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建有中国的牌坊,牌坊已经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1988年在加拿大唐人街建有"中华门"牌楼;伦敦的爵禄街头街尾及麦高田街,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别建立起3个牌楼;英国曼彻斯特"唐人街"中心竖立着一座"曼彻斯特中国城"中英文字样的牌楼;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华埠商业区矗立着一座目前美国最大的中国式牌楼;日本横滨市的中华街有七款颜色不同的中国牌楼;英国利物浦于2000年1月31日建成利物浦乐华坊;毛里求斯路易港市中心皇家大道上,1997年"香港回归"前建立了一座高大的中国牌楼;澳大利亚卡勃拉玛打市的中式牌楼,耗资35万澳元所建,筹建时间达四年,有人甚至认为定全澳最美观的一座中式牌楼。
中国古代习用土葬。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式土坑墓,地面无标志。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曾发现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大量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周代陵墓集中在陕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阳附近,尚未发现确切地点,陵制不详。战国时期陵墓开始形成巨大坟丘,设有固定陵区。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规模巨大,封土很高,围绕陵丘设内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