救妻儿家人,但现在孤军深入,经历了几次大仗,损伤惨重。在部下的撺掇下,他一怒之下,率军投降匈奴。武帝得知李广利投降匈奴,当即将其妻儿及族人全部处斩。

巫蛊案五(2)

单于敬重李广利才略,待如上宾,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广利在匈奴过了一年乘龙快婿的逍遥生活,很是惬意。匈奴大将卫律见李广利地位超过自己,很是嫉妒,开始筹划谋害李广利。当时正值单于的母亲生病卧床不起,单于请胡巫祈祷,卫律密嘱胡巫陷害李广利。胡巫装模作样的作弄了一番,说:“去世父王的阴灵发怒,你从前出兵前总是祷告,要把李广利抓来作为祭品,现在李广利却受到无上的恩宠,为何如此敌我不分?现今母后之病即因于此。”单于一向尊信巫师,信以为真,将李广利捆缚准备处死,李广利临刑前破口大骂:“我死后定做厉鬼,剿灭匈奴。”随即被处死。

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到征和三年(前90年)九月,武帝查明江充所判巫蛊案大多查无实据,才知道太子死得确实冤枉。此时,高寝郎田千秋上奏说:“儿子擅自调拨父亲的军队,其罪不过鞭笞,天子的儿子被迫杀人自卫,何至于承担这么重的罪过?臣昨夜梦见一个白发老翁,是他教臣这么上奏的。”高寝郎负责管理高祖皇帝的寝陵,其上奏被认为是高祖皇帝托的梦。

武帝正思为太子平冤,却苦于找不到台阶,顺水推舟,认为田千秋所奏有理,忠心可鉴,立即升田千秋为大鸿胪;同时下令将江充诛灭九族,把苏文烧死在横桥上,参加湖县剿捕行动的官吏张富昌、李寿被灭族。为表达对儿子的哀思和追悔之情,武帝在长安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在湖县修建了归来望思台,时时追悼太子和皇后的无辜冤死。

征和三年(前90年),国内发生了蝗灾,武帝不顾天灾人祸,依旧在征和四年(前89年)正月巡幸到东莱郡,准备泛舟出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人,因见恶浪排空才作罢。这年二月,雍县降下了两块陨石,大臣纷纷上奏说老天示警,武帝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就顺路来到泰山封禅,并向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致使天下愁苦,悔之无及。自今以后,凡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一概罢去。”大鸿胪田中秋趁机进谏说:“方士、巫师言神仙可以找到,但却并无效验,徒费官钱,请皆罢遣。”武帝表示同意,下令将所有方士、巫师全部遣送原籍,并嘉奖田千秋,拜为丞相,封富民侯。

正在武帝准备施行“偃武修文、与民生息”政策的时候,搜粟都尉桑弘羊联合御史大夫商丘成上奏请在西域轮台东派兵驻守,屯田扎营,以久占此地,威慑控制西域诸国,休兵弃甲。武帝借此时机,下诏追悔往昔征伐扰民之害,并说:“自左丞相与二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痛士大夫常在心。”这篇诏书是因轮台屯田之事引起,这篇诏书被史家称为“轮台诏”,武帝这一行动也被称为“轮台悔过”。武帝也真正采取了行动,施行休养生息,使汉朝动荡的局面得到控制,转危为安,重新强盛起来。为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价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从中也可见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不过,武帝虽然下了轮台诏,对自己一生的征伐、改制等过激之处进行了反思,却仍然对巫蛊案穷治不休,毫不悔过,并以胡巫余孽犹存,驳回了丞相宽刑省狱的请求。也正因此,本来已经尘埃落定的巫蛊案又沉渣泛起,新的屠戮又开始了。

华人小说吧m.hrsxb

巫蛊案六(1)

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已经70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和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不过他的七十寿辰却是在恐惧惊魂中度过的。

刘屈氂、李广利、江充、苏文、张富昌、李寿等在征讨太子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宠臣们先后被武帝处死,种种迹象表明,武帝已经开始报复征讨太子的武将大臣,尽管他依然没有为太子平反。这让许多为求平步青云而在太子之乱中争先恐后的臣子惶恐不已,担心下一个目标就会轮到自己。

这年六月,御史大夫商丘成自杀身亡。一时间朝野哗然,议论纷纷。商丘成原来不过是大鸿胪,因在平定太子之乱时擒住了太子手下的大将张光,被武帝升为御史大夫,封秺侯。现在他见武帝开始清除有功之臣,终日惴惴不安,趁在文帝陵庙祭祀,借醉酒诅骂皇室。武帝自然暴怒,认为商丘臣对皇室很不尊敬,逼迫其自杀。

风烛残年的武帝本以为可以稍稍平定一下,不料仅仅十天后,一场更让他心惊胆战的事件发生了:马何罗、马通兄弟在宫中行刺皇上!

