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资料(凑字数)_民国纪事_奇书网
返回

民国纪事

首页
桂系资料(凑字数)(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旧桂系人物

陆荣廷陈炳刘日福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林俊廷陆福祥马济韩彩风林虎

新桂系人物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黄旭初马晓军郭德洁叶琪胡宗铎夏威夏国璋钟毅周元李品仙钟祖培贺维珍苏祖馨韦云淞黎行恕张淦陈济恒阚维雍陈雄吕焕炎伍廷王公度覃连芳颜僧武李本一莫德宏张文鸿徐启明谭何易钟纪张湘泽程思远张光玮凌压西冯璜周祖晃海竞强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原清政府广西提督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投向革命,实质逐渐排斥了同盟会人员而逐渐走向军阀统治。其势力在史学界通常称之为旧桂系。

1913年,旧桂系参与护国战争,并在护国战争之后,控制两广。两广成为陆荣廷的势力范围。

1917年7月6日,孙中山与廖仲恺、朱执信等南下广州,利用两广自主的局面,联合滇桂军阀,宣布维护《临时约法》,反对北洋皖系军阀。8月25日,一批国会议员前往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

随后,两广和西南军阀参加了护法战争。期间,两广和西南军阀逐渐排挤孙中山,并导致第一次护法战争失败。

1920年,旧桂系欲消灭孙中山指挥下处于潮汕的粤军。第一次粤桂战争,又称“两广战争”爆发,双方激战至1921年6月,桂军失败,陆荣廷被迫宣布下野。旧桂系势力受到重大打击。1921年,“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粤军攻入广西,摧毁了旧桂系的政权。

随后,广西陷入三大势力:陆荣廷、沈鸿英、李宗仁的混战局面。1924年初,陆荣廷与沈鸿英发生激战,李宗仁趁机发兵攻打陆荣廷,将陆荣廷的势力消灭。随后,李宗仁与沈鸿英争夺广西的控制权,同时击退了企图进入广西的滇军唐继尧部。战斗至1925年,李宗仁消灭沈鸿英的势力,统一广西。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以区别于陆荣廷的“旧桂系”。

新桂系统一广西后,与广东的国民政府联合,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于1927,派出钟祖培率领第七军建制一个旅的部队,北上支援受到北洋军阀攻击的湖南军阀唐生智,促成了北伐的进行。

1926年7月,北伐开始,桂系第七军作为主力部队北上湖南,湖北。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后,北伐军主力,主要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主力,围困武昌。9月,因为战局变化,第七军进入江西战场作战。经过德安战役等几场战斗,击破军阀孙传芳的主力部队,为国民政府控制江西奠定了基础。

到1927年初,第七军转战江南,攻下安庆,江南、两湖已经基本为国民政府所有。鉴于第七军的战功,国民革命军第七军被民间和官方宣传称为“钢七军”,同时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亦因战功被民间和官方宣传称为“铁四军”。

1927年4月12日,新桂系联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处决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内部左翼人士。同时亦在广西进行“清党”,处决大批共产党员,国民党内部的左翼人士和工农群众,此举使新桂系与共产党结下政治仇恨。武汉汪精卫方面仍然继续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宣布开除蒋介石国民党党籍及一切职务。导致南京和武汉出现两个“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分裂”,但很快汪精卫政府亦进行了“分共”,共产党至此在全中国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8月,新桂系成功通过逼迫蒋介石下野,达成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流,史称“宁汉合流”。随后,第七军又在龙潭战役中击败来犯的孙传芳部队。龙潭之战导致孙传芳的军队损失殆尽,孙传芳从此淡出中国政坛。

9月,新桂系与唐生智为争夺政治权力爆发了“李唐之战”,又称“宁汉战争”。唐生智被击败,其部队被新桂系改编。新桂系势力从广西扩展到两湖,并且由于与粤系首领李济深的联合,使得新桂系势力还进入广东。

1928年初,蒋介石趁“李唐之战”造成的影响,得以复出。新桂系的发展受到挫折。

1928年4月,李宗仁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第四集团军由新桂系嫡系部队和改编的原唐生智两湖部队所组成,共辖十六个军又六个独立师。共有兵力约二十万,势力范围为两广,两湖。

1928年中,国民党内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四大派别联合北伐,史称“二次北伐”,出兵40万进攻以东北军阀张作霖为首的北方各军阀,张作霖则带领北方大小军阀出兵60万迎战。战斗至6月,国民革命军攻占河南,河北。6月4日,因张作霖败相已露,日本军国主义决定更换其在东北之代理人,关东军将张作霖炸死。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不顾日本之压力,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新桂系势力随着“二次北伐”扩展至河南和河北。

1929年,蒋介石与新桂系因争夺国民政府领导权爆发了“蒋桂战争”。河北新桂系部队原为唐生智旧部,蒋介石利用唐生智的影响力将河北的新桂系部队瓦解,白崇禧只身逃离河北。在湖北,蒋介石利用新桂系内部矛盾,成功控制了原新桂系人物李明瑞,俞作柏倒戈。最后,蒋介石发动各方政治势力和大小军阀围攻广西,新桂系被击败。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人物逃往国外,新桂系部队损失惨重。

