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_广东大荡匪_奇书网
返回

广东大荡匪

首页
第46章(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7。“独立司令”成了受伤豺狗

1951年上半年,北江军分区指战员在邬强司令员的指挥下,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一连打了几次硬仗,将残匪打得落花流水,每战皆捷。

穷追猛剿英德境内的李富股匪,就是一次漂亮的剿匪歼灭战。

李富,是英德三隅乡鬼子洞人。他凶恶残忍,阴险毒辣,从16岁开始为匪,一干就是40年。李富匪帮在英德、曲江、乳源、阳山、清远等县流窜活动,光天化日之下,斗胆抢劫火车、轮船。国民党当局大为光火,曾出动两个团的军队围剿,结果徒劳而返,却没损李富一根汗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李富匪帮封官许愿,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头子,摇身一变,便当上了国民党保安团副团长。随后,他率领着反动武装疯狂进攻游击队根据地,大肆屠杀游击队员、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

1949年9月,我野战军南下,李富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马前卒,被封为“广东###救国军北江纵队独立支队司令”。他重新上山为匪,与共产党为敌。

北江大剿匪开展之后,我野战军和军分区部队多次追剿李富股匪,重创其大部,仅剩数十人,在三隅乡一带流窜作案。但是,李富及其剩下的残匪都是一些反动顽固分子,绝不因此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三隅乡位于英德县北部山区,层峦叠嶂,岩洞相连,山路崎岖,人迹罕至。这里藏匪容易抓匪难。

由于李富匪帮大多是当地人,对三隅的地形了如指掌,因此,剿匪部队要彻底歼灭这股土匪,任务何其艰巨!

1951年1月中旬,军分区第十团三营根据军分区会议精神,召开连排干部会议,认真总结了剿匪工作的经验教训。

(bsp;李富股匪十分狡猾,不少土匪化装成老百姓,潜匿于村庄山头。他们与地主恶霸、流氓地痞以及隐蔽在乡村政权中的反革命分子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剿匪部队一出动,土匪很快就得到了我军行动的情报。部队还未到达目的地,土匪就躲开了。一时逃离不了,土匪就利用山高林密和熟悉地形的条件与我军周旋,或藏匿在隐蔽的岩洞里,使剿匪部队的围捕扑空。

这里的群众虽然饱受李富匪帮的蹂躏,对这些没有人性的坏蛋恨之入骨,但大家对共产党的政策不了解,对土匪的残暴心有余悸,不敢报告匪情,担心部队离开以后,遭到土匪的疯狂报复。剿匪部队还发现,三隅乡副乡长朱超富有通匪嫌疑。

为了加强对剿匪工作的领导,邬强带着军分区工作组来到英德三隅,召开匪情分析会。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同志们统一了思想。在邬强的启发下,大家的思路豁然开窍:消灭李富股匪,必须改变单独进剿的方法,树立群众路线的观点,重新部署剿匪工作。

20。扬鞭策马荡草寇(7)

首先,发扬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光荣传统,把武装进剿和发动群众结合起来。剿匪部队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迅速组织短小精悍的小分队,分赴各个主要村庄深入地发动群众;其次,整顿和加强三隅地区乡村政权和农会、民兵、妇女等群众组织的建设,把领导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再次,通过部队、民兵和群众三位一体的有组织活动,弄清和切断土匪与通匪分子的联系,迫使土匪无法活动和躲藏。

英德县委、县政府也对部队的剿匪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组织了清匪反霸工作队进驻当地各主要村庄,与派往各村的部队小分队密切配合,开展“停租废债、清匪反霸”的斗争。

经军分区和地方党政部门同意,三隅乡成立了包剿委员会,统一指挥剿匪行动。在群众工作方面,剿匪部队从健全乡村政权和农会、民兵、妇女等群众组织入手,把地主、流氓、兵痞、二流子及其可疑分子清除出去,把爱憎分明、敢于斗争的群众积极分子选拔到乡村政权和各群众组织中来,进一步强化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在乡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同时,利用座谈会、诉苦会、文艺演出等各种宣传形式,揭露旧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的罪恶事实,以及土匪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罪行,有效地教育了广大群众,激发了他们对国民党土匪的无比仇恨。

经过月余时间的宣传发动工作,当地群众的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大大消除了对土匪的恐惧心理。许多群众开始向部队提供土匪的活动情况,并且检举了暗藏的通匪分子,部队经过调查核实以后,破获了土匪的地下组织和各联络点,逮捕了以原三隅乡副乡长朱超富为首的一批通匪分子。

一些原来当过土匪和曾经通匪的人,主动向政府和部队坦白交代问题。少数反动顽固的地主恶霸分子也不敢轻易向土匪通风报信、提供粮食了。

部队在发动群众的同时,向李富股匪发动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土匪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时,剿匪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对土匪进行追踪和围剿。在我军的连续追剿下,土匪不断被击毙或抓获。昔日杀人成性的“独立司令”成了刚挣脱猎人设下陷阱的受伤豺狗,日子长不了。

8。平定匪患,凯歌高奏

1951年春天。

北江军分区根据上级指示,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方针,镇压了血债累累、死不悔改的匪参谋长李林、土匪头子张社荀等一批反动分子,释放了一批主动前来自首、有悔改表现的土匪和通匪分子。党的宽严结合的方针政策在剿匪工作中展示了威力。

在我军施行的政治和军事双重压力下,一些原来比较顽固的土匪产生了动摇和分化。李富的秘书李胜廉等十余名匪徒相继脱离匪部,下山向剿匪部队缴枪投降。

1951年3月,剿匪部队镇压了一批作恶多端的土匪以后,广大群众受到了极大鼓舞,更加积极地配合部队开展剿匪斗争。3月22日上午,十六村村长陈瑞等四人前来报告,在南山脚附近的半山腰发现一个草寮,很可能是李富股匪的住处。

十连指导员郑锦河立即率领部队出发,翻山越岭直奔南山。

南山的山脉由东向西延伸,中间是竹林、灌木和芒草丛生的山窝。

随行的民兵指着西北部的山脚说:“下面叫太安洞,草寮就在那个地方。”部队和民兵分路包围了太安洞,然后搜查了草寮。草寮空无一人,但地面上铺着一层稻草,留下了睡过的痕迹。里面有个做饭的炉灶,灶里还有烧过不久的草木灰,旁边洒着一些发霉的麦粒。

“附近村庄的人会不会来这里住?”郑锦河一边查看屋内的情况,一边询问旁边的民兵。

“不会的,这一带土匪活动猖獗,谁也不敢来这里住。”随行民兵肯定地回答道。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