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公司战略上转移_我们如何操纵了中国股市_奇书网
返回

我们如何操纵了中国股市

首页
57 公司战略上转移(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那天一大早刚上班,大志拿一份报纸兴冲冲的进了我的办公室。

“元哥,你看,我的文章都发表在《人民日报》了!”

“当真?别开玩笑!”我一把抓过报纸,先看了看“人民日报”四个大字。没错啊,再翻看前进用红笔勾勒着框框的文章,我惊呆了。

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的文章内容,基本上跟我让大志写的那篇文章同出一辙,只在开篇和结束的地方稍微做了点改动。

文章开头改动之处用相当严肃的政治口吻庄严声明,股市属于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

里面其他的内容却跑题了,懂股票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文章的口气俨然是一位股评人士对近期股市的看法,说出了许多看多理由,还预测了将来的市场一定更为美好。

先不说文章的文笔怎么样,就党的第一大报来说,在头版醒目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是多么严肃而带有政治色彩的,而此刻却驴头不对马嘴的弄了一股评,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还好评论员的名字没真的署名是大志,否则真是太搞笑了。

“兄弟,你的文章被剽窃了,有何感想?”我玩笑着问大志,让他谈谈看法。

“元哥,我这一辈子都没想过自己的文章能在《人民日报》发表,真是死而无憾。虽然没有署我的名,就这样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大志憨厚的笑了。

这篇文章的发表不用怀疑必定是宁天始作俑者,他为了维稳股市,连《人民日报》都能调动,看来上头真的是很在乎股市的起伏不定了。

我想起96年《人民日报》曾经刊登的一篇让牛市悬崖勒马的文章,结果牛头三个跌停,直接导致大熊市蹒跚而至。如今这篇欣欣向荣的文章,也等于给大懒熊下了一剂猛药,有着不成牛便成仁的威力。

文章的效力果然非同凡响,所有的证券媒体纷纷遥相呼应,全国股民都知道国家的目的是什么了,所以,焉有再跌的道理。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股市指数诞生了新记录,上证综指报收历史最高位1564.44点,保持6年多创下的1558点记录终于被刷新。

中间虽然公布了东风汽车和天津夏利汽车即将发行5.18亿股股票的消息,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氛围下,“恐新症”一扫而光。

5.19行情爆发之后,所有的股评家都扮演了政策市的代言人。什么技术派、基本面派还有综合分析派等等,都无一例外地尘封了自己以前惯用的分析手段,而把预测的立足点放在了对政策上追随上,认为只有政策才是决定市场的唯一力量。

有了政策做靠山,所有的股评家胆子都比以前肥了。以前还是含混其辞的表达突然间被裸露的预测所代替,以前不敢吹牛的现在也敢放肆地吹了。说什么2000点是第一步,3000点不是看不见;说什么100元股价的股票会纷纷涌现;说什么跨世纪行情是一马平川,股民只要持仓就可轻松赚钱。

即将跨世纪的整个世界随着股市癫狂,仿佛进入了千禧年之后,遍地都是真金白银,牛市真的来了。

新世纪真的随着蠕动的千年虫大摇大摆的来了。可是所有人都在欢呼的日子里,我没有一点的喜悦感。

前进坐着轮椅,脊椎和骨盆恢复的不是很理想。他从医院搬了出来,说是讨厌那股消毒水的味道。

我特地从美国请了个电疗专家,负责前进的治疗;唯一令我欣慰的是,前进的脖子可以挺直了,算是新世纪一个新的希望。

我曾几次找刘阳和雪影打听刘老六死亡失火案的进展情况,也没问出个一二三。失火案件虽然有疑点,后来也不了了之了,某些警察的办案能力,也就那么回事。

娟子在病床上昏迷了近两年,依旧没有苏醒的意思。

每天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对着她说话,从幼儿园一直说到上学,然后再告诉她我是如何开始对她单恋的。

有时候说的我自己都想笑,但是她却一点反应和表情都没有,然后悲凉的感觉涌上心头,我又孤独的想哭。

娟子的爸爸妈妈已经搬到了上海,全心全意的照顾自己的女儿。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他们花白的头发和佝偻的身影,悔意和羞愧针刺心间。

当新年的钟声激荡在华夏大地的时候,整个上海乃至全中国的呼喊似乎都在耳边萦绕。

我打开窗户让新世纪的脚步催促娟子沉睡的灵魂。

亲爱的姑娘,你还在何方徜徉!

她不回答!或许,她已经回答。

因为静谧的夜里,我可以听得到她生生不息的心跳。

我把公司的业务大多转到各种实体上,因为过去毫无建树的公司更多象个皮包公司,甚至成为了宁天的傀儡。不把公司引入征途,迟早会毁在宁天的手里。

公司的第一个融资对象源自于大志的一个同学。

这位海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年轻有为,但是公司在创业初期走了很多弯路,以至于好端端的一个上市公司被戴上了“st”的帽子。

为了带领公司走出逆境,公司进行了技改转型;但是由于外方设备和技术等原因,造成工期延期投产,再加之化纤行业的不景气,市场需求疲软,所以再度陷入僵局。

与大志同窗兼上下铺的死党关系,他寻求我们公司进行融资。

财务报表可以看出,1995年海虹公司首次出现2374万元的亏损。1996年,公司在没有改变主营业务的情况下,依靠4882万元的股票投资收益,在账面上勉强实现了扭亏。靠股票投资来真正扭亏显然是不现实的,1996年股市呈牛市,而1997、1998年属于调整时期,在亏损线上挣扎的海虹公司前景不妙。1997年对于公司来说可谓灭顶之灾,先是上年转让吉轻工、青百法人股未能过户,冲减了上年投资收益,接着是核销以前年度投资化纤房地产公司投资损失及其它项目投资亏损,再加上化纤行业的“夕阳西下”和利息、其它费用的增加,公司当年共计亏损16050万元,由此公司亏损的缺口被彻底打开。

1998年,公司以巨额亏损和二期工程租赁金增加影响财务状况两项理由,向深交所申请对其股票进行了特别处理。从此海虹跻身于“st”行列。

大志拿着这份劣迹斑斑的“成绩单”,里外两难。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