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有这么惨么……”
“唔,挺吓人的。”
“卧槽,这次丢脸丢大了……”
是的,这次丢脸丢大了,据说连二楼都听见了,更不用说来来往往的学姐们。
这大概是我在附中哭得最惨的一次,而我也希望这会是最后一次……
第二天的事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有那一天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现在还能回忆起每一个细节。
有时候真希望自己有鱼的七秒记忆。我终于发现自己记性好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记得太牢,所以放不下。
佛说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大概记性太好就导致了三苦的加深,所以我大概是活该吧……
作者有话要说:
、chapter124
班上那棵被帅段长期折磨的“洋葱”最终还是只开了一次花就慢慢枯萎了。王奕总喜欢在晚自习前给洋葱一张靓照,那天就连他也拨弄着洋葱叹了一口气:“这风信子大概不会再开花了。”
夏天快来了,我们的洋葱却再也不会开花了吗?我忽然觉得有些对不起送我们风信子的实习老师苹果。
伤春伤春,大概伤的就是在春天却再也苏醒不过来的小生命吧。
最近我很烦躁,不止是座位调换带来的迷途感,还有很多积压在心里的事——我知道爸妈又吵架了。
可能被坤哥那一刺激哭了一场,所有的压力都爆表了,暂时修复不回来,所以我没法再故作坚强。
回想起童年的事情最多的竟也是爸妈吵架的情景。可笑的是我在旧房子的岁月四舍五入有十六年,而这十六年,前四年懵懂不记事,第二个四年还没一半爸爸就出国在外没有回过家,第三个四年过了一大半爸爸回国,我对他没有陌生感,但他很快就去了省北不常回来,第四个四年他去了外省大概两个月会在家里一个星期,而妈妈却是带着我和弟弟,一直在海滨小镇。如此他们竟也经常吵架,爸爸会耍酒疯,他一喝酒基本都吵架。
其实我小时候对客厅里小隔间最深的印象是:爸爸喝醉了酒把客厅弄得一团乱,争吵声很大。我睡眼朦胧地拉开推拉门,赤脚站在门口揉眼睛。客厅里沙发都不在原位(家里是单个沙发拼接起来的那种沙发),妈妈压制着爸爸,爸爸身上有几处浅浅的伤口在流血,嘴里还在嚷嚷着什么,地上黄色的和红色的斑点,还有很多碎玻璃渣。妈妈喊着叫我去给伯伯开门,她打电话叫伯伯过来帮忙了。
那时候我还没上小学,也不知道地上的红色和黄色并不全是血,有一部分是酒,当时只觉得满眼都是血迹,满眼都是玻璃渣。妈妈的喊声穿耳而过,我好像听见有人在敲门,一直敲。那时候我竟然没有“慌乱”也没有哭,默默地关上门,躺到小床上继续睡,耳边什么声音都听不见。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冷漠得可怕呢,真的是可怕……
爸爸妈妈的争吵大多在爸爸醉后,他一觉醒来就会什么都不记得,倒劳烦伯伯每次都要跑十几分钟到我家来帮忙。妈妈经常说我是笨蛋,她说别人家孩子都知道爸爸妈妈吵架时过去拉着他们的手说不要吵了,然后看着孩子,爸妈都是不忍心再吵下去了的。可是我每一次都是漠漠地在房门那边蒙住头继续睡,倘若门是开着的,我倒是会起来关上门继续睡。
冷漠就冷漠吧,我也不知道小时候是怎么想的。很多事,长大了反而看不清小时候应该更单纯的自己,长着长着就把原来的自己给长丢了,自己看自己都像陌生人,真是可悲又可笑。
后来长大了,妈妈也不再说我傻了。我难得“良心发现”出来劝过一次架,他们反而都赶我回房睡觉,不要我出来。
爸爸每次吵架我都怀疑他有自残倾向,其实也只是摔东西罢了,只是每每划伤了自己。我经常发现我一觉醒来是被爸爸抱着睡的,然后我那床黄色的毛毯上就会有一两根毛是干涸的血红色。
