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熠安稳得度过了一日又一日,神童的外号传得远近皆知。岁月如梭,时光似水。眨眼间陆熠已经六岁。名声在外,陆德治特意找了县城里最好的私塾,经二叔金德利介绍,那李先生才勉为其难收了下来。原因无他,先生怕教不好。出了一两的定钱才进得私塾。入学前,云儿千交代,万嘱咐,陆熠点头默默记了下来。与别家小孩一样,进了私塾就要听先生的话。好在陆熠天资聪颖,很快适应了私塾的生活,渐渐进入状态。
陆熠比别的学子晚到一月,但仍是和他们一样,先是练字,将字书写在一寸多见方纸上的毛边纸上。一天练足七七四十九章大字,方可念书。
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特别是行书、草书,在当下甚是流行。故而私塾里对学生们的字“关怀备至”。稍有偷懒便会吃到先生的戒尺。
这私塾先生是一位举人,姓鲁名开达,因为上了年纪,也就绝意进取,到得乡间,尽心教授。不上几年,居然造就出几个人材:有的也会对个对儿;有的也会诌几句诗;声名传得甚远,有不少富家都送子弟前来求学。先生保养得好,虽上年纪,但也耳聪目明,平日里授课都是睁半只眼,有时也会瞌睡一会,但待到练字时候便提着戒尺四处巡视,稍有不是,便少不得一顿板子。因而此处私塾学子写得一手好字。陆熠怕极了挨板子,便苦心练习,丝毫不敢怠慢。
所以陆熠没挨过板子,在一众学子当中他年纪最小。练字最是用功,就连四书五经也背得滚瓜烂熟。平常,先生考察也回答得滴水不漏。深得先生喜欢,隐隐有推荐陆熠进书院的意思。介于陆熠尚小,达不到入学院的年级,先生只好作罢,进书院的事也一拖再拖。
私塾里过了三年,陆熠已是九岁,俨然一副小大人的腔调。私塾里的孩子都已他马首是瞻,先生也渐渐改了打板子的习惯。一有学子犯事,便叫陆熠代为教育。陆熠年少不知事,便也担了下来。效果尚佳,故而得了一个“陆小先生”的雅号。
这一日,先生告知身体欠佳,明日始,“休沐1”七日,众学子表里不一,面上灰蒙蒙,心里亮堂堂。下了学便提着书包飞出门外,只有陆熠留了下来,问了问先生身体如何!
先生心感快慰,摸着陆熠的头道:“得子如此,当不枉先生教导三年。”
陆熠道了声先生保重身体,便也随着大流回了家去。
陆熠家离得较远,故而算是借宿,白天上学,晚上便在私塾睡下。一月回家一次。走了两个时辰才回到家中。
母亲云儿正坐在院中小凳之上,为陆熠纳过冬衣物,见陆熠兴高采烈回来,心中一喜,连忙上前问道:“这不是初一,为何提早回家?”
陆熠跑到里屋喝了一大瓢凉水,道:“现身身体有佯,休沐七日,所以就回了家里。”
母亲心中不忍,这几十里地,这十岁的娃儿一路走来,定是累坏了。好在认得路,安全回来,要是被人拐去,怎去和陆德治说去。
当下便放下手中细活,拉着陆熠问长问短。时间一长便觉无话可说,陆熠借故离开,躲到父亲书房看起书来。
陆熠走得路长,觉着有些乏,靠在书桌之上,沉沉睡去。朦胧中只觉一个声响多次呼唤。
“圣天志——圣天志——”
陆熠认得这名字,这几年来,隔三差五就会遇到相同的梦。每次都会有人叫他这个名字。心中不解,大声问道:“你是何人,那圣天志又是何人?”
依照往日,那声音便会草草离去,但今日不同,那声音不停下竟回答道:“我就是你啊!”
陆熠一惊,问道:“我姓陆名熠,怎得叫我圣天志?”
突得声音源头冒出一光头小和尚,十几岁光景,面目清秀,竟于自己长得些许相似。伸手拉着陆熠便要走。
陆熠大骇,问道:“你要带我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