蒋介石随后任命原新桂系人物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但因为二人政治面貌为左翼,并且亲共,还在广西引入邓小平、陈豪人等共产党人进行活动。蒋介石随即于1929年10月将二人的部队击败。俞作柏避居香港,邓小平到上海汇报,而李明瑞则和陈豪人、张云逸、俞作豫等人潜伏下来,并趁机在百色和龙州举行了起义,史称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左右江根据地和红七军与红八军。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趁广西一片混乱的局势返回广西,并且掌握了一部分武装。蒋介石又命粤军进攻广西,但新桂系联络张发奎部抢先进攻广东,“桂张攻粤之战”爆发,双方激战。后因蒋介石扣押粤系首领胡汉民,与粤系发生矛盾,粤桂息兵。

1930年,新桂系开始进攻左右江根据地,将红七军、红八军击败。红八军被迫编入红七军,番号取消。红七军随后也离开广西,前往中央苏区。此后,广西境内之共产党活动逐渐陷入低迷,除了在滇桂,滇黔,粤桂边境保留有一定的游击武装外,广西已无共产党势力。随后,新桂系参加了“中原大战”,但是新桂系、冯玉祥、阎锡山三大派别在此战中都被蒋介石击败。蒋介石自此战后,彻底削弱了国民党内部其他军事派别,获得国民政府之实权,蒋介石的势力成为当时中国境内的头号军阀。此后,蒋介石基本上获得了国民政府内的中央名义,其的嫡系部队又被称为“中央军”。但是,在中原大战中的失败并没有动摇新桂系重新取得广西的控制权。但是,新桂系第三号人物黄绍脱离了新桂系,在允诺不出卖新桂系团体以及取得李宗仁,白崇禧的谅解之下,投向蒋介石。新桂系“李白黄”三人体系瓦解。黄绍接受了蒋介石的任职,但是,并没有积极的为蒋介石工作,实际上赋闲。此后,新桂系内部的黄旭初逐渐取得原黄绍的地位,是为“后李白黄”体制。

自1932年至1936年,新桂系经营了广西,短暂的消除了广西境内的匪患,并且完善了民团制度,民团制度一方面使广西治安有大幅度好转,亦能最大幅度的征集后备兵员支持新桂系军队作战。新桂系的治理使得广西从边远落后省份逐渐近代化,其主要政策有“三自”和“三寓”政策。但同时新桂系还通过贩卖鸦片来增加收入。也残酷压迫广西境内的,以共产党为首的左派政治势力和少数民族。新桂系在“金秀瑶变”中,杀害大批瑶族居民。新桂系同时对广西左右江地区支持中共的壮族和苗族居民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新桂系在“剿共”作战中,拒不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合作,对中共红军则采取“礼送出境”的战略,目的是持续控制广西,既不允许红军入境,亦不允许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其他军系部队入境。新桂系除在湘江战役中,出动部队侧击红军少共国际师外,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未与红军爆发大的战斗。新桂系部队还将尾随红军,进入广西的中央军一部缴械,在得到蒋介石不进入广西的承诺后,才将这批部队人枪交还。新桂系还在红军过境后拍摄了一部名为“三千俘虏”的记录片,以现实新桂系的战功,但现有史料证明,“三千俘虏”所表现出的红军俘虏实质上是跟随红军的老弱妇孺,只有数百人,其余镜头为新桂系士兵装扮出演,以作为政治宣传。

1936年,新桂系联合粤系的陈济棠,发动了“两广事变”。海峡两岸史学界对两广事变有不同的评价。有说法认为两广军阀此举无非是借抗日之名义,反抗蒋介石。但亦有说法认为,两广军阀的首领都是“民族主义者”,其在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历次日军侵华事件中,并无妥协投敌之言论和行为,并且多次声明要抗战到底,可以认为两广事变是爱国行为。

亦有资料指出当时两广军阀都接受了日本的军事物资援助,用于增强军力,反抗蒋介石。但并无确切史料证明两广军阀在接受日本军事物资援助的同时,曾经与日本达成过任何损害中国主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协定。

“两广事变”中,陈济棠粤系因部下余汉谋等人被蒋介石收买倒戈而失败。蒋介石并调动部队准备进攻广西,新桂系则利用民团制度动员20万兵力准备应战。后在全国人民强烈呼吁停止内斗,以及各方政治势力的斡旋下,新桂系与蒋介石达成协议:新桂系拥戴蒋介石为领袖,并在全面抗战开始之时,出兵抗日。而蒋介石允诺不在动摇新桂系在广西之统治地位。“两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新桂系部队立即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北上抗战。新桂系部队在华东参加了松沪抗战、淮河战役等等。在松沪抗战中,因首次与现代化的日本军队作战,新桂系部队损失很重,被迫转移到苏北休整。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淮河流域,山东南部的军政事宜。随后,新桂系部队在苏北参加了淮河战役,但有史料表明李宗仁为保存新桂系实力,主要的硬仗都由其第五战区管辖下的原江苏,山东地方部队和西北军进行,新桂系部队并未与日军作正面的大规模作战。

抗日战争中其中李宗仁、白崇禧参与指挥了徐州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桂南会战、豫湘桂战役等等。新桂系部队之第三十一军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的外围作战。在台儿庄会战中,李宗仁亲临前线督战,并严令中央军汤恩伯军团南下侧击日军,对台儿庄会战国民革命军的胜利有直接贡献。

新桂系部队长期留驻安徽的大别山区,实质上控制了安徽省,在敌后进行游击作战。但新桂系部队在抗战后期的立煌战役中被日军攻入安徽省政府所在地立煌镇(今安徽金寨),受到一定的损失。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