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他原是五代后周的殿前都点检,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因为有自身的前车之鉴,赵一直担心军队的将领会拥兵为王,这样的戒备心作为祖训持续到南宋。
赵构害死岳飞原因很简单:一是担心他名声在外,于国于民有大功,一旦拥兵自重自己的皇位不保;二是担心他真打胜利了,真的将徽、钦二帝救回来,自己的父亲、哥哥就会回来抢江山,江山没了也罢,就怕小命也难保。
岳飞起初打败金国是保住了赵构的皇帝地位,应该嘉奖。后来岳飞打垮了金国计划反攻时,赵构主和了。说不定金国这时也派人传话,你小子要敢让岳飞再进攻,我就把你的父亲和哥哥放回来。
岳飞之死核心是:爱国和忠君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在他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因为存在两方面的君,一面是徽、钦二帝,一面是赵构。他只知道都是一家,其实利益差别太大,前者释放回来,就等于后者开始坐牢。
岳飞当时的处境很难:
要忠于徽、钦二帝,就应该不听召唤,拥兵不理,打过去救出徽、钦二帝;但又害怕万一金兵将老皇帝杀掉了,又没有救成,自己反而成为杀死先帝的凶手,而且对赵构这边来说又成为反叛。
要忠于赵构,就应该服从他的利益求和,但又爱国心切,而且老皇帝又在牢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所以他是被精忠保国的思想困死了。
从岳飞能被召回的情况看,他是忠于赵构的,但从赵构角度考虑看,一天能降十二道金牌说明,内心深处很害怕他不听话。岳飞能回来就说明他现在是忠于自己,但以后能不能忠于自己就很难说,将来无论是造反或者救出老皇帝,继续留他在身边问题仍然很大,保住自己的皇位要比错杀一个大功臣重要的多。所以真心想杀岳飞的是赵构,宰相秦桧对国家对人民来说是大奸臣,但对赵构来说是个忠心于己的大忠臣。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道: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自古以来,我们说对人的评价要盖棺定论,从生到死全部结束后才能完整评价,就是因为人性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凭借一时的现象来判断概括一生的行为。
结论:单元宇宙物体是持续变动的,这导致同一客体因自身的变化在同一主体看来,客体的相是变化的。
6.主体无定
科技进步使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变化,科学工具的发明使我们的观察手段也不断变化,导致更进一步了解宇宙。
我们曾经认为星星很小,至少比月亮小,随着天文望远镜的发明,我们才知道它们都是和太阳差不多大小,很多恒星比太阳还要大。
我们曾经认为物体是坚固的,至少存在不可分的粒子,随着显微镜的发明,我们才知道固体原来处处是空隙,宇宙哪有无缝的物体呢?原子曾经被认为不可再分,结果原子里面的电子比原子小的太多。
人心也会变化,同样的事情因为人自己的心变了,看法就不一样。
春秋时代,卫灵公的男宠名弥子瑕,聪明漂亮,是孔子高徒子路的亲戚,卫灵公自然对弥子瑕千般宠爱。有一天,弥子瑕得到消息,说他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了宫,去探望母亲。私用君王的马车,按法律是要砍掉双腿的。得知消息的卫灵公非但不怒,却反而大声赞叹道:“多么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甘愿冒这等危险!”
又有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园。园中桃树果实累累,红绿相间,正是初熟时候。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口,把剩下的顺手递给了灵公。灵公几口便将桃子吃下肚,还洋洋得意地说:“弥子瑕是怕桃子不够熟,所以先替我尝尝是否酸涩的,乃是关心主上的无上表现。”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时间长了,卫灵公对弥子瑕便心生厌烦,看上了更年青漂亮的对象。这时,从前“私车”、“分桃”的举动,便都成了他秋后算帐的原材料:这个家伙,从前居然敢私驾我的马车,目无主上;还把他吃剩不要的桃子塞到我手里,蔑视君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用说,弥子瑕能有什么样的好下场?
