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春发那是在跳舞,就像是在走路。只是走路时“套上”了音乐的节拍而已。
但我还是夸奖了春发一下,说他学的真快。因为他毕竟是个从农村里出来的泥水匠。
春发听我说他“学的快”很高兴。和我跳了一曲舞,就像是他“出师”了似的,说:“你去跟你女朋友跳吧。我学会走步子了。”
他这样说,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于是,我就对他说:“你去跟春梅跳吧。”
正好这个时候的春梅也感觉自己学会了跳舞似的,她也跟章曼玉说:“你去跟你男朋友跳吧。我学会走步子了。”
章曼玉听她这样说,当然也是求之不得了。
于是,章曼玉就对她说:“你去跟春发跳吧。”……
我们跳完舞,各自回家。
回到家里,洗完澡,我去帮章曼玉改试卷……
正文第170章:电视台跟踪拍摄春发和春梅的婚礼
第二天,春发来到了张兵的烟摊前。
“张兵,我想请你帮个忙。”春发说。
“要我帮你做什么?”张兵问。
“我想请你帮我批发50条白沙烟。”
“要软包装的,还是要硬包装的?”
“要硬包装的。还买5条阿诗玛。”
“好的。我这就给你打电话。”
“喂,给我送50条斗白沙、5条阿诗玛过来。”张兵对他常去进烟的那个批发商说。
“好的,我就派人给你送过来。”
不久,春发要的烟,来到了张兵这里。
春发付完钱,拿着烟回到了住的房子。
之后,就和春梅一起去店里买其他的结婚用品了。
是的,几天后,就是春发和春梅结婚的日子。
春发选择了他的3个老表(一个表哥,一个表弟,一个表妹)和3个好朋友去接他的新娘子,还有春发的妹妹。当然,春发家里还派了一个长辈(春发的大伯)去做“高亲”,还有一个“媒人”,包括春发自己,一共10个人,9个人骑自行车,一个人坐汽车。
坐汽车的那个,是春发的大伯。
是的,春发还租了一辆双排座的汽车去了。
汽车刚刚来到了春梅的家门口,就来了9个骑自行车的。大家一看,是春发他们来接新娘子的。于是,春梅家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吃完早饭,春梅在和他母亲拥抱在了一起。春梅的母亲忍不住地哭。
是的,春梅就要出嫁了,她母亲舍不得自己的女儿离开他们。
春梅见她妈“哭”,就说:“妈,您别难过,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看您和爸的。”
她父亲也说:“哭什么哭啊!今天是个好日子,春梅以后经常会回来看我们的。”
春梅母亲听女儿和丈夫这样说,就擦了一下眼睛,说:“梅梅,妈不在你身边,你以后要好好地照顾自己。要永远和春发好。春发是个好男人。”
“妈,我知道啦。您和爸要好好地保重自己的身体。”春梅说。
“好的。我们会的。”春梅父母说。
春梅今天比平时更漂亮。
嗯,新娘子比她什么时候都漂亮。
快到上午10点钟的时候,春梅的父亲说可以发亲了。
于是,爆竹声再次的在他们家响起。
左邻右舍的人一听到爆竹声,知道是春梅他们家要“发亲”了,就都出来看。
是的,在当时的农村里,春梅家嫁女算是出尽了风头,一是,春梅嫁了一个“暴发户”。结婚,给春梅家的聘礼就是一万元。而且这一万元可以“干得”,因为买东西的钱和打嫁妆(家具)的钱,春发另外给了;二是,在春梅家吃嫁女酒,烟是斗白沙,糖是软糖,这在当时的农村,是还没有上这个档次的(当时的农村,做喜事的人家一般都是硬糖,烟,也一般只是芙蓉烟什么的);三是,男方来了双排座的汽车的同时,还来了这么多骑自行车的来接新娘子,这在当时农村,是新娘子坐花轿——头一回。因此,连市里电视台的人都来了。
嗯,市电视台的人不仅来了春梅家里,还来到了春发家里。他们把春发和春梅结婚的全过程都拍了下来。春发他们家派了一个自行车的队伍来接新娘子的场景;春梅坐在春发自行车前面春发骑车带新娘子回家的场景;春梅家“发亲”的场景;春发家去接新娘子的场景;还有春发家办结婚酒吃饭时候,春发和春梅给大家发喜烟、喜糖时候的场景;还有他们给酒桌上的亲戚朋友敬酒的场景;就连晚上耍“新人房”、“闹新房”的场景都拍下来了。
那时候在乡下,很多的人除了喜欢去村子里看电影外,还喜欢去一些结婚的人家里"闹新房".
因为"闹新房"不但可以吃到"新人果子",还能在热闹的气氛中感受到快乐。
在晚上吃完了饭,大约到(晚上)8点钟的时候,新郎新娘的洞房里就挤满了人。
那时耍"新人房"不是耍新郎新娘,而是耍送新娘子来的人,因为送新娘子来的人之中一般都会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女人)。(呵,那天送春梅的人之中,就有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姑娘。)
当然,去耍她们,开始;一般都还是很文明的,只是会要她们唱唱歌什么的。当送新娘子的那边唱了一支歌,在耍"新人房"这边的人之中就会有个人站出来和他们对歌(有时很多人一起唱).她们这边唱一个,耍"新人房"这边接着唱一个.就像歌泳比赛一样.因此,送新娘子的人,一般都会选择一个会唱歌的.那个时候,我姐,就经常有人请她去送"新人"(新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