马何罗、马通兄弟两人,同为武帝宠信的大臣。马何罗官为侍中仆射,与江充关系密切。太子之乱时,马何罗的弟弟马通果断斩杀了太子派去调兵的如侯,立下大功,被封为重合侯。此时,两人见各有功大臣一个个倒下,担心自己不免于难,坐立不安,最后决定先发制人。两人经过详细商讨,决定由马何罗在宫中行刺武帝、事成后马通发兵攻入行宫,一举歼灭皇宫的御林军和扈从卫队,另择新君即位。两人之所以敢于采取如此拙劣的办法进行如此冒险的行动,是因为马何罗的官职是侍中仆射,就是宫中侍卫的首领,有很多机会接触武帝。可以说,两人如此策划,直接刺杀年迈昏眊的武帝,既可以立竿见影,而且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只可惜事情坏在一个匈奴人金日磾手里。

金日磾,字翁叔,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原名叫日磾。元狩二年(前121年),休屠王与浑邪王相约一同投降汉朝,后来休屠王反悔,被浑邪王杀害。儿子日磾与母亲、弟弟都被当作俘虏没收为汉朝的奴仆,日磾被安排喂养皇宫的马匹,这年他才14岁。几年后的一天,武帝带着许多妃嫔、宫女游玩时,来到马厩赏马。日磾与十来个马夫牵马从武帝等人面前走过,供武帝逐一察看。其他马夫从没机会看到宫女,得此良机,自然都偷偷窥看,唯独日磾目不斜视,低头走过。武帝颇为好奇,又见他容貌端正,身材魁梧,问他家世,方知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对他很有好感,就赐姓为“金”,封为马监,随后又升为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却并不得意忘形,日常仍是低调谨慎,不卑不亢。武帝对他很是器重,让日磾作了内侍,随从自己出入。金日磾的母亲阏氏病死,武帝让人画出图像,题上“休屠王阏氏”,金日磾感激万分。武帝尤其喜欢金日磾的两个聪明活泼的儿子,经常与两个孩子嬉戏,金日磾则对儿子十分严厉。其长子长大后,自恃有武帝袒护,举止放纵轻佻,一次竟然在宫中调戏宫女,不料正好被金日磾看见。金日磾令人将儿子捆缚,亲手杀死儿子。武帝闻知大怒,叫来金日磾,大加训斥。金日磾顿首谢罪,说逆子胆大包天,肆意妄为,若不除去,日后必连累全家。武帝只好感慨作罢,更加敬重金日磾。金日磾在武帝左右数十年,谨小慎微,从没敢盯着武帝看。武帝赐给他的宫女,他也从不亲近,怕亵渎圣上。武帝想纳他的女儿入宫,金日磾也婉言谢绝,担心将来女儿入宫后,会给别人以口实,认为自己凭外戚势力为害。武帝没有生气,而对金日磾更加敬佩。

这次马何罗、马通欲行刺皇上,计划确定后,时时寻找机会,不想金日磾每每在武帝身边,无从下手。金日磾也渐渐察觉出马何罗的异常神色和举动,就暗中窥探对方动静,更加悉心护卫武帝。就在商丘成自杀后没几天,马何罗的机会来了。

这天,武帝临幸林光宫,金日磾因病,虽然依然随从,不能像往日陪着马何罗一起服侍武帝,马何罗心中窃喜,认为天赐良机。当晚,他溜出宫告知弟弟马通做好发兵准备,随后又溜回宫中。第二天清晨,武帝尚在睡梦中。金日磾病体未愈,迷迷糊糊起来如厕,忽见马何罗蹑手蹑脚潜入,问他有何事禀报。马何罗心虚,惊慌失措,匕首从身上掉了出来,金日磾立刻大叫“马何罗谋反”,上前扭住马何罗,两人扭打在一起。武帝惊醒,大叫卫士救驾。士兵准备用箭射击,武帝怕伤了金日磾,阻住士兵,让两人继续扭打。一会儿,金日磾将马何罗摔倒在地,士兵上前捆缚。武帝当即讯问,马何罗供出实情,武帝派兵将尚在等候消息的马通捉拿。等待马氏兄弟的自然是腰斩极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华人小说吧

巫蛊案六(2)

不久,在太子之乱中抓获少傅石德而被封为德侯的景建及其他“功臣”也被诛杀。

这次巫蛊案被牵连入狱的人员也不在少数。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武帝临终之前,居住在长杨宫和五柞宫,望气的方士说长安城中有天子气。武帝就下令派人统录各狱中的案犯,无论罪行轻重,全部处死。当时负责治巫蛊案狱的是丙吉,武帝的曾孙、太子刘据年仅四岁的孙子刘病已也在狱中,丙吉让人妥善喂养。当内谒者令郭穰晚上到狱中处置犯人时,丙吉不让其入内,一直守到天亮,说:“百姓没有罪都不能处死,何况皇曾孙呢?”郭穰只好回去禀奏武帝,武帝有所醒悟,下令停止处死犯人,大赦天下。长安狱中数万囚徒也因此得以保全性命。而丙吉所救的这个皇曾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巫蛊案在此后还有零星牵涉,但随着这月武帝的驾崩,巫蛊案也就基本结束了。

