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道姑升天(陈年往事三)
转世投胎的张淑兰,托生在一个大富大贵的地主人家。父亲姓李,母亲姓王。因父母是晚年再三去庙里求神拜佛,才好不容易得此贵女,因此宠爱她如掌上明珠,并故意给她取一男孩名李真,目的是为了好养。
李真自幼聪明好学,五六岁时就能识得许多的字,看得懂书。并且,她还长得特别漂亮。到七八岁时,她就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女儿家。为此,常常乐得她的父母合不拢嘴。不想,就在这个时候,李真不知什么原因,经常害病,三天两头不见好。父母请了许多的高郎中医治,也不见好。
一日,父母正为这李真的身体发愁时,突然来一跛足道人,莫头莫脑地对李真的父母说:“这孩子将来不是死,就是出家!”气得李真的父母把那疯道人臭骂一通,赶出多远。
奇怪的是,这李真的病,却日见严重。父母无奈,跑去问当地的仙姑,仙姑说这孩子八成是惹上鬼了,须得请些道士在家做法化解。李真的父母当即就去庙里,请来了一大群道士,天天给这李真念经做解,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到第七天时,李真突然精神焕发,容颜大好,父母喜上眉梢,好生欢喜。可这李真,突然和其中一个女道姑亲热起来。那女道姑听说这李真自幼聪明好学,而且十分聪明,就试着顺手拿一本经书给这李真看。不料,这李真认那经书,竟如熟读诗文一般。
到七七四十九天时,李真突然对父母提出了一个怪异的要求,她也要去当道姑!李真的想法把她的父母吓了一跳。为了打消李真的念头,李真的父母不仅叫人劝解了李真,还眼泪巴酒地对李真哭着说:“你要去当道姑,我这上了年纪的娘老子怎么办?”
李真一时心软,便说:“不要我去也可以,但要答应我一个要求。”
父母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当道姑,别说一个要求,就是十个百个要求,只要我们做得到,哪怕是要天上的月亮,我们都答应!”
李真说:“我也不要天上的月亮,我也没有十个百个要求,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我想读经书。你给我一套经书看。”
李真的父母突然感觉到,孩子提这个怪异的要求,怕不是什么好事?但想到,只要孩子不出家,就退而求其次,满足她这个要求吧!
第二天,李真的父母就到那庙里,买了全套的经书回来。那李真一见经书,就好象见了自己的性命一样,当时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李真的父母越发觉得事情不好,便对李真说:“要看经书可以,但我们父母也有一个要求,你必须读好正经的好书,有空才能看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
李真突然发火了,把书往地下一丢,且哭且嚷,愤怒地说:“明明是歪门邪道的书,你偏要说是好书,明明是好书,你偏要说是歪门邪道!不要我读也可以!我这就去死!”
这一下可把父母吓坏了,母亲赶紧把父亲骂了一通,然后一边捡起地上的书,还给李真,一边说:“我们不为难你,只要求你莫丢了我们父母就行。”
李真当时也点头同意了母亲的要求。
从此以后,李真一边读老师教的书,一边偷看经文。奇怪的是,她一看那些正经的课文,就如坠五里雾中,不得其解,可一看那些别人怎么也弄不懂的经文,就豁然开朗,并且书中的文字,变成了一道道神秘的幻境,把她引了进去,致使她乐在其中,忘了出来,常常是父母之声,才将她从书中唤醒过来。
时间一长,李真开始对书外的世界产生一种厌倦情绪,甚至对吃饭睡觉之类的事情都觉得是一种麻烦。有时,父母叫她吃饭睡觉,她还非常烦恼,并为些小事与父母发生争吵。
十八岁那年,父亲作主,要把她嫁给当地一个富家少爷。李真一听,当时就把碗往地下一丢,说:“要我嫁人,是不是又要我去死?”
父母不再逼她,但心中却十分不悦。
过不多久,父亲又对她提出嫁人之事,李真这回更恼火了,说:“我早说过,此生此世,我要去当道姑,决不会嫁人的!要我嫁人,除非等到下世!”
原来这李真那欲念未死,父母绝望之后,忧郁成疾,先后病逝。
李真平时可是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娇小姐,父母一走,她就没了主张。幸亏这时家里还有管家佣人,日常生活有人照料,只是没有父母细心周到。
这天晚上,李真正在房中看那歪门邪道的经文,突然一道红光,映进了书房。李真想着,这肯定是天上的神仙显灵,要来接应她了!于是,她虔诚地闭上双眼,默默地念起了接应神灵的经文。可是,等了半天,也没等到神仙走进她的书房,倒是让一个佣人的叫声惊醒了。
等李真醒过来时,大火已经烧到了李真的书房门外。李真赶紧抱了她的经书,直冲门外。可是,没等她冲出房门,大火就封了她的出路。奇怪的是,只要她手里抱了经文,那火就不上身。就这样,李真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经书,出出进进,直到所有经书都被她抱出房外,她才感觉到身上的疼痛,并看到自己被烧的肉身。
对着镜子一看,李真自己也吓坏了。她不仅全身被烧得体无完肤,而且连头毛都烧得没了一根。再一看那地上,所有被她抱出来的经书,全部化成一堆灰尘。刚才的一切,完全像是一场梦。
奇怪的是,李真并没有被烧死,而且很快,她身上的伤不治而愈,头发也很快长了起来,并且比先前还要漂亮。只是,被这场大火烧过之后,家产没有了,经书也没有了。
走途无路的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有好心人跟她介绍了一个有钱的男人,让她去做妾。李真当面打了那个好心人一耳光,说:“我就是宁愿饿死,也决不会嫁人的!”
那人讨了个没趣,从此再也没人敢提叫李真嫁人的事了。
李真从此忍饥受饿,但这对她来说,还不算什么痛苦,她感到最大的痛苦,是那些经书没有了,她不知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