结论:单元宇宙物体是持续变动的,这变动也包括主体自身的变动,受观察主体的变化、观察手段和标准的变化,导致同一客体因同一主体自身变化,客体的相是变化的。
七、相对永恒
本书理论既是相对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它本身不属于对错范围。
本书理论的相对性表现为三个方面: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即能够说出来的道理,它就不是永恒的道。万维宇宙是真实存在的,但它是连无相都谈不上,从命名开始,万维宇宙理论的任何描述都不完全对应它。因此本书理论的相对性同样符合命名相对。
万维宇宙是没有时间概念,它不存在因果逻辑问题,因此用严密的逻辑来描述它,只是接近它,并不能完全对应它。云寒为了阐述它的本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引用了很多科学依据,这样导致大量的逻辑推论并不符合万维宇宙的本身,这不仅是客体变动导致相对问题,根本就是文不对题。
人类的思维模式也是变动的,将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也许在更高级的生命看来,存在更直接的认识宇宙的方式,那么本书的理论就是蚂蚁的智慧。
本书理论的永恒性也表现为三个方面:
万维宇宙理论是奇点理论,它是以意识存在为基础,它的前提就是人有意识,如果你不承认你是人,那么你还是推翻不了它,因为它的定义是人类永恒终极宇宙理论,不是神或者非人的理论。
万维宇宙理论是以宇宙异质论为核心,它不排除本书的部分说法存在相对性,任何反对这个理论又能成立的理论也属于这个理论。因此,它不属于对错概念,理论是超越对错的。
万维宇宙理论是有更神奇的宇宙映射理论,这个理论才是真正的终极宇宙理论,当人类逐步认同万维宇宙理论的时候,那么宇宙映射理论就会被慢慢地出现被大家所认同,那时更大的震撼才真正开始!
结论:本书是天经的现代版,随着本书的内容不断升级,读者可以看到万维宇宙理论的延伸发展能力,它是生命理论神奇的特征。
章结:本章通过相对悖论,引出相对万相,论述人才相对、科学相对、万相相对、真理相对四大范围,包含人才、数学、物理、迷信、神话、时间、语言、爱情、管理等全部领域。
阐述宇宙相对的本元,一切相是缘起成相,命名开始就是相对的起因。客体无定和主体无定说明一切相对是永恒的真理。
宇宙相对论是一把开天斧,只有打垮一切理论的基础,才能震撼人类的心灵,为神奇的万维宇宙理论铺开天路。
本章核心:阐释万物相对的本元,显示一切相对的真理。华人小说吧电子站
第五章宇宙对称论
第五章宇宙对称论
我们在这世界上所看到的这一切秩序,这一切美,是从哪里来的呢?
——牛顿
一、因果悖论
宇宙中因果报应政策如何确定?
如果时间是一个维度,那么事物的发展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那么就肯定存在因果报应。中华文化有很多著名的因果论: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尚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楞严经》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刻未到。
地藏菩萨曰: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
世界很多著名的哲学家也认为,所谓道德也是抽象的,如果没有因果报应,那么道德就不存在防御的下限。人一旦不怕死,什么坏事、恶事都能干的出来。所以不相信因果报应的社会是可怕的,因为法律、道德都是事后的正义,如果做了坏事不受到惩罚,又活的很舒服,那么就等于引诱更多的人选择犯罪。
可是因果报应现象,又是极其不对称:一方面,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坏人,干尽坏事,享足好处,竟然没有恶运;一方面,也有很多的好人,一辈子老老实实却总被人欺负,又没有好报。如何解释?
云寒创造一个因果悖论:蚂蚁和大象悖论。一头大象踩死了一只蚂蚁,那么宇宙应该如何制订因果报应政策呢?
如果从生命平等的角度考虑,蚂蚁应该将大象也踩死一次。这个政策从两个生命平等的角度来说,报应是公平对称的,可是从两个生命内含的物质数量上看是不对称。蚂蚁的细胞很少,原子也很少,大象的细胞很多,原子更多,那么出现互相踩死一次是不对称的。
如果从物质平等的角度考虑,比如大象的原子数是蚂蚁的一亿倍,那么规定大象可以踩死一只蚂蚁一亿次,然后蚂蚁再踩死一头大象一次,这个政策从原子数量上看是对称的,可蚂蚁也冤枉。同样是生命,凭什么大象要踩死我一亿次,我才能踩死它一次呢?上天!你太不公平了吧!