武帝死后,年幼的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昭帝死后,刘病已被从民间召来,入继大统,改名刘询,是为宣帝。宣帝知道自己身世不幸,想为自己的祖父刘据平反,召来群臣商议:“先皇太子葬在湖县,没有封号,也不能享受每年的祭祀,应当为先皇太子议定谥号,建立陵园。”他原想给祖父起一个好的谥号,却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刘病已既然继承了昭帝刘弗陵的皇位,就等于过继给昭帝一系,接续了昭帝的香火,不能再祭祀自己的父母。最后确定,给先皇太子刘据定谥号为“戾”,此后刘据就被称为“戾太子”,将其陵园设在湖县,守陵人三百户,被称为“戾园”。

巫蛊案绵延数十年,终于随着武帝的驾崩而宣告结束。当然,武帝身后因巫蛊引起的屠杀不绝如缕,但那些案件较之这次巫蛊案无论在范围、时间、层次、影响上都难以同日而语。皇后、太子、丞相、将军、御史、侯爵、妃嫔、宫女、囚徒、狱卒、巫师等等无不牵涉在内,受害最大的仍然亘古不变是百姓。最高统治者也并没有从中获得胜利的愉悦感。表面上,巫蛊案是朱安世、江充等始作其俑、兴风作浪,最终导致冤狱累累,“天下咸被其祸”,其实追踪罪魁祸首,全在武帝一人。正是他的刚愎、猜忌、狐疑、阴险、固执、自私,那些后宫争宠之争、皇储废立之争、党派政见之争才得以发酵、酝酿、爆发,最终不可收拾。太子皇后死了,忠臣良将死了,奸邪佞臣死了,方士巫师死了,平民百姓自然也死了,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冤案。或许在正统史学家看来,这只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争斗,没有冤屈,但具体到无辜罹难的涉案人尤其是无辜百姓,其覆盆之冤是惊天动地的。幸而武帝对这场惨祸的危害有所察觉,他毕竟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年迈昏眊中还能意识到自己的错失,作出深刻反省,颁布“轮台诏”,定下“禁苛暴、止擅赋”和“富民”的政策,从而避免了秦亡的覆辙,为西汉的中兴奠定了基础。这是武帝之所以为世人钦佩的重要原因。

巫蛊案结束了,留给后人无尽的喟叹、嗟呀,这场没有胜利者的惨案似乎应该有人负责,那么谁该负责呢?似乎所有人都很无辜,所有人都在挣扎,就是没有人负责,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沉思。正如宋代诗人陈普的一首诗所言:

几多爱子出萧关,

山积胡沙骨未还。

正好望思台上泪,

随风北去洒阴山。

于谦案一(1)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据说他7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啊。”其家原籍河南考城(今河南民权县),曾祖时迁居钱塘,祖父曾做过工部主事和兵部主事,父亲“隐德不仕”。于谦自幼聪颖好学,机智灵动,志向高远,善于应对,坊间留下不少他机智联对的趣闻。于谦对古人行事节操尤为看重,他仰慕岳飞、文天祥,作过不少歌咏岳飞的诗词,如在《岳忠武王祠》中,悲叹岳飞“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他家中悬挂有文天祥的画像,还写了赞词:“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辞,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再向南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悠传。我瞻遗像,清风凛然。”体现出他对为国家抛洒热血的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永乐十年(1412年),于谦14岁,考中本县秀才,此后在杭州吴山三茅观读书。他学习非常刻苦,“濡首下帷,足不绕户”;读书之余,与同窗学友一起游览杭州美好景致。17岁时,他观看石灰窖深受触动,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抒怀之作《石灰吟》。以后又写了《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于百姓。于谦以此自比,表示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为百姓的饱暖死而后已。

永乐十八年(1420年),于谦参加乡试中了第六名举人,次年赴京参加会试得中进士,时年23岁,被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

两年多后(1423年),于谦又奉命到广东考察官军功过,并负责安抚湖广一带的瑶民。因为当时官军横征暴敛,经常邀功滥杀瑶民,瑶民苦不堪言,时常聚合暴动。于谦到任后,为了解实情,不顾生命危险,爬山涉水,深入险地,微服私访,对一些军官的行贿拉拢无动于衷,秉公上奏,兵将和瑶民皆称其严明公正。考察完毕,于谦回到京师,奏明湖、广、贵等地将卒贪功妄杀,请朝廷改变对瑶民的残暴政策,缓和了朝廷和瑶民的对立紧张形势。于谦也因此以“廉干”称闻于朝。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