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柳永呢?柳永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出生的那座破茅草房在他身后会开发成为一个茶社,继而又开辟成纪念馆,历史就是喜欢这样开玩笑,连自己都不知道葬在哪儿的柳永却拥有一个奢华的纪念馆,绿阶朱门,白墙黑瓦,一派富贵人家的派头。
而柳永正在地下嗤笑,这也正合了他的性格。
二
福建不算是中国文化的蛮荒地带,相反,福建在中国文化的两次勃兴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一次是汉代的闽越文化形成了长江以南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复兴,第二次就是从南宋到明清闽学的丰富和完善。而就在这两次文化之间,戏剧性地出现了柳永这个文学奇才,一个时尚的诗人。
中国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宋代这样开明。宋代统治阶级对于所有知识分子都采取〃不杀〃的政策,据说这个政策来源于宋太祖赵匡胤的军师赵普,这个规矩一直坚持了两百多年,直至宋代覆灭。
福建在那个时候因为这种政策而成为了文化的重心,流放成为了重要的惩戒方式,这种流放往往是从北到南进行迁徙……统治者很清楚,文化者的温床沃土就是文化氛围,一旦到了没有文化氛围的地方,就算这个人有天大的才华,也无处伸展。
虫工木桥◇bsp;下载
第45节:一代词宗(2)
正是因为这种行为,才强迫中国的文化制造者变成了文化传播者,那块地方,也就成为了另一个文化重心。
在资本主义即将萌芽的时候,柳永带着他的福建整个儿戏剧性地出场了,中国人听惯了大江东去大漠孤雁的北方大调,柳永那软绵绵的词句让所有的读者们都为之一震,在它们耳朵里,仿佛传来了一种特殊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他们所需要的。
宋代的词学发达了,应该虔诚地感谢柳永,晋代的狂狷之美到了宋代居然成为了连皇帝都为之捧场的思想境界,这不得不说皇帝的高明和聪明,这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呵!他拥有最小的统一版图,却拥有最多的诗词书画大师。
小家出碧玉,愈是小,愈能体现一种精致,在柳永的声音之后,全国上下一大片都是软绵绵的声音,汴京城的歌妓们贝齿轻启,玉手慢弹,就是在那样一个暖玉温香的环境里,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整个汴京城〃半壁高楼闻柳词,十里一片软曲音〃。
这不能怪柳永,因为在舒坦的社会里,谁也不能强迫人们紧张,既然大家都这般休闲,那就这般休闲吧。
这一休闲,就是九百年。诗词歌舞琴棋书画都发达了,整个儿封建社会就陷入了这样一个优雅的环境里,从词学到美学,再到人生观,彷佛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一样,哗啦啦地全倒了,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这声音,让人产生出许多愁绪来。
说到愁绪,还是落到柳永身上,还是那条湿漉漉的道路,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历史事实。
柳永是失败的,但又是成功的,在任何一个时代,像柳永这样的文人是不会受到重视的,也是不会获得任何既得利益的。按照大宋律法,作为一名流犯的后代,他没有资格做到三品官以上的职务的,在辞去屯田员外郎职务之后,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里,多了一个白袍的影子,整日喝着桂花酒,说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疯话,就是这样的时代,才会产生这样的人物。
更有戏剧性的是,正是追封〃白衣卿相〃的仁宗皇帝,在一次进士头衔的授予中,将入围的柳永剔除在外,理由是〃浮艳虚华〃。这个结语对于柳永来说似乎有些不公正,但是皇帝金口玉言,一说出来就不能更正,这四个字,葬送了柳永一生的官运,却造就了一代词宗。
在开封的街头,柳永淋着大雨,口里高喊着别人听不懂的词句,那种纵情,那种恣意,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高傲和通达,造就了一首千古绝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好一个白衣卿相,人世间的豁达,开阔,全部都在里面了,谁也不能不说这是千古传唱的经典,福建人柳永造就了一个时代,他用福建人特有的精明和睿智在为自己寻求文化的坐标,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就中间吧。
中间不错,就是中间,才有了那一首首欲罢还休的词。他就是这种性格,简单,但是睿智,放荡不羁,但又思维缜密。他的每一首词,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和时间的考验,即使在一千年后的梁实秋读到他的词,都禁不住高喊〃古今风流第一人〃。
book。hqdoor▲虹桥▲书吧▲第46节:一代词宗(3)
那濡湿的道路,恰逢的梅雨季节,踩在滑滑的地面上,什么感觉也没有,可是就是心胸畅达,就是舒坦,因为那地面是历史的见证,从柳永之后,朱熹、王夫之、林则徐都走过,留下的,是一声长叹,带走的,是一片孤高。
而中国文化正需要这种孤高,只有这种孤高,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
三
那是一条比较短的道路,从一个美术馆进去,叫做武夷宫,是宋代的建筑,可惜设计者不懂宋代建筑的格局,不管怎么看都像是明清的建筑。
没见过古建筑的人,看见明清灰墙都会兴奋不已,看惯了古建筑的人,看见这种有些做作的东西就很不能适应,但是好在知道前面有一个柳永纪念馆,就在那个纪念馆里,柳永曾小住过一段时间。
1027年,柳永从舟山回了武夷山,他是被作为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这个职务派回的,这个职务在历史上似乎不可考,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相当于一个盐场的经理,不是国家的正式行政职务。正是在这一任职期间,柳永留有一诗一词。这为舟山海洋历史文化添上了浓厚的一笔。诗名《煮海歌》,是柳永为数不多的诗中最有名的一首。词便是《留客住》,是一首慢词,内容是描写舟山风光与抒写旅中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