结论:因果报应问题既不是没有,也不是简单对称,否则早就解决了。
二、自然对称
1.对称之美
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对于各式各样物体的外形,我们经常可以碰到完美匀称的例子。它们引起人们的注意,令人赏心悦目。每一朵花,每一只蝴蝶,每一枚贝壳都时常使人着迷;蜂房的建筑艺术,向日葵上种子的排列,以及植物茎上叶子的螺旋状都令我们惊讶。
仔细的观察表明,对称性蕴含在上述各种事例之中,它有最简单到最复杂的多种表现形式,是大自然构成的基础。
花朵具有旋转对称的特征:花朵绕花心旋转适当位置,每一朵花瓣会占据它相邻花瓣原来的位置,花朵就自相重合。旋转时达到自相重合的最小角称为元角,不同的花这个角不一样。例如梅花为72°,水仙花为60°。
很多植物是螺旋对称的,即旋转某一个角度后,沿轴平移可以和自己的初始位置重合。例如树叶沿茎杆呈螺旋状排列,向四面八方伸展,这样彼此可以不遮挡生存所必需的阳光,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叶序。向日葵的花序或者松球鳞片的螺线形排列是叶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些植物拥有完美的球状对称,如蒲公英的种子。
蝴蝶是人类喜爱的昆虫,有左右对称的阔大翅膀,而且图案美丽,色彩丰富,喜欢白天在花丛中飞舞。要飞,就得有左右对称的结构;翅膀大,又很薄很轻,很节能。蝴蝶双翅的彩色图案是装饰性的,如不对称也不影响它的结构功能。常见蝴蝶的左右翅膀的结构是对称的,而且翅膀上的图纹与颜色也是左右对称的。
蜂巢是由一个个正六边形对称排列组合而成的建筑物,每个正六边形大小统一、上下左右距离相等,这种结构最紧密有序,也最节省材料。
结论:自然是充满对称的,对称是自然美的一种基本形式。
2.人体对称
人体是左右结构对称,所谓左右对称,实际上是左右镜像对称。可以想象将直立的人从中间加一个双面镜把人分成左右两半,那么左边的镜像能与右边重合,人的左右两半也都能与镜中之像重合。人的左右如不对称,便成残疾,如小儿麻痺症患者,行动就很困难。
人体除结构对称之外,还有功能对称。人的左右眼和左右脑具有对称性,当外界光学图像在视网膜上成倒像,由视网膜中的锥、杆细胞接收后,再由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左、右眼靠鼻子一侧视网膜的信息经交叉传入相反一侧的半个大脑,而靠太阳穴侧视网膜的信息不经交叉而进入本方的大脑。经大脑处理,使人看到眼前的实体景物。
当人的两只眼睛同时去看同一个物体,由于两眼有一定的横向距离,使两眼视网膜上的图像略有差别,经大脑处理使人具有立体感。加上时间概念,使人看出外界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方向,能把飞来的乒乓球打回去。人由于有对称结构的双眼,才能有立体感的功能,才能欣赏美景。
人的两耳对称生长于头部两侧,使人有感受立体声的功能,可以觉察到音源传来的方向。对动物来说,双眼和双耳的立体功能非常重要。
对称功能是生存竞争的需要,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左右结构对称,才能跑得快,飞得起来;左右眼图像的立体感和距离感,使它能够准确捕捉食物;左右耳的声音叠加,使它能躲避来犯之敌。
结论:人体是对称的,对称功能是大多数动物所具有的。
3.语言对称
世界各国语言都有大量的对称词,特别是形容词,好对坏,大对小,上对下等对称。文章中大量采用对称语言能使形式美丽、结构合理。
中国的对联是最能反映语言对称,选两幅对联为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至于唐诗、宋词中的对称语言就更多,选唐代李商隐的几首诗句为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选几句宋词为例: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能千古不朽,内容好是一方面,诗词好是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