明明他们吵架的时间那么短,我却一直都记得,尤其是小隔间外那一次。唉,鱼的记忆啊……
他们吵架的声音非常大,我就算不开门还是能听得很清晰。
有时我也很恶心,恶心地想:吵什么,离婚算了。离婚了我一个人在外面住还图个清静,只要你们定时给我生活费就好了,我能活得好好的,就算没有你们我还是能活得好好的,我谁也不跟。
后来表妹也是这样告诉我。舅舅和妈妈很像却没妈妈那般能干,而表妹一直觉得我的爸爸和她的妈妈是一类人,我很亲爸爸也很喜欢舅妈,一如表妹不怎么见我爸爸但是很喜欢他。这也能血缘遗传吧,所以我们都如此冷漠。不会有一天变成我最讨厌的冷血动物吧,蛇什么的真是太恶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chapter125
其实吵架的原因无非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贫贱夫妻百事哀”差不多的感觉吧。虽然我家起码也是个小康,但是他们吵架的情形就像那些即将结婚的贫贱小夫妻。
妈妈一直说爸爸做生意一直亏还不停拿钱,明明投资只要十万,却让她和外婆东凑西凑凑了三十万给他还全花了,连本都没回来。类此种种。爸爸脑子好就是时运差,心气高得很,自然不可能让,而且又是个醋坛子,失意的时候难免多疑。
大概是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原因吧,我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女人必须有能力有工作,成为一个离了谁都活得下去的人,在任何感情失意还是工作压力面前都能洒脱自信地甩头离开留下潇洒的背影。而不是像妈妈一样为了爸爸辞了工作在家成了家庭主妇,有矛盾只能吵却没法解决也无法离开。
所以,我必须好好读书,我决计不会像妈妈说的那样。
妈妈念的书不多,但在澳门打滚了那么几年,精明干练又贤惠,不像那些目光短浅的村妇,但怎样都脱不了她被环境养育出来的一些观念。
有一次在舅舅家吃饭,妈妈忽然问我和初中男生还有没有联系,特别提了水鸟的名字,大概是因为她所知道的跟我关系不错的男生里叫得出名字的就只有他了。而我差点噎住:妈你问这个干什么。妈妈说:和初中同学多联络联络感情啊,万一你以后嫁不出去……妈!我不会嫁不出去的!嫁不出去我也会自己养活自己!而且比起初中那些男生,我倒觉得高中同学看得更顺眼。
我这样说着,妈妈已经不是第一次和我说这种事情了。她不允许我早恋,却无比希望我大学马上恋爱,毕业就结婚。但这是她第一次提初中同学。比起初中那些不务正业的男同学,我倒觉得附中的男生每个都比他们顺眼得多。当然初中同学也有不错的人,只是这不可能是我考虑的范围。妈妈希望我最好是留在家里嫁人,县里都勉为其难了,仅仅三小时车程的省会她都不太愿意,反观我,我一直说要去浙江,并且在浙江定居,就算留在省里也一定是去最繁华的城市(不是省会)。这个年纪说这种事情似乎为时过早,但是在我家这种问题从我小学就被摆上了饭桌,并且我和她都从未让过步。
我的婶婆是个文化人,婶婆和叔公都是他们那个年代难得的大学生,她现在是医大退休教授。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他们唯二的孙女阿三老四和我这个和他们差不多年岁的小五。婶婆经常鼓励我们念书,完全不把嫁人当回事。但是她和叔公都是初恋,恩爱走过了金婚让我们羡慕不已。
妈妈和婶婆经常因为嫁人问题展开辩论,我听着兴致缺缺,心里却往婶婆那边倒。
妈妈的理由无非就是离娘家近不会被人欺负、小孩她可以带……总之除了她会想我以外的理由通通不是理由。她执着到不管和我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