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简单的方法会带来惊人的业绩,和那个把牙膏的口子开的大一点的创意是异曲同工的道理。龚宇廷也遇到棘手的问题:非典过后,“文化口罩”销量出现了问题,几条生产线已经停产。李秋燕看出了他的心思,满面愁容的龚宇廷将实情说了。
李秋燕拔掉龚宇廷的的一根白发:“爸爸,这几天你的白发又多了,想不到好主意,就不要去想了!爸爸,我们去旅游吧。”
龚宇廷在李秋燕面前有求必应:“旅游?燕儿,好的,你想到哪里去游玩就去哪里。”
李秋燕说:“嗯——我就想看看江南水乡,金陵古都——随便走走,开心就好哎!”
两人从沪州出发北上南下,一路风光。金陵六朝遗迹、姑苏园林、太湖胜景、竹海洞天、江南水乡秀色等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玩了个遍。回到沪州还没有来得及休息,李秋燕就急忙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爸爸,你看,你想那竹海洞天一年产多少竹子啊?还有,这一路上有很多很多的山哎,这些或许会给你带来很多很多的新产品!”
龚宇廷不解:“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
李秋燕说:“报纸上、电视里不是说,治理白色污染,绿色环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吗?——把那些竹子制成薄薄的细细的竹丝,加上藤条之类天然材料做成环保、怀旧手袋、购物袋——你说会不会有人喜欢?我就喜欢!”
龚宇廷眼睛一亮:“燕儿真聪明,很有创意,继续说说看!”
李秋燕说:“小时候,记得家里有一把油纸伞,一打开就会闻到一股桐油味道,现在我一闻到类似桐油味就会想起童年来,你说,我们生产竹骨桐油太阳伞,小巧的精致的,会不会有人喜欢啊?”
龚宇廷在李秋燕的启发下,召集技术员、聘请专家,忙了好一阵子,先后开发了“竹丝藤条手袋”、“竹骨桐油太阳伞”、“碎布拼花怀旧店零售、批发,龚宇廷的生意越做越大,没有想到半年光景,龚宇廷赚得盆满钵满。
什么赚钱搞什么,一哄而上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春节临近,市场上同类产品也多了起来。嗅觉敏锐的龚宇廷立即宣布减产,着手回收资金,新年刚过的时候,这些产品价格一路大跌。这时候,龚宇廷稳坐钓鱼台,固定资产排除在外,龚宇廷已经是身价至少五千万。
龚宇廷足足花费一千五百万兑现当初的承诺:用李秋燕的身份证在姑苏购买了一座临湖别墅,单门独院的小洋楼前小桥亭台、芭蕉草地一应俱全,再送李秋燕一条铁包金的小藏獒。当然,请保姆料理杂物是少不了的。
李秋燕从来没有问过龚宇廷家庭情况,龚宇廷也不想说。现在,李秋燕觉得应该是知道的时候了:“爸爸,你为我忙忙碌碌的,我想知道你老婆会不会找到我们?到时候,我就死定了!”
龚宇廷说:“燕儿,我一直不想说我的家庭,是因为怕你生气。今天,在你名下的房子里,这也是你应该得到的奖励,是你救了我的公司。呵呵,这是第二次救了我们公司。”
李秋燕说:“爸爸!我们就不要说客套话了,今天我特别好奇,说说你的家庭哦!”
龚宇廷说:“我有一个老婆,我们感情很好,她很信任我。我还有一个女儿,二十一岁在幽州上大学,上次就是去看她,顺便考察幽州口罩市场,没有想到遇到你。在遇到你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这样的人会有——我很爱你——胜过爱我的老婆和女儿!”
李秋燕搂着龚宇廷:“爸爸,不说了,我相信你说的一切!我不会要求结婚的!”
保姆在院子里遛狗,午后的春阳懒懒地洒在地板上。典雅的红木欧式大床透出华贵气息,床头上方张贴着他们的婚纱照,李秋燕穿一身洁白的婚纱依偎着一身黑色礼服的龚宇廷,甜美温暖,李秋燕【此处部分文字已经被屏蔽,给你带来阅读方面的困难,请谅解!】龚宇廷常常奔走在越州和姑苏的高速公里上,他希望李秋燕能给他生个儿子,可惜,李秋燕的肚子就是鼓不起来。
第五十三章伊人如故
题字:拴在码头边柱子上的缆绳解开了,挂桨柴油机突突地一阵响,铁驳船慢慢地开动起来,船与岸的距离愈来愈远。孙阿珍忍不住回头一看:很久以前就盼望着拆掉的房子,如今真的要拆了,心里酸酸的。推土机轰隆隆的声音传过来,孙阿珍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陈保良也默默地看着那绿树掩映中那房子,那曾经是他的家,可惜,转眼间就慢慢地倒塌了。
铁驳船渐渐地开快了,船头分开水面汩汩地溅起片片浪花。
1
太阳升起又落下,春天来了又悄悄地走。冬天的白雪消融的时候,春天又悄悄的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转眼三年就这样过去了。
李秋燕偶尔回到桃花渡看看杨杨、外婆,又匆匆地回沪洲,留下一些珠光宝气的闲谈,至于那纠结的10万钱,身在囹圄的孔令锋不想要,春风得意的陈家辉也不愿意要,身价不菲的李秋燕更不想要,这钱一直留在李秋燕那里,她另开帐户存上。
李秋玲假期里只是回来小住几天,打扫一下桃花甸的家,再看看外婆,看看杨杨,她又匆匆的返回幽州。李秋玲学习成绩不错,人也长得水灵,没有毕业就找到了家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
李荣华父子依然在沪州拾荒收荒,不过,龚宇廷的帮他们挂上了“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牌子,叔叔李荣贵向李秋燕借了15万元购买一台收割机,李家人多说李秋燕是“富贵命”。韩平夫妇也从外国打工回来,在桃花镇上开了一家油漆专卖店。张小渔的小三卡换成了五吨卡车,当然继续倒卖鸭毛鹅毛,张渔翁养鱼捉鱼捕虾摆渡船,王彩云的裁缝店关门大吉,开了一家韩式服装专卖店,也算是哈韩一族了,家庭经济搞得蒸蒸日上。周素萍从学校借调出来,在有关部门挂了个名字,拿着一份工资、二份补助、福利,身体一直“不好”就请了个长假,在家做了个全职太太。
陈家辉依然跟随曹添鸿鞍前马后的忙碌着,已经拿到了“建筑工程监理”和“工程管理技师”证书,当然,这是需要花一笔可观的钱才能得到的东西。文凭是假的,陈家辉的技术在实践中确实是真的,他不喜欢呆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常常在嘈杂、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忙着。
桃花渡小学和其他村小一样全撤并了,杨杨必须到远在七八里之外的桃花镇小学读书,孙阿珍更忙了,忙完家务忙农活,还得一天二个来回接送孙子上学放学。陈保良的养老问题并没有像文卫助理说的那样很快能够解决,原因很简单:文卫助理这个职务在有关序列中取消了。至于陈保良这样的下岗赤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