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敌逃至南屏、湾仔等地栖息。
我两广纵队第一、二师紧追其后,完全控制了前山、坦州一线,与敌隔河对峙。
在前山,彭沃、邬强召集前线总指挥部成员商量了作战部署,决定4日下午发起总攻。
第一团从正面发起进攻,在前山等地吸引和迷惑敌人;纵队炮兵团第一营将火力布置于炮台山,从正面轰击敌人;第二师和第一师二团,分两路从坦州方向对敌实施迂回包围。
4日下午,炮兵营在炮台山以猛烈炮火轰击敌人。
第二师利用大海退潮之机,从坦州以南搭浮桥迅速渡河。
第五团在15时突至南屏,经短促猛烈的冲击,歼敌保安第三师八团一个营。
第四团于20时攻占将军山。
接着第五团从北山、第四团从银坑,两路同时并进,攻占湾仔。
残敌一部分逃至船上,一部分丢弃武器,凫水游向澳门逃命。
南屏、湾仔一战,我军共歼敌40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
第二师在控制湾仔之后,发现敌第四战防舰艇部队所属的炮艇“清远”号,泊于澳门、湾仔之间的海湾内,距离较近。
经请示后,我二师部队即用猛烈炮火轰击,敌舰难以逃脱,只好升起白旗投降。
二师见状当即派第四团作战参谋林枫带两名通讯员乘小船登上“清远”号。
林参谋等人带回了敌舰上的大副、轮机长等人,向其交代政策,准备办理受降事宜。没想到,澳门当局竟然派出一艘葡军战艇将“清远”号拖走。
二师指战员见此情景,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开炮射击。
但师指挥员怕误伤葡艇而引起涉外事件,没有批准。
叶剑英获悉此事件后,向澳门葡方提出严重抗议。
11月13日,第二师五团越海攻占了横琴岛,歼匪一部。
敌运输船“海宁”号见势不妙,仓皇逃窜,结果在大横琴与路环之间搁浅。
这时,驻路环的葡军派出一个连向“海宁”号开进,企图故伎重演,将“海宁”抢走。
第五团指战员怒不可遏,立即以轻重机枪火力封锁“海宁”号周围的海面,并发射迫击炮弹。
顷刻间,海面上炮声轰隆,水柱四起,浪花飞溅。
葡军见我军火力如此密集,欲进不能,登船无望,只好乖乖地退回路环。
“海宁”号在我军炮火的威慑下,升起了白旗,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经登船查验发现,“海宁号”满载军火,计有各种炮16门、轻重机枪39挺、冲锋枪与自动步枪76支、其他长短枪306支,以及一大批弹药。
我军官兵举枪欢呼,声如海潮拍岸。
解放了横琴岛。
俘获了“海宁”号。
教训葡军,壮我军威。
当地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舞龙醒狮。
澳门同胞结队前往横琴岛慰问人民解放军。
他们深感到,今天的中国人腰杆直了,敢于在帝国主义面前,用枪杆子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是的,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任人宰割的旧时代,帝国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为所欲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11月5日,由严尚民参谋长指挥的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一、第三、第四团,攻占三灶岛,守敌溃逃,我军缴获了三灶简易机场上的敌轻型轰炸机一架。
(bsp;11月6日,留驻宝安县的纵队炮兵团以警卫连、工兵连各一部为突击队,在炮火的支援下,一举攻占珠江口的大铲岛,歼敌“珠江口指挥部”少将参谋徐达等117人。
至此,两广纵队与粤赣湘边纵队扫除珠江三角洲地区残敌的任务胜利完成,共歼敌5000多人,解放了大片土地。
电子站
5。平定珠三角残匪(3)
然而,由于珠江三角洲幅员广大,土匪势力潜流暗涌,剿匪荆棘满途。
12月13日,珠江三角洲指挥部再次召开军事会议。
会议由司令员曾生主持,他传达了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联合发出的剿匪指示:“必须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肃清大股土匪。”
然后,会议分析了部队进入珠江三角洲以来的情况,以及当前的匪情。
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划分地区,实行包发动群众、包建立政权、包剿清土匪的“三包责任制”。
同时成立江防指挥部,以八艘舰艇组成两个巡逻分队,在珠江和内河航道巡逻,负责珠江防务并配合沿江(河)剿匪。
组建区乡民兵队伍,发动群众进行武装自卫和配合部队肃匪肃特。
党、政、军、民组成治安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种自卫武装,开展剿匪斗争。
会议之后,各师、团按照上述部署进入了驻防地区。
清剿土匪的工作突破满途荆棘,踩出了一条新路。
但由于部队随即进行整编、调整部署,加之征粮支前等多项工作交织在一起,剿匪斗争有所停顿,曾一度陷入绝境的匪势死灰复燃。
1950年3月,新成立的珠江军分区召开了各团、各县大队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剿匪联席会议。
珠江军分区根据匪情重新部署了兵力,把剿匪重点首先放在珠江以西、番禺以南各县,继续实行包干制的剿匪方针,给各团划分了包干责任区:
第一团在中山县第九、第十二区和第一区港口乡;第二团在中山县第五区和第一区一部;第四团在番禺县南部;第五团在中山县第八区和新会边;独立师在顺德县;炮兵团在中山县第四、六区。各县大队也划分了包干责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