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的时候用光积蓄还亏空几千元,钱成了问题。孙阿珍就跑到娘家去哭穷。
孙阿珍对她哥哥说:“亲帮亲,邻帮邻。大哥,你这几年没有什么大建设大事情,应该有钱,我做妹妹的第一次开口向你借钱,借不到我就不回去!”
陈家辉大舅舅说:“妹子,哪有这样借钱的,倒像是我欠你的!”
孙阿珍说:“借钱顶事,要钱不顶事!我是等米下锅!”
陈家辉大舅说:“等你家嫂子回来再说,我不做主!”
孙阿珍说:“嫂子,不就是陈保良的妹妹,哥哥向妹妹借钱,需要说吗?”
陈家辉大舅舅说:“话不能这样说,虽然两家是‘交门亲’也要等她回来啊。”“交门亲”是风城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奇特婚姻,两家都穷,都有女儿、儿子,就相互交换结婚——互利互惠。
在这种婚配中,风城人早就把“双赢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孙阿珍说:“我不管,一定要借钱给我,少了我还不依!不是为了你,我怎么会嫁给陈保良这个老实头儿?再说,你们几个哪个不比我过得好,向你们借不到钱,让陈保良瞧不起我娘家人,我哪有脸回去?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好借好还!”
孙阿珍的哥哥、弟弟凑了5000元借给孙阿珍。孙阿珍回到家,把钱拍在桌子上说:“陈保良,我家哥哥弟弟多爽快,我一说,就让我坐在那里看电视喝茶,他们立马去银行拿了8000元出来给我,我不好意思,只拿了5000回来。你呢,情况怎样?”
陈保良知道老婆那点小自尊,不点破她,拿出钱递给孙阿珍说:“去本家那里借2000元,又到卫生院同事那儿借了2000元,答应年底还的,另外预付了2000元工资。”
孙阿珍才放下心来,立刻通知窦兰珍去李家传话:农历四月十六订婚。
陈家辉送吃的给爷爷,陈绍奇满脸荣光:“小辉啊,爷爷高兴!过几天你订婚了,这里有张欠条,收铜的赵庆陵欠我360元,你帮我去要回来就当着我给孙媳妇的见面礼。”陈家辉说:“爷爷,这个钱我不要!”陈绍奇说:“又不是给你的,你就听爷爷的话,不要让我着急!还有,订婚那天,不要让秋燕来我房间里,我这里有老人味,不要呛了人家姑娘!”陈家辉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接了纸条紧紧地揣在手心里。
网。250sy。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一章李秋燕双腮绯红
题字:俩人耳鬓厮磨着,浅吟低唱,情到浓时陈家辉说:“对对子,上联——软玉温香抱满怀,你对下联,对不出的话,本大爷就收工了。”
李秋燕双腮绯红:“少来,春至人间花弄色——陈家辉,你乘人之危。”
陈家辉说:“横批来了——露滴牡丹开。”
夜深人静,苏北水乡的歌声时隐时现。
1
订婚那天,张渔翁主厨,张小渔打下手,邻居本家媳妇跑忙,都小心得很,生怕打破了碗儿盘儿的。陈保良做的账房先生,管人情往来开支杂项。一共六桌人,陈家虽然是楼房,开间小,一楼堂屋里有只能摆一桌酒水,二楼上可以摆两桌酒水。还有三桌就摆在院子里的油布棚子里。
陈家、李家的亲戚陆续来了,李家的亲戚属于招客,只有往来紧密的亲戚参加,远房的亲戚不会来。准新娘的陪客是不能少的,周素萍、妹妹李秋玲就是首选了。
早上是茶点,江米雪枣、云片糕、炒汤圆、大煮干丝、花生糖、包子,点心的分数一定是双数的,客人来了凑到一桌就开席。中午就不同,需要六桌人全齐了才开席。中午是六菜二汤,有荤有素,晚上十个菜二个汤。
早点过后,孙阿珍当着李家亲戚、李秋燕的面将6600元钞票一张一张地数给窦兰珍,窦兰珍确认无误后再一张一张地数给李秋燕,李秋燕数也不数就交给婶婶保存。孙阿珍又将5000元交给陈家辉置办三金,少不了一箩筐的絮絮叨叨。
陈家辉李秋燕和李秋玲、舅妈、婶婶一行六个去凤城市第一百货商场买三金,黄庆标已经拿到驾照了,开着一辆昌河做了他们的司机。黄金首饰128元一克,买了三金花了三千多元,二套衣服六百多,其中一套西服是男式的,那是李秋燕自己做主决定给陈家辉买的。拍订婚照花了一百多元,回到家陈家辉把多余的钱尽数交给孙阿珍。
酒席热热闹闹地直到九点才散了。客走主人安,总算安静下来。
“从此,你,李秋燕就是陈家辉的未婚妻了。”在送李秋燕回去的路上,陈家辉搂着李秋燕的腰:“小燕子,你这腰细细,会不会被我搂断了?”
“少来,我不至于那么弱不禁风吧!”
“我不信,让我试试看。”陈家辉一手搂着她的腰一手哈着她的痒痒。李秋燕扭着腰躲闪着:“不要啦,我痒痒,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